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原1月29日電 (記者 胡健)“考古的溫度——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29日在山西省太原市文廟開展,387件套出土文物將歷史縱軸從240萬年前的西侯度遺址拉至明清時期,涵蓋了整個人類文明史。
展覽中,民眾可以看到早期智人的生活場景以及東亞現代人本土起源的新證據;可以看到距今7000-3300年間,繅絲養蠶、穀物釀酒、彩陶藝術、高原建築、採銅冶煉的片段;可以看到中華早期國家向大一統帝國演進,山西歷經晚商方國對峙、晉國霸業輝煌,再到秦皇漢武天下一統的歷史脈絡。
這些考古發現,完整闡釋了山西全境中原化的歷程,也向民眾概括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史。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王曉毅表示,本次展覽呈現了過去五年,山西考古工作者在人類起源、文明起源、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化進程等考古研究方面的新認識,將考古人的田野、讀書、情感、生活展現給民眾,使嚴肅的考古學有高度也有溫度。
此次展覽從風餐露宿、跋山涉水、青燈黃卷的山西考古工作者的工作場景為開端,設置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四個單元,並以多元化的陳展方式呈現考古溫度。
2016年至2020年,山西省共推進228項田野發掘工作,揭露面積達21萬平方米。五年來,山西考古人員共完成3000余件青銅器、牙骨角器、玉石器及陶瓷器的修復。
本次展覽由山西考古博物館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考古院、山西博物院、大同市考古研究所、運城市文物保護中心、雲岡研究院、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臨汾市博物館等多家在晉承擔相關文物考古的科研機構協辦。(完)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