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為資料圖片
圖片為資料圖片
圖片為資料圖片
【熱點觀察】
今年是中國動畫誕生100週年。100年來,中國動畫從無到有、從短到長、從黑白到彩色、從無聲到有聲、從二維手繪到數字化設計,在繼承傳統和推陳出新中,講述著中國故事,傳播著中國文化,弘揚著中國精神。站在第二個百年新起點上,我們要總結百年發展經驗,探索中國動畫在創作、傳播、發行等方面的新路徑,推動中國動畫在下一個百年更好更快發展。
百年探索形成“中國動畫學派”
1922年,由萬氏兄弟製作的第一部動畫廣告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上映,開啟了中國動畫百年序幕。1941年,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問世。作為中國動畫萌芽與發軔時期的經典之作,該片至今仍為觀眾津津樂道,激勵了無數動畫人在民族動畫創作的道路上砥礪前行。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簡稱“上美影”)誕生,首任廠長特偉帶領一批動畫創作者,十年間創作出200余部長短美術片,奠定了新中國動畫的創作基礎。自此,眾多藝術家在動畫創作中,廣泛運用傳統文化元素,汲取傳統藝術精華,開啟了中國動畫獨立自主的藝術探索之路。
1961年,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問世,中國動畫人將工筆重彩、水墨繪畫、剪紙、皮影、年畫、版畫等傳統藝術引入動畫創作之中,讓作品在製作工藝和視覺風格上呈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美術片。除了運用水墨藝術的《小蝌蚪找媽媽》,在角色造型與動作設計上融入木偶元素的《神筆》,使用了“剪”“雕”“鏤”“刻”等剪紙技藝的《金色的海螺》,將中國古代民間年畫、廟宇建築、佛像雕塑等元素融為一體的《大鬧天宮》,都是那一時期優秀美術片的代表。
一代代中國動畫人,在探索民族風格道路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以中國文化為創意源頭、以中國元素為表達形式、以中國風骨為精神內涵的藝術風格,也形成了享譽世界的“中國動畫學派”。
回望百年中國動畫長廊,中國民族動畫有兩大特點:一是大多從中國傳統神話、民族寓言傳説中取材,如《大鬧天宮》《哪吒鬧海》《金猴降妖》《葫蘆兄弟》《寶蓮燈》;二是繼承了中國古典美學“文以載道”的價值觀,形成了“寓教于樂”的創作傳統。因此,我們評價一部動畫作品的優劣,往往不僅要看它好看不好看,還要看它告訴了觀眾什麼道理。
二次崛起重在堅守民族風格
進入新世紀,國家大力發展動漫産業,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2008年以來,我國電視動畫片産量逐年增長,到2011年,年産動畫總時長達26.1萬分鐘,躍居世界第一。
然而,一段時間裏,由於過度追求數量,而沒有在文化、審美、品質等方面同步提升,動畫行業産生了一定的泡沫。國産動畫如何二次崛起、再創輝煌,成為創作者和觀眾共同關心的話題。
早在1955年,特偉導演在創作《驕傲的將軍》時,就提出“探民族風格之路”的口號,對後面幾十年中國動畫的發展産生了深刻影響。堅守民族立場,弘揚民族風格,既是中國動畫曾經獲得世界矚目的秘訣,也應是當代中國動畫回歸初心、二次崛起的主要路徑。
我們常説,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句話的意思是,只有彰顯民族個性的內容,才具有獨特價值,才有可能更好地走向世界。全球化語境下,中國動畫尤其要堅守民族風格,如果一味模倣外國作品,只會在同質化中泯然于眾,失去傳播力和競爭力。過去幾年,《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魚海棠》《白蛇:緣起》等優秀國産動畫作品,之所以能夠取得口碑與票房的雙贏,就是因為它們深扎民族文化沃土,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堅守民族風格,就要在內容上自覺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靈感,並針對不同受眾和媒介的特點,探索用動畫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路徑,並在觀念上尋求“傳統演繹”與“當代敘述”的契合點,架構起傳統文化與現代人溝通的橋梁。
堅守民族風格,就要讓作品散發出中國文化的古典神韻。在媒介融合與視聽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下,動畫創作者應當認真思考,如何在創作中實現傳統藝術形態風格的“高保真”,並在此基礎上找到傳統藝術同當代人審美範式與心理需求相契合的切口,讓傳統文化能夠真正在現代觀眾中間紮根、發芽、開花、結果。
用創新方式講好中國故事
站在新百年的起點,中國動畫人既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動畫創作的手工時代已經落幕,數字時代悄然來臨。中國動畫人必須順應時代潮流,擁抱全新的表達方式,運用數字技術彰顯民族風格。在這方面,一些機構已經在努力探索。比如,上美影與世界知名影視特技製作公司合作,運用先進的影像技術,製作推出《大鬧天宮》(3D版),讓傳統經典重新煥發活力。
觀眾審美的多樣化,流行文化的衝擊,讓一些人對中國動畫能否堅守民族風格心懷疑慮。其實,傳統與流行從不矛盾,而民族風格也並非一成不變。過去這些年,中國動畫人堅持守正創新,與時俱進,不斷提升作品的藝術表現力、文化感染力、市場競爭力。比如,20世紀90年代末,面對外國動畫的衝擊,上美影“四年磨一劍”推出《寶蓮燈》,這是第一部全國同步公映的國産動畫電影,當時獲得了2900萬元的票房,在國産動畫電影商業化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去年,上美影與B站合作推出動畫短片集《中國奇譚》,在觀眾面前鋪陳開一個個極具中式想像力和審美魅力的故事,探索出用動畫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新形式、新道路。
此外,新的時代環境下,中國動畫還面臨著諸如資金、人才等各方面的問題。比如,國有製片廠如何突破人才引進的限制,怎樣實現電影製作前、中、後期的人才補充,怎樣保證有充足資金投入到動畫創作中。當然,最大的挑戰是,在新的時代環境下,怎樣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動畫藝術相結合,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創作出真正的好作品。
在筆者看來,中國動畫人要堅持“四有”創作理念,即“有根”“有美”“有為”“有魂”。“有根”,即作品要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適應;“有美”,即傳承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創作高品位、高顏值、高品質的作品;“有為”,即堅持為人民創作,多出反映時代、服務人民的好作品;“有魂”,即作品要反映中國精神,塑造中國形象,用中國故事打動世界觀眾。
(作者:速達,係中國動畫學會副會長、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廠長)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