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王蒙曾在《夜半歌聲》中寫道:“我從來還沒有聽過像伊犁民歌那樣憂傷、又那樣從容不迫而且甜美的歌。它充滿了甜蜜的憂傷和憂傷的甜蜜,唱完聽完以後,你覺得你已經體驗遍了人間的酸甜苦辣,你已經昇華到了苦樂相通、生死無慮的境界……我從來沒有聽過像喀什噶爾民歌那樣溫柔又那樣野性的歌。它充滿了野性的溫柔和溫柔的野性,唱完聽完以後你覺得全部生命、全部身心都得到了盡情地發揮。”相信初到新疆的人都會有這種撲面而來的感覺,而且還會在心中久久揮之不去。
在中華文明一體中薈萃多元
新疆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地方,無論你來自什麼地方,強大的文化張力會使你産生敬畏,接著就會使你如癡如醉。我理解,這種魅力産生於它那多元性的文化內涵。
2016年5月的新疆賽裏木湖,湖水與山花、綠草、雪山、松林相映。新疆賽裏木湖位於天山山脈,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山湖泊。中新社發 汪鐵鎖 攝
新疆地處歐亞大陸腹地,是東西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十字路口。阿爾泰山山脈、天山山脈、崑崙山脈之間廣袤的地域構成了歷史上各個民族生存與活動的空間,準噶爾盆地和塔裏木盆地周邊的無數綠洲成為滋養世居民族文明發展的源泉。他們在這片熱土上生息繁衍及其孕育出了獨具的文化,成為多元一體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且,由新疆向東經河西走廊能與東亞農業文明核心地區中原和北方遊牧諸民族發祥地蒙古高原相連接,向西越過帕米爾高原可與阿姆河、錫爾河流域為中心的中亞河中地區相通達,向南或穿過瓦罕走廊或翻過崑崙山脈又會進入南亞次大陸。
2006年7月從空中拍攝的天山雪峰。2013年6月21日,第37屆世界遺産大會正式公佈,中國“新疆天山”列入世界自然遺産,成為中國第44處世界遺産。中新社記者 劉新 攝
正是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使新疆在中國數千年曆史文化多形態和多路徑的發展過程中扮演了特殊角色,成為中華文明一體中薈萃多元的一方寶地。中原的農耕文明、草原的遊牧文明、綠洲的農牧文明等在這裡匯聚、碰撞、交融,構成了新疆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本土文化。這既是它能夠吸引世界目光的獨特亮點,也是它曾支撐著名的古代“絲綢之路”東段的歷史選擇。也恰恰由於上述地緣態勢,新疆成為歷朝歷代關係中國國家統一和社會安全的重要區域。從大航海時代和地理大發現開始,“絲綢之路”已經沉寂數百年。2013年9月,中國領導人提出了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不僅為新時期歐亞地區合作發展和共同繁榮提供了重要的公共産品,也為新疆穩定發展和絲路文明復興注入了強大動力。
2021年6月,新疆阿勒泰地區福海縣沙爾布拉克春秋牧場,牧民趕著牲畜,沿著古老的“千里牧道”向水草豐沛的高山夏季牧場轉移。中新社記者 劉新 攝
處歐亞經貿要衝聯通中西
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和聯通歐亞經貿走廊是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前提條件,獨一無二的重要地理位置和近年交通基建成就使新疆擔負起這一國家重任。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經由新疆開出的中歐班列數量不斷創出新高。從2014年到2019年的5年時間裏,從新疆開行的中歐班列超過2500列。而且開闢班列線路有20多條,通達中亞及歐洲18個國家、25個城市。2020年初,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經濟供應鏈受到重創,承擔全球貿易最大的海上運輸受到衝擊,而中歐班列運作量卻異軍突起、逆向增長。據媒體公開資訊,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年經新疆進出境的中歐班列達到9679列,創了歷史新高;2021年,經新疆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兩口岸進出境的中歐(中亞)班列累計12210列。與此同時,跨境公路運輸也得到快速發展,點對點的TIR模式為鐵路運輸起到了重要的補充作用。
2020年3月12日,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開行第3000列中歐班列。班列滿載貨物,由新疆霍爾果斯口岸站出境,前往烏茲別克塔什幹。中新社記者 劉新 攝
2021年8月,中亞國家領導人磋商會議在土庫曼土庫曼巴什市國家旅遊基地阿瓦扎舉行,在這個被稱作“中亞峰會”的第三次會議上,為了打破獨立以來就開始面對的地緣困境,中亞國家元首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提出了建設聯通歐亞交通樞紐的共同設想和各種方案。而且烏茲別克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和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都強調了建設“中—吉—烏”公路、鐵路交通走廊的重要性。在區域經濟關聯性不斷強化的大趨勢下,新疆擔當起新時期中西交通轉机站的重要職能越來越凸顯。
在氣候變化前沿凝聚共識
全球氣候變化加劇形勢下的新型農業合作需求上升。2021年10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瓦爾代辯論俱樂部主旨演講中提出,當今人類社會正面臨四大系統性變化帶來的危機和挑戰。其中,第一大挑戰就是氣候變化引起普遍性的環境惡化。早在8月的中亞國家領導人磋商會議上,各國元首對中亞地區更加脆弱的生態環境就給予了高度關注。尤其是近年在中亞地區出現的荒漠化、冰川萎縮、水源不足等重大生態問題,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地區性環境惡化問題顯得越來越突出。塔吉克總統拉赫蒙提出將2025年定為國際冰川保護年和設立國際冰川保護基金的建議,土庫曼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也提出了制定聯合國低碳戰略的倡議。
