王蒙和施金通為報告文學獎獲獎者頒獎。資料圖片
鐵凝和張宏森為中篇小説獎獲獎者頒獎。資料圖片
短篇小説獎獲獎者董夏青青(中)敬軍禮。資料圖片
11月20日夜,中央歌劇院,“中國文學盛典·魯迅文學獎之夜”盛大啟幕。
這是一次無比隆重的文學最高獎頒獎典禮,這是屬於中國文學莊嚴而璀璨的時刻。
樂曲昂揚,激蕩起當代作家潛心創作的奮進旋律;燈光溢彩,映照出文學非凡十年的多姿風采;掌聲雷動,道出了人們對復興路上文學的喝彩與期待。
新時代新征程,當代中國文學的歷史方位。如何展現新時代精神高度,如何描繪新征程恢宏氣象,如何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
35位獲獎作家,以獨具匠心的創造作出了各自的回答;“與人民心心相印,與時代深入對話”,則是他們共同的心聲。
盛典現場,文與藝多彩聯動,詩與曲交相輝映,輕歌曼舞中,文學盡情綻放她的典雅、精微、博大、包容。跨界賦能,嫁接共生,當代文學正以豐富深邃的母本價值,向著其他文藝樣式,敞開豐沛的生命力和無限的可能性。
彰顯文學的價值和尊嚴
文學,連接江河湖海,擺渡個體心靈,照亮煙火日常。
短片《文學,跨越山海》《中國文學這十年》貫通現實和歷史,呈現了文學之於生活的重要意義,展現了中國文學百年來走過的光輝歷程。新時代十年來,中國文學天高地闊、氣象萬千。廣大作家牢記“國之大者”,描繪時代巨變,攀登藝術高峰,為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作出巨大貢獻。
本次盛典頒出的35篇(部)獲獎作品,涵蓋中篇小説、短篇小説、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理論評論、翻譯7個門類,構築了魯迅文學獎的壯麗景觀,呈現出新時代文學的多元、豐富與深廣。
每輪頒獎時,舞臺豎立起光影編織的書籤。伴著歌隊的吟唱聲,獲獎作家從書籤後緩緩走出,象徵他從作品中,從他的思想和探索中,走向更為廣大的讀者和觀眾。一枚書籤,猶如一葉扁舟,連接著大眾與文學、讀者與作家。
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表示,舉辦“中國文學盛典·魯迅文學獎之夜”,就是以莊重盛大的儀式錶彰獲獎作家,彰顯文學的價值和尊嚴,向廣大熱愛文學的人們展現新時代文學的豐碩成果和嶄新氣象。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讓我編織你們”,這是小説《青春萬歲》的熾熱呼喚;“千萬個青年人歡聚一堂,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來,讓我們唱一支友誼之歌”,這是歌曲《青年友誼圓舞曲》的歡快旋律;“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蕩起小船兒,暖風輕輕吹”,這是歌曲《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的青春約定……情景歌舞《文學裏的青春》把文學與歌曲巧妙融合,訴説著青春的輕快與絢爛、激情與夢想,也展示了文學與各藝術門類跨界聯動的可能性。
本次文學盛典將文學頒獎典禮與作品朗誦、情景歌舞、舞劇、合唱等舞臺表演形式相結合,展現文學之風雅,讓藝術舞臺綻放出文學光芒。同時,頒獎典禮首次與電視臺晚會和網路平臺直播融合,充分展示新時代文學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最大程度吸引並擁抱廣大讀者,讓文學“破圈”傳播。
總導演周雄認為,文學來自田間地頭、萬家燈火,能在老百姓口中相傳,為婦孺所知。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除了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還需要媒體機構對文學進行“二次創作”,打造更加豐富多元的傳播産品和宣發方式,讓作家作品以更豐富的形態、更新穎的方式為讀者所熟知。
描繪新征程的恢宏氣象
文學吹響時代號角,呈現偉大實踐,禮讚不凡英雄。
歌曲《新征程,我們一起遠航》生動表達“黨把人民端端放心上,人民把黨暖暖記心上”的真摯情感及共同踏上新征程,書寫新時代華章的決心和力量。一直以來,廣大作家紮根生活、紮根人民,與時代同步伐,反映現實、書寫現實,不斷從偉大社會實踐中發現新的創作素材,拓展新的思想視野,開闢新的藝術空間。
謳歌、表現、塑造時代英雄,表現人如何創造歷史、創造生活,人如何堅忍、英勇地追求美好,是本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的一大亮點。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軍旅作家表現格外突出。王凱的中篇小説《荒野步槍手》、董夏青青的短篇小説《在阿吾斯奇》、劉笑偉的詩集《歲月青銅》直接切入我軍當下強軍現場,以結實飽滿的形象、鏗鏘有力的語言,譜寫了新時代的強軍故事和熱血詩篇,稱頌了可親可敬的基層官兵,塑造了真實動人的新時代軍人風貌。
短篇小説獎獲獎者董夏青青現場分享了她與邊防戰士一起冒雪巡邏的故事。零下二十多攝氏度,風吹得人寸步難行,乾糧凍成了硬塊。“冒雪巡邏我去過,頂著風攀登我也去過”,正是因為“去過”,董夏青青用作品讓更多人看到了邊防戰士的生活,了解到邊防官兵的工作是重要的、有意義的。她也因此被親切地稱為“邊防戰士心中的小黃花”。來自魯迅文學獎的這份榮譽不僅屬於她,也屬於戍邊的戰士們。
