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改革開放以來,首都北京作為全國政治、文化、科技創新、國際交往中心,一直活躍著浙江人的創業以及工作生活的身影。“八八戰略”迎來20週年之際,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北京分社、潮新聞京津冀新聞中心、浙江省駐京辦、在京浙江人雜誌社聯合中國網共同策劃了《繁茂的藤蔓——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旨在通過記者視角,探訪“闖京城”的浙江人有著怎樣的獨特經歷,捕捉他們目前關切,關注他們未來命運,從百姓視角呈現北京和浙江之間更多的故事;通過群像塑造,通過他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為“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提供實踐和思考。
北京通惠河,屬於京杭大運河之北運河水系。歷史上,它是元代挖建的漕運河道,由郭守敬主持修建。通惠河“朝陽段”是京杭大運河的入京門戶。
北京東四環外,通惠河畔,潮新聞記者探訪的北京溫州企業商會(簡稱“北京溫州商會”)就在這裡。
溫州人被譽為“中國的猶太人”,百萬溫商闖蕩世界的同時,也建立了一個個溫州商會抱團取暖。2007年,作為全國首家地市級在京商會,北京溫州企業商會成立。從此,從事民營經濟的幾十萬溫州人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娘家”。
“溫州人重鄉情。京杭大運河起點在北京、終點是杭州,溫州商會選擇在通惠河南岸辦公,是因為我們時刻想著:離家再遠,我們的根始終在浙江、在溫州。”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正道説。
在北京溫州商會墻上,有一張奪人眼球的照片。2019年11月29日,在商會第四屆會長胡興榮的帶領下,商會副會長以上共50多人統一進行了宣誓。照片旁邊就是50字的宣誓詞:“我宣誓,堅決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熱愛祖國,遵守法律。尊崇商道,義利並舉,心繫家鄉,立足北京,放眼全球,打造百年商會,努力奮鬥!”
他們也是這麼做的。在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論壇開始之初做了大量工作,助推更多溫商、浙商乃至中國民營企業家走向廣袤的非洲大地;在北京開通服務溫商的“全球通”,大大方便了在京溫州人“雲”辦事;著力做好“以黨建促會建、抓黨建強發展”文章,奮力為首都建設添磚加瓦的同時,助力家鄉浙江高品質發展。
繁茂的組織藤蔓,本期記者帶你走進朝陽區高碑店惠河南街1066號,一起探訪北京溫州商會。
這件天花板標誌的大事,他們做成了
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北京溫州商會積極構建對外開放格局,聯動海內外幾百家溫州商會、溫商僑團,搭建海內外溝通橋梁,助推一帶一路發展。
“我們商會地處北京,肩上的責任自然不一樣,商會成立以來,我們一直助力民間外交,架起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文化交流的橋梁,尤其連續承辦了第一屆、第二屆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論壇。”採訪時,陳正道非常驕傲地告訴記者。
首屆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論壇啟動儀式暨新聞發佈會現場
時光倒回十一年前。2012年8月27日,首屆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來自非洲40個國家的政府代表、28個國家的首都市長,以及中國29個省(區、市)的政府代表,相關國際組織和機構的代表,共約1700人參加開幕式。
作為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旨在促進中非地方政府交流合作的平臺,首屆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論壇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非洲城市與地方政府聯合組織共同主辦,中國非洲人民友好協會和北京溫州企業商會承辦。
2015年11月10日,同樣由北京溫州企業商會承辦的第二屆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論壇在北京開幕,論壇主題為“加強地方能力建設,推動中非産業對接,實現省市包容發展”。
首屆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論壇啟動儀式暨新聞發佈會現場
至今,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論壇已舉辦過四屆,現已成為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的機制化論壇,成為中國民營企業家走出去發展的重要渠道。
不少溫商受其影響,加大了在非洲的投資。2017年元月,在溫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援下,溫州市中非商會成立,搭建起中非長效溝通的橋梁。當年3月份,馬達加斯加總統埃裏率團正式訪問中國,在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支援下,溫州市中非商會作為中方主辦方與馬達加斯加總統府在北京舉辦的中國——馬達加斯加工商領袖峰會,這也在民間外交史上留下一段佳話。
溫州市駐京聯絡處原主任陳海鵬介紹説,論壇推動了中非合作逐步向縱深處全面發展。目前,以溫商為代表的瑞安市汽摩配産業、蒼南縣儀器儀錶産業,均已進軍非洲市場並得到長足發展。
多年來,溫州北京商會初心不變,精心耕耘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論壇,助推更多溫商、浙商乃至中國民營企業家走向廣袤的非洲大地。
溫州便民服務“全球通”落地北京
作為北京和溫州的紐帶,北京溫州商會不僅聯通全球溫商,將資源引入溫州,同時也跟隨時代腳步,推進數字化轉型升級,為家鄉、為在京溫州鄉賢提供服務。
在京浙江人都有這樣一個感受:雖説現在交通極其便利,可要遇到在浙江老家辦理不動産權證等事項,還得擠出時間從北京趕回浙江——不方便。
服務溫商“全球通”北京溫州商會服務點開通儀式現場
北京溫州商會想大家所想、急大家所急,以數字化、資訊化手段,設立了服務溫商“全球通”北京溫州商會服務點。“秉承了溫州人骨子裏的務實風格,北京溫州商會也很務實。如果説承辦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論壇是‘接天線’的事兒,那麼在北京開通服務溫商‘全球通’就很‘接地氣’,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也是件很先進的事!”陳海鵬如此評價。
“全球通”開通揭幕儀式
2020年5月27日下午,服務溫商“全球通”北京溫州商會服務點正式開通。這是浙江11地市中首個在北京開通的“最多跑一次”審批服務平臺。
據了解,服務溫商“全球通”平臺是個一體化遠端服務協作系統,主要整合了網路視頻、身份認證、電子簽名、遠端取證、大數據共用等技術功能,為在外溫商提供政務服務。
“這樣的服務,我必須要點一個大大的讚!”體驗過“全球通”服務的80後小林告訴記者。小林是瑞安人,2015年來到北京生活。2021年年底,因疫情導致她沒法回老家去辦理房産過戶的公證。“事情又很急,我就想到了曾經在微信公號裏看到的‘全球通’服務。”小林説。
跟瑞安老家公證處對接過後,小林按照預約時間來到“全球通”北京溫州商會服務點。“確認了我的身份,歷經核對辦件資料、填寫相關表格、線上電子簽名等程式後,前後大約20分鐘就辦妥了。”
