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為祁連山撐起生態“保護傘”
記者頡滿斌
祁連山是黃河流域重要水源産流地、甘肅河西走廊的“生命線”,是西北地區乃至全國最為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之一。加強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是國家生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甘肅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和緊迫任務。
“通過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一批突出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祁連山由曾經的‘千瘡百孔’到現在的‘滿山蒼綠’,由亂到治,大見成效。”在日前中宣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如是説。
祁連山是黃河流域重要水源産流地、甘肅河西走廊的“生命線”,是西北地區乃至全國最為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之一。加強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是國家生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甘肅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和緊迫任務。
近年來,經過省市縣三級和有關部門的艱苦努力,祁連山生態保護“大見成效”。
加強森林資源培育,祁連山舊貌換新顏
作為國家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生態最為脆弱的市州之一,甘肅省武威市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大祁連山保護整改力度,加強森林資源培育力度,努力壯大林業産業,全面提升生態發展水準。
秋日,走進武威市天祝縣千馬龍煤礦礦區,狹長的溝谷中,新種的雲杉樹鬱鬱蔥蔥。
記者了解到,2017年8月,武威市天祝縣對千馬龍煤礦上部礦區進行拆除,完成恢復治理面積約10.82公頃。千馬龍煤礦礦區採取“邊拆除、邊清運、邊覆土”措施,拆除了風機、軌道、風機房、監控室、看護房等地面設施、設備,進行了井口封密。截至2018年5月24日,千馬龍煤礦地面設施、設備全部拆除並完成覆土復綠工作,恢復治理面積462畝。
千馬龍煤礦消失後,取而代之的是大片雲杉林,從山溝頭一直延伸至山溝後。武威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表示:“自然保護區是生態保護的‘高壓線’,誰都不能動,誰都不能碰。”
現在,走進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祝縣境內,無論是石門溝、阿沿溝等山溝,還是扎馬河、半陽河一帶的礦渣區,或是炭山嶺鎮千馬龍、大灘煤礦等地,曾經滿目瘡痍的“傷疤”,都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坡坡生機勃勃的山草、一片片孕育希望的林地。
天地一體化監測,全方位守護生態環境
初秋時節,祁連山自然保護區腹地寒意漸濃。腹地深處,無人機螺旋槳掀起的氣浪同清晨山霧一同升騰,這是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隆暢河自然保護站工作人員杜永林進行的第四次日常野外巡護。
杜永林放飛無人機、打開終端屏,方圓數裏內的森林草原盡收眼底;配合衛星遙感和地面生態定位監測數據,只需要1小時,他便將所負責的近30平方公里轄區內的環境狀況了然于胸。
橫亙甘肅、青海兩省的祁連山,東西綿延800余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至6000米,境內冰川遍佈、草深林密、動植物種類繁多。5.02萬平方公里的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有76%的面積在甘肅省張掖市境內。
張掖市充分運用衛星遙感、航空遙感、地面監測等資訊技術,建成天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路,著力構建高效能、資訊化、多方位、全覆蓋的長效監管體系,形成了“天上看、空中拍、地上查、網上管”的立體化生態環境監管格局。在張掖市,生態環境問題半小時預警、兩小時處置、兩天內核查、全程跟蹤督辦。
“近期,我們常常能看到祁連山‘萌物’刷屏網路,雪豹、蘭馬雞、白唇鹿、赤狐等過去罕見的山野精靈們紛紛揭下神秘面紗,走進了人們的視野。”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道,這一可喜現象背後,體現出祁連山生態環境的日益好轉,而天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功不可沒。
“我們還可通過天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路綜合評估生態環境品質現狀及變化趨勢,並根據變化情況適時做出預警,有效監管祁連山和黑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森林退化、雪線上升、草原退化、湖泊變化、沙漠化、生物多樣性等問題,為張掖市環境管理工作提供決策和數據支援,為全面提升張掖市生態文明建設水準提供了科技支撐。”張掖市生態環境監測網路管理平臺負責人韓多鋼説。天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路讓生態環境監管逐步從“人防”到“技防”,實現了科學化、精準化和資訊化。(科技日報)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