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小文創裏有大文章 這位浙商從北京走到“奧運文化中央”
——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七
發佈時間 | 2023-07-11 09:04:52    

   編者按:改革開放以來,首都北京作為全國政治、文化、科技創新、國際交往中心,一直活躍著浙江人的創業以及工作生活的身影。“八八戰略”迎來20週年之際,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北京分社、潮新聞京津冀新聞中心、浙江省駐京辦、在京浙江人雜誌社聯合中國網共同策劃了《繁茂的藤蔓——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旨在通過記者視角,探訪“闖京城”的浙江人有著怎樣的獨特經歷,捕捉他們目前關切,關注他們未來命運,從百姓視角呈現北京和浙江之間更多的故事;通過群像塑造,通過他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為“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提供實踐和思考。

111.jpg

  北京是世界上首座“雙奧之城”,在這裡發生了太多令全世界矚目的奧運故事。

  沿著繁茂的人文藤蔓,在追逐奧運故事的過程中,潮新聞記者發現了一位浙商,他跟奧運結下了不解之緣,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精彩故事。

  從設計一枚小小徽章做起,到獲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特許供應權,到成為2012年倫敦奧運會全球獨家徽章特許經營商,再到成為現代奧林匹克歷史上唯一獲得連續四屆夏奧會、三屆冬奧會及兩屆青奧會授權的企業,他的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

  他就是北京華江文化集團的董事長,北京浙江商會副會長,溫州平陽走出去的企業家陳紹樞。

1.png

陳紹樞

  他是巴赫主席的老朋友

  北京華江文化集團是知名奧林匹克特許經營企業。作為掌舵人,陳紹樞在傳播奧林匹克文化、擴大奧林匹克品牌影響力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5月的一天,在北京冬奧之後,國際奧會主席巴赫又一次來到北京,開啟5天4城的中國行。抵京的當天下午,巴赫就安排見上了陳紹樞,這是他的“老朋友”。在巴赫如此緊湊的中國行程中,第一個見的就是陳紹樞,可見他倆之間關係之密切。

2.png

冬奧之後國際奧會主席巴赫與華江團隊在北京見面

  記者在華江大樓的産品展廳裏見到陳紹樞,我們的採訪就選在這個“用實力説話”的展廳裏。從新晉頂流“冰墩墩”“雪容融”到2008奧運“福娃”“鳥巢鋼”,從國宴國禮到知名品牌聯名,從體育禮物到北京禮物……記者對眼前琳瑯滿目的産品不斷“哇塞”時,陳紹樞顯得格外平靜,偶爾回應説“這不算什麼”。

  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的陳紹樞19歲開始創業,最初做徽章、工藝品生意,1994年買斷1996年哈爾濱亞冬會紀念品專利權,開始事業起跑。後為2000年、2004年夏季奧運會生産紀念徽章。

  陳紹樞是一個典型的浙商,一口溫州口音的普通話,講究的商界穿搭,低調謙虛的音量,採訪中又透出北京浙商獨有的特點——國際化的視野、領頭羊的站位。

  説起跟巴赫主席的那次見面,陳紹樞説,他們上一次線下見面還是在2020年。因為疫情,北京冬奧會期間沒能和巴赫主席見上。這次三年來的首見,依然讓他感覺親切。“我們的聯繫一直都在。”陳紹樞説,冬奧沒能見上面,但在結束後他就收到了巴赫主席的來信,信裏感謝華江多年來對傳播奧林匹克文化所做的貢獻。

3.jpg

記者與陳紹樞在華江展廳對話

  展廳裏最搶眼的便是北京冬奧“頂流”冰墩墩和雪容融,華江取得了四個品類的特許生産權,獲得了國內和國際的一致好評。“作為奧委會長期合作夥伴,巴赫主席也為我們的成功感到高興。”陳紹樞説,也因此,國際奧會對華江更加的信任。

  北京冬奧結束之後,國際奧會就與華江簽了一個有關“奧林匹克市場在中國大陸地區開發”的備忘錄,目的就是要延續奧林匹克文化遺産、歷史智慧財産權在中國的繼續開發。所以在2022北京冬奧之後,中國奧委會與國際奧會達成協定,實現了奧林匹克歷史智慧財産權在中國轄區內的再利用,華江推出了冰墩墩的兔年特別版“兔墩墩”。

  在陳紹樞看來,兔墩墩是冬奧文化、生肖文化和京味兒文化的可愛使者,承載著對奧運精神真摯的情感,更關鍵的是,它是奧運歷史智慧財産權的持續開發,是保持與全球體育愛好者互動的一個象徵。

4.jpg

可愛的“兔墩墩”

