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跨文化的京劇碰撞:當埃及留學生遇見京劇尚派傳人

發佈時間:2022-11-22 09:07:3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王軍利 | 責任編輯:姜一平

當埃及留學生遇見京劇尚派傳人

如果對京劇稍有了解,便會知道京劇尚派的傳承之難:唱念做打舞,缺一不可;文武並重,對演員的要求極高。而在北京京劇院青年團,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的周美慧進團後擔起了“尚派傳承”的重任。

當中國傳媒大學的埃及留學生劉正曦走進北京京劇院,穿上戲服,第一次沉浸式感受尚派藝術,他的收穫如何?周美慧和這位“國際友人”搭檔,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在《非遺環遊記》首期節目中,兩位90後年輕人來了一場“跨文化的京劇碰撞”。

京劇尚派有何特點

在北京京劇院的大廳裏,擺放著京劇藝術史上的“四大名旦”和“五大頭牌”的半身塑像。周美慧向劉正曦逐一介紹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以及荀慧生等前輩京劇大師,這些都是北京京劇院的奠基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藝術乃至精神財富。“尚小雲先生是一位特別俠義的人,在戲中也經常扮演女俠、女英雄,剛柔並濟,展現角色的陰柔之美。”在京劇尚派創始人尚小雲先生的銅像前,周美慧認真地介紹。

《漢明妃》是京劇尚派的代表劇目之一,又名《王昭君》《青冢記》。劉正曦在觀看演出錄影時一眼就認出了扮演王昭君的周美慧,“雖然化了粧,但是眼神中流露出來的感覺和周老師一樣。”“學戲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眼神一定要抓住觀眾,眼睛裏要有戲。”周美慧介紹。

周美慧和劉正曦一邊看演出錄影,一邊解釋著戲中的人物關係和藝術特點,“這個人是馬伕,鼻子上化白色的粧,屬於丑角,代表他是番邦的人。”“這個是翎子功,是需要反覆練的,不然翎子容易折。”

劉正曦此前曾了解過梅派,探尋尚派的不同之處是他此次拜訪周美慧的目的之一。“梅派多是唱腔溫婉,給人以美的感受,比如虞姬、楊玉環等角色。尚派則講究文武並重,嗓音高亢嘹亮,融入了不少楊小樓先生武戲的身段特點。”周美慧介紹。

由於尚派難度之高,尚派的傳人一直比較少,尚小雲先生留下的影像資料也很少。2016年,23歲的周美慧頭一次將《漢明妃》搬上舞臺,當時整理《漢明妃》時只有一小段電影中的錄影資料,想完整演出整部戲,必須蒐集大量資料、再溝通編排,向多位老師學習。

新一代京劇人“花式”練功

在北京京劇院的練功房裏,經常會見到周美慧練功的身影。“頭一件事就是跑圓場,沒有跑圓場在臺上寸步難行”,在這項“不出功”的事情上,周美慧從未偷懶,“平均兩個月就磨壞一雙鞋”。

“腳跟、腳掌、腳尖,上身不能動,膝蓋微彎……”對待劉正曦這位國際友人,周美慧並沒有放低標準,依舊嚴格要求。即使劉正曦平時是健身房的“常駐選手”,他也覺得京劇演員練功是件“很耗體能”的事情。

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周美慧介紹,因為京劇是一種舞臺藝術,現場演出時沒有絲毫遮掩,所以對演員的基本功要求極高,“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同行知道,三天不練觀眾知道”的俗語也是説明這一點。“《戰金山》裏打鼓的動作,舞臺演出只需要呈現幾分鐘,演出前我每天都要練上幾個小時。”

作為年輕一代的京劇人,周美慧的練功不只在劇院的練功房、排練廳。在健身房、普拉提館,她也會有意識地訓練體能,增加核心力量、平衡性的練習,“主要是戲裏面需要”。

尚派扛鼎之作《乾坤福壽鏡》中表現主人公胡氏失子驚瘋,演員需要完成“三起三落”的動作,配合水袖的翻轉和氣韻貫通的唱腔。接下來則要完成轉身、下腰、臥魚、屁股坐子等一系列身段動作,來表現人物內在情感。

“過去老先生練功,身體會受很多傷。現在我更重視科學練功,保護好自己的身體,讓藝術更長時間地呈現在舞臺上。”周美慧向劉正曦介紹,“屁股坐子這個動作老先生説要靠腰裏勁兒,其實也就是現在常説的核心力量。”

“這是我頭一回和外國友人‘打把子’”

“我們在《戰金山》這場戲裏截取一點‘小快槍’的部分。”為了讓劉正曦沉浸式體驗京劇藝術的魅力,二人決定扮上戲,拿上“槍桿”,在舞臺上比試一番。

剛聽到“要用槍開打”,劉正曦以為是用“手槍”。周美慧解釋,京劇舞臺上的槍在武打上是很重要的器械道具。劉正曦在這場戲中扮演武生,不僅需要拿槍,還要戴盔頭、扎靠。

舞臺體驗過後,周美慧對頭一回和外國友人“打把子”很滿意,“在短短的時間裏,扮上戲、勒頭、扎靠對他來説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驗,總體來説他的動作完成度比較高。”“雖然我感覺自己的動作很笨拙,但是周老師始終耐心地糾正我的動作,幫助我完成了這次體驗。”劉正曦説。

劉正曦和周美慧兩人合作的這場戲選自尚派名劇《梁紅玉》。尚小雲先生將《玉玲瓏》《戰金山》兩劇加以整理改編,講述了梁紅玉本為北宋將門之後,父親陣亡,與母親相依為命,立誓從軍,報國仇家恨的故事。

“深入了解就會發現,尚派戲真的特別好看,有文有武,既能聽到唱段,又能看到優美的身段和舞蹈,觀賞性特別強。”在周美慧的戲迷裏,有不少是十幾歲的孩子。周美慧表示將盡全力繼續傳承好、詮釋好尚派藝術,多多跟尚派前輩名家交流請教,也“希望更多年輕人走進劇場,近距離感受京劇藝術的獨特魅力”。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軍利 來源:中國青年報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