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近日,在陜西西安,一套以絲綢之路考古為題材的特種郵票發行。下面,我們以這組郵票為窗口,一起去探尋這條傳奇絲路的歷史風貌與光陰故事。
畫面中這組精美的郵票便是剛剛發行的絲綢之路考古主題郵票,這套郵票是在西北大學倡議推動下,由中國和烏茲別克外交部門、郵政、文物部門聯合支援完成設計創作。郵票圖案以文物為主,其造型古拙奇特、風格迥異,來自於不同時期的不同國家,一個相同的特徵,就是同出於這條穿越千年、綿延萬里的古絲綢之路,代表著絲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與交融。
在這條道路上,有一支特殊的考古隊伍,沿著西漢時期張騫出西域的路線,持續進行著對沿途遺址與文物的尋找挖掘工作。這支考古隊伍由西北大學和烏茲別克專家共同組建而成,歷經20多年風雨求索,不斷讓掩埋數千年的絲路文明以中國語言的形式重新呈現給世人。
在這組郵票圖案中,有古希臘神話中的神獸“格裏芬”形象的銅節約、虎形金飾和羊首形金飾,是考古隊在石人子溝遺址群發掘出土的文物,具有鮮明的遊牧文化特徵;有古埃及神話中的怪物“斯芬克斯”形象的費昂斯(彩釉陶)墜飾、帶心型圖案的金頭飾,是由中烏聯合考古隊在拉巴特遺址發掘出土的文物,具有明顯的東地中海文化特徵。這些代表了世界多元文化的文物,透過漫長的光陰,向我們展現了絲綢之路沿線多國家多民族文明互鑒的歷史原貌。
西北大學副校長常江:這些成果為我們廓清了文獻記載中古代月氏和康居的考古學文化特徵與分佈範圍。
值得一提的是,郵票所記錄的文物中,幾乎都承載了創新性的考古發現,其中一項重要研究成果就是將普遍認為的絲綢之路開通時間往前推了2000多年。
西北大學教授王建新:我們至少現在有證據表明,考古證據,距今5000年到4000年期間,它的交通交流就存在了。
“絲路文明”交流交通時間遠早于西漢
隨著絲路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許多新的文物實證出現,揭示了更多更全面的歷史事實。越來越多的實證表明,絲路文明交流交通的時間遠遠早于張騫出使西域的西漢時期。
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展示著郵票中的部分文物,其中包括古希臘神話中的神獸“格裏芬”形象的馬具,發現地點為距古希臘5000公里以上的新疆巴裏坤縣。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李文瑛:兩組文物,在新疆哈密市的巴裏坤石人子溝遺址發掘出土的,它們的年代都是戰國晚期到西漢初期。
據專家考證,文物的主人極大可能便是張騫出使西域想要尋找的目標——月氏人。這個傳説中的神秘遊牧民族,可能在漢朝建立之前便與萬里開外的歐洲建立了文化互通的關係。
西北大學教授王建新:石人子溝遺址群我們認為這一期人就是古代月氏人,而且它有可能是古代月氏王庭的所在地。很有代表性,它具有典型的遊牧文化特徵,算是較高等級的貴族的墓葬裏發現的。
而另一組具有古埃及文化特色的裝飾品則發掘于烏茲別克,兩地相距4000公里以上,同樣是月氏人的遺物,再度證明了絲路沿線國家的文明互鑒的範圍之廣大、年代之久遠。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李文瑛:三件金器是用金箔片覆蓋在木質模具上捶揲而成的,表現的是側立的老虎和盤羊頭圖案,是春秋戰國時期亞歐草原遊牧文化普遍流行的裝飾藝術紋樣,這一時期環繞在山地草原的遊牧人群對推動東西方文化交流與融合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考古人員探尋到大量月氏人文物和遺跡
張騫出使西域為尋找月氏人,這個西漢王朝如此看重的民族或者部落,在歷史文獻中的記載卻極為稀少,可供考證的文物也十分罕見。西北大學考古隊歷經多年的探尋研究,以大量文物和遺跡的實證,將這個只停留在傳説中的神秘遊牧部落越來越多的資訊挖掘出來。
根據史料記載,月氏是生活在中國西北的一支古老遊牧民族,生活在“敦煌、祁連間”。由於月氏沒有文字記載,沒有人知道月氏人的準確來源。能夠證實的是,月氏人是第一支有明確記載的從東方遷徙中亞的古代人群。
西北大學教授王建新:月氏人本來生活在中國境內,後來被匈奴人打敗了,然後他們西遷,走到了阿姆河流域,張騫出使西域就是去找他們了,想聯合他們共同對抗匈奴。
文獻記載,張騫為尋找月氏人曆盡艱險、費盡週折,那麼這支神秘部落究竟有著什麼樣不同尋常的活動軌跡?經過多年實地勘察、研究論證,西北大學考古隊根據大量物證提出了自己的認識。
歷史文獻中説古代遊牧人“居無定所”,而真實情況是他們有著自己的冬季定居場所,還有夏季的統治中心。繼月氏人在中國新疆地區的遺存找到並確認後,考古隊又開啟了境外調查和發掘,沿著張騫出西域的路線尋找月氏人。
西北大學教授王建新:我們尋找西遷中亞的月氏人的遺存,把它也找到,讓這兩個地方的遺存系統比較,古代月氏的考古學遺存從東到西的分佈。
中國與烏茲別克建交至少從唐朝開始
作為同在古絲綢之路沿線的國家,中國與烏茲別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已有30年,而透過歷史的長河,我們看到,至少從唐朝開始,中烏之間便已經開啟了往來交通與文化交流。
在該次發行的郵票所記錄的文物中,其中的一組文物分別發現于中國和烏茲別克境內,距離相差4000多公里,年代分別為唐朝和北周,相差400年左右,遠隔時空的兩個城市,在壁畫和浮雕中相互出現了對方國家的人像造型。
西北大學教授王建新:一個是在烏茲別斯坦的撒馬爾罕阿弗拉西亞卜遺址發現的壁畫,這個壁畫裏頭有唐代的中國人的形象,另外一個是在西安發現的一座北周時期的墓葬叫安伽墓,是粟特人的墓葬,粟特人是從中亞來的,撒馬爾罕就屬於粟特人的故鄉。
在中國西安發現的古代粟特人即現代塔吉克和烏茲別克人的形象,和在烏茲別克發現了唐代中國人的形象,它們隔空重疊,呈現了一個全新的歷史事實。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