  一個好創意,500萬賣出5個億

  陳紹樞的故鄉在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是全國著名的工藝品及禮品之都,“我從事這個行業,得利於老家得天獨厚的産業優勢,但要走出去發展,還是需要不斷找定位,走新路子。”

  華江與奧運的緣分可以回溯到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我們那時候就是奧運産品生産商之一,後來一直合作到雪梨和雅典奧運會。”陳紹樞回憶,那時候他們僅僅是眾多中國OEM貼牌代工廠中的一員。

  “不能一直只做代工,得向上游拓展。”2003年,陳紹樞在北京組建了華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做的是“老本行”,但越來越展現出“高段位”。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全中國一片激昂,而華江在這一年憑一個創舉,從眾多中國特許經營商中脫穎而出,叩開了奧組委的大門。

  “我把奧運會鳥巢的剩餘鋼材買斷,開發成鳥巢的模型、火炬模型這些奧運紀念品,去詮釋北京的綠色奧運,也讓奧運歷史時刻永留。”當時,身為公司董事長的陳紹樞,力排眾議,花了500萬買回即將回爐的400多噸鳥巢廢鋼,他用這批廢鋼開發了按比例微縮的鳥巢模型,增加了貴金屬,一下子引起了市場的收藏熱潮,把最初的500萬通過創意和設計變成了5個億!

5.jpg

“鳥巢剩餘鋼”製作的産品

  如此獨特的創意,幫助華江文化提高了在世界上的知名度。陳紹樞捕捉到了商機,以低價收回來,生産了以“鳥巢”鋼為原料的衍生産品,跟“綠色奧運”的主題不謀而合,可説是經濟、社會效益雙豐收。

  這個創意點亮了世界,也打動了國際奧會,前國際奧會主席薩馬蘭奇盛讚其為“北京奧運會裏最好的紀念品”。

  “這樣的工藝品,其實很多中國企業也可以做到,但國際奧會關注到華江,是因為我們這樣的創意理念符合了奧林匹克的精神,而不是簡單的貼一個奧運會logo。”陳紹樞説,“我們通過自己的創意,去承載和傳播奧林匹克的文化,讓沒有機會親臨奧林匹克現場的人,也可以通過我們的産品觸摸到、感受到奧運精神。”

  華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徽章類別的特許經營商。此後,華江又相繼拿下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徽章類獨家特許經營權、2016年巴西裏約奧運會特許運營權。

  然而,令陳紹樞沒想到的是,奧運會特許經營商的日子並不都好過。2016年的巴西裏約奧運會,變成了他的“裏約大冒險”。

  巴西奧運會期間,陳紹樞在巴西開設了分公司,卻遇到種種問題。海關罷工、安保出問題、細菌危機等,讓那一年的奧運會觀眾比預期少了2/3,這讓華江巴西公司虧損很多。“那時候的想法,就是千方百計活下來,繼續追隨奧組委。”陳紹樞的堅守,贏得了國際奧組委主席巴赫的信任,“巴赫曾對我説,有些合作企業在追隨過程中掉隊了,或是跟不下去了,而你們沒有。”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華江取得了冬奧會四個品類的特許生産權,而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的爆紅使華江扭轉了局面,最大的生産量達到一天一萬個。

  “産品獲得了國內外一致好評,巴赫主席也為我們感到高興,他在冬奧結束後給我寫信説,國際奧會非常重視跟華江的合作,希望共同努力。”

  到目前,華江與國際奧會的合作已經超過10年,是國際奧會授權的全球唯一一家特許企業。這份榮譽,陳紹樞看的很重,“我們是不掉鏈的,承諾的我們都要做到。”

6.png

巴西奧運會相關産品

  講好中國故事,讓産品有中國味

  國內外一致的好口碑,是對華江信譽的認可,也是對其表達的中國文化的喜愛。在這一點上,陳紹樞顯得很有自信,“我希望華江講好中國故事,在文化自信方面貢獻一點力量。”

  陳紹樞和團隊是懂文化傳播的。“做出來的産品,怎麼讓別人舒服地接受,我們做了許多探索。”

  咖啡杯上的京劇臉譜,食具上的典雅雕花,徽章上的可愛生肖……華江將中國特色通過産品的現代設計表達出來,收穫了中外大批粉絲和訂單。“中國符號在國際上很受歡迎!”