小林説,“真的太方便啦!有些表格,商會還提供了寄件服務,貼心地幫我寄回老家,我很感動。”
非公黨建“溫州樣本”,促溫商創新發展
“多年來,我們一直堅持黨建引領,以黨建促會建,積極探索社會組織黨建新空間與新領域,奮力做好商會和在京溫商創新發展文章。”中共溫州市在京溫州商會工作委員會書記陳南昌表示。
如何做強黨建破解發展瓶頸?黨建工作如何主動有效融入商會日常,引領商會高品質發展?在陳南昌的介紹下,我們真切領略了在京溫商黨工委成為社會組織黨建“溫州樣本”的成長之路。
在京溫商黨工委組織的黨建活動
據了解,溫州市歷來重視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2012年9月,全國首個以商會組織為工作對象的黨工委——中共溫州市溫州商會工作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目前,溫州市已在全國31個省(區、市)成立在外溫商黨工委,初步形成“1 31 X”的組織體系。
在京溫商黨工委成立於2012年11月,為溫州市最早成立的5家在外溫商黨工委之一,有力推進了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創新實踐。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京溫州人總人數近30萬,在京溫商企業近2萬家。在京溫商黨工委共有下屬黨委、總支、總支部54個,在京溫商在冊流動黨員1600多名。
多年來,在京溫商黨工委積極深入溫商企業走訪調研,摸清家底促發展;並先後協同商會多次組織會員企業回家鄉溫州和河北、江蘇、山西等地進行項目考察。僅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中涉及的北京市大紅門京溫市場、北方世貿輕紡城、天雅服裝市場、鑫海鞋城、田村“天下城”批發市場等數十家企業中,在京溫商黨工委積極協調,為確保疏解工作順利進行作出了貢獻。
在京溫商黨工委組織的黨建活動
2016年,在京溫商黨工委作為“北京市社會領域先進基層黨組織”,在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受到表彰。近幾年,在京溫商黨工委連續被溫州市溫商黨工委評為“年度異地溫州商會先進黨組織”。
“黨建強,發展強,抓好黨建就是抓好生産力。”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李鵬表示,溫州商會黨建起步早、基礎好,“在京溫商黨工委今後可以在數字上加強創新,強化數字賦能,在數字經濟大浪潮中為首都建設做更多貢獻,為家鄉浙江‘兩個先行’增光添彩。”
浙江民營經濟發達,目前在京註冊浙江省地市區縣商會共20家。這些在京註冊的各級商會,就像一個個溫暖的“家”,引領著在京浙商與中國的改革開放同頻共振,擁抱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彰顯新作為。繁茂的組織藤蔓,接下來記者繼續帶領大家探訪在京浙江各級商會,看商會之“變”帶來哪些新氣象。
【相關連結】
從北京大紅門遷移的浙商找到了! ——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
“大紅門浙商已經在永清趟出一條路子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三
北京馬連道上浙商成功的秘訣——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四
跟上時代,從浙商選擇看馬連道未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五
北京新發地裏浙籍“大王”探訪記(上)——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六
浙籍“大王”有新篇!北京新發地探訪記(下)——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七
浙江人如何“沖浪”北京中關村?——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八
從北京故宮到浙江溫州,跨越時空的文化中軸線——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九
富陽竹紙的故事,在北京前門向世界推廣——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
從天安門廣場大花籃看“四千精神”,80後“雙驕”在京創業故事——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一
“朱炳仁·銅”開在北京 走向世界也走進百姓家——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二
正乙祠戲樓 清朝“北漂”浙江人之家——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三
北京的紹興故事 魯迅故居與長孫周令飛——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四
一份《京報》詮釋一生!邵飄萍身上的時代精神永不過時——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五
南花北移,璀璨京都!北京“越研會”了不起的36年——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六
小文創裏有大文章 這位浙商從北京走到“奧運文化中央”——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七
一眼望到紫禁城!85後浙商打造“中國最美書店”——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八
探訪藏在北京衚同裏的浙江美食(上)——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九
探訪藏在北京衚同裏的浙江美食(下)——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
與京城“文人老饕”趙珩聊浙江美食——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一
用畫講述運河故事,58個遺産點如何串珠成鏈?——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二
第一批沿著大運河“北漂”的浙江人去哪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三
宜打卡收藏!最新版京城浙江美食地圖來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四
探訪浙江駐京機構,看繁茂的藤蔓長出怎樣的嫩芽新枝——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五
一個課題背後的“藤蔓故事”——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六
這道“最美風景”背後的“浙江魅力”——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七
建平臺引項目,看浙江駐京幹部如何讓藤蔓更茁壯——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八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沈愛群 侴雪妍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