2020年9月,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柯柯牙,集生態林、經濟林、防風林于一體的防風治沙“綠色屏障”。柯柯牙地處中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的西北側,曾經沙塵蔽日。柯柯牙綠化工程從1986年開始到2015年結束,造林共計115.3萬畝,累計栽植樹木1337萬株。柯柯牙被聯合國環境資源保護委員會列為“全球500佳境”之一。中新社記者 劉新 攝
新疆與中亞地區山水相連,基本的地理要素和地貌特徵大多相近,且與哈、吉、塔三個中亞鄰國共用著一些自然資源。地區性的環境惡化同樣也威脅著新疆的農業發展和各族人民的生存環境,只有樹立起命運共同體意識才能有效緩解集體面臨的風險和壓力。2021年4月,習近平主席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時,再次提出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在9月的聯合國大會視頻講話中習主席進一步表示,中國將幫助發展中國家建設綠色能源生産,並停止在國外建設燃煤發電廠。
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新疆將為建設綠色“絲路”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新疆農業科技取得長足發展,已有一些適用性成果通過國家間和企業間合作在中亞國家落地,為正處在發展模式轉變中的中亞各國農業注入新動力。新冠疫情大流行打亂了中亞地區常態糧食供需格局,在糧食安全問題凸顯的形勢下,通過新疆把中國技術、標準、管理帶入與中亞各國的農業合作的前景廣闊。
2021年12月,位於烏魯木齊的新疆高新植物工廠智慧一體化雙層膜溫室內種植的番茄陸續成熟,工作人員正在採摘番茄。該植物工廠運用立體栽培吊挂系統,環保型無土栽培椰糠種植等技術種植番茄。中新社記者 劉新 攝
挖掘文旅合作潛力發揮優勢
後疫情時代與中亞各國開展文化旅遊合作潛力巨大。隨著後工業時代的到來,旅遊業正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産業終端。儘管自2020年以來受到全球疫情影響,旅遊作為一個頗具前景的消費領域依然顯示出強大潛力。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公佈的預測結果,2021年旅遊經濟運作的主要指標都將有較好表現:全年國內旅遊人數41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3.3萬億元人民幣,將分別比上年增長42%和48%。隨著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生態、文化、自助旅遊正在成為一種時尚和趨勢。而新疆所擁有的自然地理和文化地理上的優勢,一向是旅遊愛好者嚮往之地。2021年12月,《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發佈中國最美公路評選結果,30條入選公路中新疆佔了6條。而在此前一個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已推出35條冬季精品旅遊路線。伴隨著北京冬奧會的召開,北疆各地的冰雪旅遊項目也將吸引大量遊客前往。目前,俄羅斯、中亞、南高加索地區各國在繼續防控疫情的同時,已將目光瞄準“後疫情”時代的世界旅遊市場。
新疆阿勒泰地區喀納斯景區舉行的冰雪風情旅遊節上,民眾參加古老毛皮滑雪比賽。因發現距今約1.2萬年前人類滑雪姿態圖案岩畫,阿勒泰被稱為“人類滑雪起源地”,當地人使用的毛皮滑雪板被認為是最古老的滑雪板之一。中新社記者 劉新 攝
新疆的旅遊優勢資源不僅是在國內市場,且在於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將旅遊業變成向周邊國家和地區傳播中華文化的載體。人們不僅期待戰勝疫情的曙光,也應為疫後的旅遊消費勢頭暴漲預做準備。與周邊鄰國同行共同籌措,開發新的業務範圍、新的合作模式和新的運作框架,這既是新疆經濟、文化發展的戰略方向之一,也將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一個重要領域。
2021年12月27日,履新不久的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馬興瑞在烏魯木齊市調研時指出,“要積極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以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為驅動,結合新疆實際,因地制宜優化産業佈局,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準”。在今日中國為當代世界提供的這一重大公共産品中,新疆的潛能與活力正在被不斷煥發出來。(完)
作者 許濤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兼中亞研究室主任
作者簡介:
許濤,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副所長兼中亞研究室主任,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榮譽理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常務理事,中國對外友好協會中亞分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中亞地區安全、中亞地緣政治、上海合作組織等問題研究。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