  中外市場有效的“化學作用”,得益於陳紹樞走的“千山萬水”。“我覺得走了這麼多地方,使我能感悟到世界上各民族的需求,能理解對方的文化,看到各自的變化,這些都給我們的設計創意帶來直接影響。”

  因此,陳紹樞重視打造自己的國際化團隊。“我們是一個多元文化的企業,團隊裏有許多外籍員工,或是一些海外交流回來的人,我們與英國聖馬丁、倫敦皇家藝術學院長期簽約遊學實習。”

  另外,華江擁有眾多的文化IP資源,涵蓋體育、文化、旅遊、博物館、非遺等上百個IP授權經營。你在北京帶一件禮物回去,很可能就是華江設計生産的。作為“北京禮物”的特許運營商,華江設計研發了上千款蘊含北京文化、城市特色的旅遊商品,獲得市場與消費者的一致認可。

9.jpg

“北京禮物”産品

  “北京禮物”作為北京市文旅局打造的旅遊紀念品品牌,華江自品牌創立之初,便成為其特許運營商,結合北京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展現了濃郁的地域風貌和特色的民族文化。目前,在北京的主要旅遊景點如國家體育場鳥巢、奧林匹克中心區、頤和園、長城、前門等,都能見到這些“北京禮物”。

  最近,華江團隊正在為一個即將到來的盛會忙碌。7月28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將在成都開幕,華江文化集團是本屆運動會的特許經營企業。“我們希望用設計和産品表達巴蜀文化,從視覺形象、色彩搭配、地標圖形等多個方面呈現巴蜀文化魅力。”

6.png

本屆“大運會”産品

  戀鄉不守土,反哺家鄉做點事

  陳紹樞在與記者的交流中,不時提起自己“北京浙商”的身份。作為浙江在京企業商會創始副會長之一,陳紹樞有許多感悟。

  “這麼多年下來,我總結出北京浙商兩個特點,一是都愛學習的,二是都是講格局的。”

  陳紹樞回憶,第一年到北京的時候,他就覺得自己缺點什麼。“我去北京大學上了三年的EMBA,後來轉入北京師範大學學了四年的哲學,才感覺跟上這個時代了。”

  對於第二個特點,陳紹樞認為,“做任何事情,首先考慮大一點。”

  陳紹樞用“窗口”這個詞來形容北京浙商應該發揮的作用,“南來北往的浙商,不管是去世界的哪一處,北京是必到的重要一站,那麼我們北京浙商的窗口作用就要發揮出來。”

  浙江當前有600多萬省外浙商和200多萬海外浙商“闖天下”,形成了獨特的“地瓜經濟”。陳紹樞覺得,溫州人就是“地瓜經濟”的典型,“溫州人戀鄉不守土,我們雖然走出去全世界闖蕩,但對家鄉的感情依舊很深。”

9.jpg

位於北京順義區的華江集團大樓

  這幾年,陳紹樞也一直在實踐反哺家鄉的事。

  陳紹樞説:“一個好的文創設計,可以提升整個城市的品牌和品位,我們浙江,特別是杭州,有那麼多的文化産業資源,需要有龍頭企業能夠帶領整個行業集聚,做成一個産業生態。”陳紹樞正在考慮把杭州做為第二總部,“我沒有大包大攬的能力,但我想著起一個龍頭示範作用。而且,我也考慮自己將來可以落葉歸根。”

  在北京前門大街北京坊,有一座地標性網紅書店——Page One,這家著名的24小時書店,連續多年獲得“北京市最美書店”等稱號。80後浙商陳鵬就在這裡,負責書店的經營與管理。身處北京核心地段,這家書店為何能通過閱讀+生活等創新模式,進一步拓展了閱讀空間,又如何承載北京商業發展重要的歷史痕跡和空間記憶。繁茂的人文藤蔓,下期記者將走進這座北京中軸線上的文化消費地標,帶你感受閱讀新體驗。

  【相關連結】

  北京大紅門的浙商去哪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一

  從北京大紅門遷移的浙商找到了! ——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

  “大紅門浙商已經在永清趟出一條路子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三

  北京馬連道上浙商成功的秘訣——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四

  跟上時代,從浙商選擇看馬連道未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五

  北京新發地裏浙籍“大王”探訪記(上)——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六

  浙籍“大王”有新篇!北京新發地探訪記(下)——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

  浙江人如何“沖浪”北京中關村?——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八

  從北京故宮到浙江溫州,跨越時空的文化中軸線——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九

  富陽竹紙的故事,在北京前門向世界推廣——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

  從天安門廣場大花籃看“四千精神”,80後“雙驕”在京創業故事——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一

  “朱炳仁·銅”開在北京 走向世界也走進百姓家——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二

  正乙祠戲樓 清朝“北漂”浙江人之家——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三

  北京的紹興故事 魯迅故居與長孫周令飛——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四

  一份《京報》詮釋一生!邵飄萍身上的時代精神永不過時——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五

  南花北移,璀璨京都!北京“越研會”了不起的36年——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六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姜倩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