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回望是為了蓄力前行!懷舊短視頻的正確打開方式

發佈時間:2022-04-02 14:00:12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連子強 李雪芳 | 責任編輯:秦金月

作者:連子強(華僑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李雪芳(華僑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在新媒介飛速發展的年代,短視頻不僅是日常資訊傳播和人們消遣娛樂的重要手段,也成為展示和“活化”傳統文化、承載人們集體記憶的主要平臺。近年來,依託新媒體技術的有效開發和廣泛運用,懷舊類短視頻蔚然成風。老式建築的即興拍攝、舊式生活圖景的自我呈現、老舊影像的片段拼接等短視頻,動輒收穫可觀的播放量。“懷舊”這一意味深長的文化現象和“短視頻”這一新興的媒介形式相結合,造就了新媒體時代的獨特文化景觀,也成為當前時代思潮與社會發展的一個文化鏡像。

在重慶市南岸區南坪街道正街社區,承載著人們記憶的“80記憶小巷”變身成網紅文創新地標。街道兩側的磁帶式收錄機、供銷社、綠皮火車、黑貓警長等繪畫、雕塑仿佛讓人“穿越”到過去,前來拍照打卡的遊客絡繹不絕。新華社記者 黃偉攝


微觀敘事與平民視角是懷舊短視頻的基本共性

懷舊是一種深藏在人們心中的潛意識,夾雜著特定社會群體對現代生活的感悟體驗與歷史情境的情感投射。新媒介技術的發展,使逝去的歲月得以通過影像手段保留下來,並通過剪輯、拼貼與重構,成為一種提供心靈慰藉的文化産品,而懷舊短視頻正以這樣的形式參與塑造當代人的精神世界。從內容上來看,這類題材的短視頻大量集中于對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生活場景的展示與文化符號的呈現。比如,有的展示當時的農村生活,雞蛋換冰棍、木棒轉天線看電視的場景還原了許多記憶片段;有的主要走探店懷舊路線,包括菜市場買衣服、老式照相館、巷子裏的小食堂等;有的主打倣粧、模倣香港電影橋段、老電影內容拼接等。微觀敘事與平民視角構成懷舊短視頻的基本共性。

2月25日,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在京發佈的第49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其中短視頻用戶(用戶規模9.34億)使用率為90.5%。懷舊短視頻大量表現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生活場景與文化符號,也正是幾代人的少年記憶乃至青春記憶,因而當下懷舊短視頻呈現出一種明顯的“中年敘事”。從代際的發展來看,當前社會的70後、80後、90後正在成為社會中堅,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承受著更多的社會壓力。現代化的加速使得當代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科技進步、社會變革和人們的生活步調不斷加快。在加速社會中,人們必須不斷調試自己以適應時代發展的步伐,而當個體無法適應加速社會和激烈競爭的環境時,一種“害怕落後”的焦慮情緒悄然滋生,成為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基調性的生活體驗。

於是,懷舊短視頻為這個群體提供了“精神按摩”。利用吃飯、候車等間隙當一回“低頭族”,成為忙碌的工作生活之餘難得的休閒娛樂時間。他們所經歷的孩提時代、青春時代,每一步成長都伴隨著現代化的成果與後果。懷舊是想像的浪漫糾葛。現代生活所缺失的,正好在懷舊短視頻中獲得短暫的精神撫慰。

通過“懷舊”,形成了“我們這一代人”的自我身份認同,並試圖與“年輕人”群體進行溝通和協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村的雞鳴狗吠、黑白電視機、印花暖水瓶、港臺流行文化、在泥地上玩角鬥士、鄰里間圍坐在一起等候熱門電視劇等場景,屬於他們的集體記憶,是“青春”“美好”“理想”的代名詞。

懷舊短視頻還承擔起了代際傳承與代際溝通的使命。文化的溝通與傳承依託于社會層面的儀式表達。不同代際的網路社群在懷舊短視頻的交流、互動與共用中,悄然完成了懷舊短視頻的符號接受與精神傳承。正如現實社會中,城市的父母會帶領年輕的子女到農村體驗生活,更多的是希望子女們能領略自然的風光和勞動的價值。有的短視頻創作者會跟孩子一起拍攝以前生活的場景,目的也是希望孩子能了解父輩過去的生存環境和精神世界。從這一層意義上來説,懷舊短視頻的傳播主體,通過微觀敘事,引領著短視頻的受眾在懷舊中反思當下生活,在傳統與現代的不斷交流與碰撞中重新審視生活中的真善美。今天的現實就是明天的歷史,文化傳承也正是在這種傳統與現代的交流碰撞中不斷積累和沉澱下來的。

一味沉溺於懷舊短視頻試圖“躺平”不可取

我們也要看到,當下部分以“懷舊”為標簽的短視頻,打著情懷的幌子,創作的大多卻是商業運作利益驅動下的內容,追熱點、賺流量,在形式和內涵上完全以市場為導向。比如,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有的短視頻拿老電影片段進行拼接、切條,或對其進行翻拍,“老梗”變“新梗”,播放量是有了,卻淪為內容的“搬運工”,雖然能讓不少受眾從中享受片刻美好,但實際也涉及侵害原作者版權的風險;另外還有一些主打懷舊美食的賬號,行銷意味過重,容易變成流量的附庸,具有商業性、消費性、暫態性等流行文化的缺點。

曾有新聞採訪用戶喜歡懷舊短視頻的原因,其中有一位網友回答是為了思念過去的美好。中年群體一方面渴望突破自我、逃離舒適圈,一方面又猶豫不決,所以將內心的積極情感投射到懷舊短視頻裏,看似緬懷過去,實則追尋的是那個遙遠的“烏托邦”,長此以往容易讓人變得保守,對自我懷疑、對明天憂慮,這些都將催生內卷效應,保守困境一旦形成,將影響個人未來與自我發展,産生“躺平”的念想。

在以懷舊為主打題材的短視頻中,李子柒的“古風”系列堪稱現象級。這些作品通過表現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中國傳統農耕生活,展現了傳統社會的高尚道德與審美哲學。李子柒的短視頻增加了城市年輕人的新理解:沒見過的老灶臺、柴火煮飯,抓雞、挖紅薯,新奇的場景壓縮在幾十秒至幾分鐘不等的短視頻裏,從舊農村、舊事物中展現了許多新亮點。亦有許多農村青年在看多了鄉村懷舊類短視頻後選擇回到家鄉,重新審視生活,投身鄉村建設,懷舊風在刮向人們心田時也在無形之間促進了代際傳承。

可以説懷舊短視頻是人們追憶美好生活的載體,而美好生活是懷舊短視頻修復受眾現實創傷的關鍵,前者是鏡子,後者是物像,通過映照,二者彼此關聯、密不可分。其實,在碎片時間尋找心靈慰藉、還原集體記憶幫助社交是大多數人點擊懷舊短視頻的原因所在。現階段,懷舊題材多元化,能從各個方面滿足受眾需求,但內容難免良莠不齊,因此懷舊短視頻不能單純以市場為導向,也需注意對社會價值的正面引導,因為它不只代表過去,還連接現實與未來。

時代的深刻變革下,著力關照現實生活、回應現實境遇,是懷舊短視頻發展的方向。以平易近人的形式重現過去正是其魅力所在。我們需要“懷舊”來反思生活,明晰未來方向,也需要以“懷舊”尋求與他人的共同體驗,實現有效的溝通。只有通過創作出一個又一個優質的作品,反映人們的審美追求,生發出情感共鳴,彰顯正能量,懷舊短視頻才能永葆生命力。

《光明日報》( 2022年04月02日 09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