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來一場時空穿越,讓更多人愛上文物考古

發佈時間:2022-01-21 08:49:04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范星盛 | 責任編輯:秦金月

來一場時空穿越,讓更多人愛上文物考古

近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公佈了多項考古新發現,西安江村大墓被確認為漢文帝霸陵,墓葬考古新發現隨之公佈,與其相關的秦漢曆史、帝陵文化、文物保護等話題在各個媒體平臺上獲得了青年群體的持續關注。

社會對於霸陵考古工作的聚焦是近年來“文物考古熱”的一個縮影:《中國考古大會》《中國國寶大會》先後熱播,線上答題、跟學知識,成為年輕人的週末新時尚;文博主題的“唐宮夜宴”“雲岡文化音樂會”登上熱搜,製作精良、傳播力強,成為朋友圈的國潮新話題;北大紅樓、《新青年》編輯部、中法大學舊址等革命文物展示推陳出新,成為青年學生打卡學習的遊學新熱點。

文化遺産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物質載體,也是中國文化的“金名片”,如何讓熱度、炫度轉化為廣度、深度,激活文物考古事業中的“青年力量”,值得有關各方深入思考。

文物考古事業的公眾傳播既要創新傳播形式,也要充實內容要素。青年群體注重文化傳播的趣味性、體驗性和互動性,對考古遺址展示、博物館陳列、文博宣傳教育提出了新命題。比如,在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中,工作團隊通過對發掘現場、出土文物、文保科技的近距離與跟蹤式直播,讓觀眾獲得了對考古工作的沉浸式體驗,進一步了解了考古學的嚴謹程式和深厚內涵。再如,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將數字化技術融入遺址陳列,將聲、光、電展示手段疊加到遺址本體之上,立體復原了宮苑遺址原貌,將建築考古、城市考古的研究成果生動呈現出來,實現了傳播力與知識性的統一,值得推廣和借鑒。

文物考古事業的永續傳承需要聯動多方力量。近年來,不少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在服裝、器物、建築等造型設計上更多的吸收了文物建築、陶瓷考古、絲織品考古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場景復原愈發考究;考古盲盒、“世遺泉州”等文創産品持續熱賣,吸引大眾感受文博魅力;以古跡探訪、文物博物館、考古故事為主題的視頻創作UP主,通過深度參訪、實地解説等方式,用充滿現場感和趣味性的方式講述文化遺産背後的故事。這些嘗試聚合了影視製作、文化創意、時尚設計等多個領域的青年力量,他們是文博工作的參與者和同路人,應與專業研究團隊深度融合、形成合力,共同講好中國文化遺産故事。

文物考古的研究成果還應當進一步融入青年教育。應當推動文物考古研究成果進一步融入各級學校的歷史教育和思政教育,以博物館、考古遺址公園、革命紀念地等作為青年學生的第二課堂;進一步發掘校園文物的歷史價值,將城市文化遺産點串珠成線,形成實踐教學方案,構建遺産管理單位、屬地學校協同育人體系,將中華傳統文化和革命歷史的時代留痕與精彩畫面完整傳承下來,使當代青年認識到其觀念和情感與中國文化的密切聯繫,在專業學習與個人發展中傳承中華文明。

范星盛 來源:中國青年報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