當“人民藝術家”王蒙和湖南省花垣縣雙龍鎮副鎮長、十八洞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施金通為報告文學獎獲獎者頒獎時,現場數次響起熱烈的掌聲。報告文學被譽為文學創作中的“輕騎兵”,在重大主題創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重大主題創作以愛黨愛國為鮮明導向,體現了文學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踐行了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心的創作理念。比如蔣巍的《國家溫度》,為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留下了重要文學記錄,也是一份珍貴的民族記憶與文學記憶。丁曉平的報告文學《紅船啟航》生動還原了中國共産黨的誕生歷程,表現了新中國成立後70餘年間嘉興人民對紅船精神堅定的傳承弘揚,有力地展現了中國共産黨一百年來永葆初心、勇擔時代使命的大黨風採。
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本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勾勒出從時代英雄到平凡奮鬥者的人物群像,折射出不同時代閃亮的精神圖譜。正如鐵凝所説:“當作家與黨和人民一起奔赴我們民族的光明未來時,他自然而然就會被這沸騰的生活所打動,被可愛可敬的人民所感動。他的文字浸透了生活的汁液,也具有了時代的重量。”
隨著“鄉村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成為重要的時代命題,書寫鄉村生活細節,表現農事、風物、民俗等成為一種新的潮流。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經由文學語言的擦亮,綻放出迷人的光澤。
“稻子熟了/在田野裏/翻起了金色的波浪/大家誇誇棉花/它就笑咧了嘴/吐出雪白的軟軟的雲朵”“種子被埋在大雪下/安靜發芽/老枯樹在夜里長出一根新芽/而我/在爸爸媽媽看不見的地方/偷偷長大”“你長高 長高/長到天上去都可以/根在我心裏”……這些充滿童稚的詩句出自湖南懷化粟裕希望小學的小學生們創作的上千首詩歌中。幾位“大山裏的小詩人”代表也來到了頒獎典禮現場,他們不僅享受了和作家阿來一起為五位獲獎詩人頒獎的榮光,還得到機會向在場的作家們發出邀請:“我的家鄉很美,房前屋後都結滿了金燦燦的橘子,可甜了。我想請在座的各位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到我們大山去看看,教我們寫詩。”觀眾席響起熱烈的掌聲,這是對孩子們真誠邀約的誠摯回答。
“我是一名在青海湖邊放牧的蒙古族人。”中篇小説獎得主、“80後”的索南才讓這樣介紹自己。身著華麗民族服裝的他與觀眾分享他的故事,文學閱讀如何引領他走入一個神奇的世界,他在放牧之餘自發地開始文學創作。他的小説以當代牧民生活為藍本,展現神奇遼闊、生意盎然的西部原野,親愛依存的各民族兄弟,在無垠的原野上演繹了動人的青春傳奇。
索南才讓還回憶起了剛開始創作時一位文學期刊編輯對他的無私幫助。文學的榮光屬於作者,也屬於編輯。在“致敬編輯”環節,大螢幕上滾動著為中國當代文學繁榮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編輯們的頭像,他們的視野、判斷和勞作參與塑造著中國文學的風貌和進程。他們是站在作家背後的人,守護著文學的理想和品格。
“幾回回夢裏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千聲萬聲呼喚你/——母親延安就在這裡!”詩人賀敬之創作于1956年的《回延安》是中國當代文學經典名篇。此次為晚會全新創作的詩歌《回延安》既是向經典致敬,也重提文藝工作者“回延安”的初心與使命:“從延安出發/一代又一代文藝工作者/以人民為中心/書寫著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從延安出發/一代又一代文藝工作者/堅守人民立場/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人民綻放/從延安出發/今天的我們/追隨著先輩的方向/為人民抒寫,為時代立傳/我們的筆下,豪情萬丈,山高水長。”演員張凱麗和劉勁慷慨激昂的朗誦將晚會的氣氛推向高潮。
“不忘初心,繼續前行,萬水千山中國道路……”在《不忘初心》的嘹亮歌聲中,本次“中國文學盛典·魯迅文學獎之夜”落下帷幕。
走下領獎臺,一切從零開始,不忘初心再出發。蔣巍的一番鏗鏘之言代表了作家們的心聲——
“今天,我和所有獲獎作家列隊在這個輝煌的夜晚,讓我們更深刻地意識到,出發,是一個作家最美的姿態!我相信,對於偉大中國夢和輝煌新時代所迸發的創造力,我們的想像力是永遠不夠的。只要有夢想,一切不可阻擋!”
(本報記者 饒翔 劉江偉 劉平安)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