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探訪藏在北京衚同裏的浙江美食(下)
——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
發佈時間 | 2023-07-21 08:33:57    

   編者按:改革開放以來,首都北京作為全國政治、文化、科技創新、國際交往中心,一直活躍著浙江人的創業以及工作生活的身影。“八八戰略”迎來20週年之際,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北京分社、潮新聞京津冀新聞中心、浙江省駐京辦、在京浙江人雜誌社聯合中國網共同策劃了《繁茂的藤蔓——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旨在通過記者視角,探訪“闖京城”的浙江人有著怎樣的獨特經歷,捕捉他們目前關切,關注他們未來命運,從百姓視角呈現北京和浙江之間更多的故事;通過群像塑造,通過他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為“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提供實踐和思考。

111.jpg

  嘗過了溫州海鮮的“鮮”,潮新聞記者一路尋味,帶大家走進禾苑,感受浙江台州美食的濃郁煙火氣。這裡有糟羹(戚繼光燴菜)、扁食、食餅筒等,幾十款台州點心擺放在眼前,讓人食欲大開。

  創始人金超英是一位資深餐飲人,在新榮記做了15年,在事業高峰期選擇離開,自己創業。這家店承載著她兒時味蕾的記憶,她要把台州所有的美食帶到北京。

  開一間有自己味道的店,讓每個人舒服

  每位作家都希望出版一本自己的作品,每位畫家都希望開一場自己的展覽,每位餐飲人都希望開一間有自己的味道的店。

1.jpg

禾苑·台州魚市

  金超英就是這樣一個人!她希望以一個女主人的角色,邀約一方賓客來店裏小坐,用最新鮮的食材打開大家的味蕾。

  她經營的餐飲店叫“禾苑”,店裏的一草一木、一湯一匙都帶著點她的氣息和理念。禾,為糧食。“禾”與“口”相加,便為“和”,以禾入口,滋味其中,因為一餐飯,而抵達和美,團圓。苑,為花園。木秀於此,草木繁茂,鬱鬱蔥蔥。諧音為“圓”,寓意團圓。“禾”與“苑”,亦是“和”與“圓”。和美團圓,是中國人對美好的期待。

2.png

禾苑

  記者來到金融街豐銘國際大廈,禾苑在底商,精緻的食具,個性的裝飾畫,墻角蜷起的樹枝,溫和的燈光,餐廳的每一個角落都是精心佈置的,每個細節都可以感受到主理人的用心。記者覺得,這裡可以讓人暫時遠離都市的喧囂,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一桌有溫度的美食。

  有味、有情、有度,是印在禾苑功能表上的三組詞,也是餐廳理念的體現。“我覺得一個好餐廳,首先是它要有味道,好不好吃?這很重要!所以是‘有味’。”金超英對記者説,“這個‘有度’是一種溫度,餐廳必須要有溫度,服務的溫度,菜品的溫度,和客人之間適當的距離也是一種度。”

3.jpg

禾苑功能表

  “我希望在美食面前,人與人是沒有界限的。”金超英錶示,“來禾苑吃飯,只是因為這裡讓你感覺好吃又放鬆,我希望它是一個舒服的餐廳。”金超英説,她在餐飲業20多年了,希望自己開的餐廳是有情懷的,不是硬繃繃的。店裏所有的軟裝都是她一手包辦,大到桌椅沙發,小到食具餐布,“我自己就是設計師,我希望進店的客人可以看出一點主人的心意在裏面。”

  如何理解“舒服”呢?金超英説,很多時候,你會覺得去一些貴的餐廳必須穿很正式的衣服,或者是請商務才能去那個餐廳,讓人有距離感,“但你看我們的功能表,你點幾十塊可以吃飽吃好,點幾千的我們也可以承接。我希望在禾苑,人與人之間沒有差別,沒有距離,大家都覺得‘舒服’。”

4.png

禾苑餐廳內景

  從零開始創業,只為煙火氣的家鄉味

  金超英是台州臨海人,是一位資深的餐飲人,17歲進入政府招待所,5年的基層服務工作和5年的部門經理管理工作,讓她熟悉了餐飲管理的整個流程。2005年入職新榮記,由此開啟了長達15年的新榮記旅程,從門店店長、北京區域總經理一直到全國品牌總經理。

  在事業的高峰期,金超英選擇離開新榮記,有餐飲界的朋友將她的離開,形容為餐飲界的一個小地震。2019年,在老北京的一個衚同裏,“禾苑私廚”開張了,這是金超英離開新榮記後的第一家店,就一桌菜,選用應季最新鮮有品質的食材。

5.jpg

禾苑創始人 金超英

  金超英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作為職業經理人來説,其實我已經做到這個行業裏的頂峰了。”金超英説,她心中一直有一個小夢想,“再次選擇離開,是因為我想要真正擁有一家有自己味道的店,擁有自己的餐飲品牌。”

  “我是台州人,我對浙江的東西是有情結的。新榮記做得很高端,我希望禾苑更加接地氣一點,煙火氣更重一些。為什麼很多人逢年過節都想回家?就是為了吃一口家鄉菜,見一見老朋友。”金超英説,她希望把家鄉最好的、最鮮的食材帶到北京。俗話説,“月是故鄉明”,其實美食也是。“家鄉的味道,多少能紓解‘北漂’些許的鄉愁吧。”金超英説,她要把禾苑做成老鄉的聚集點,只要想吃台州菜的,就能想到這個地方。

6.jpg

糟羹(戚繼光燴菜)

  “我們有幾十款台州點心,糟羹(戚繼光燴菜)、扁食、食餅筒等,全是台州當地的小吃,在北京可以説找不到第二家。”這間小店,承載著金超英兒時味蕾的記憶,和她多年來對美食的甄別和品控,“把台州所有的美食帶到北京,讓北京的食客在一個舒適的環境裏,用親民的價格享受我們家鄉的家常味兒。”

  禾苑的主廚是地道的台州人,但其他廚師都不是。“我們會定期帶廚師去台州‘考察’,看食材、看做法、嘗味道。”金超英錶示,想要做出食物的本味,必定要在當地見過、吃過,才能真正感受到。“在台州早上起來可能就是一碗豆漿、一個炊飯、一個扁食,很簡單,但這是許多人記憶中的味道,我們想盡最大努力把它們帶到北京來。”

7.jpg

烏餡麻糍

  “原材料很多都是台州來的,本味的東西一定要保留。來北京還是會做一些改良,比如説分量上在台州特別大份,到北京之後會精緻一點,不過新鮮度會保持。”金超英希望不會為了好看,為了價格改良,把老家的食物做變形,“我想儘量恢復到它原本的樣子。”

  用“以火抵心”的真誠,傳承美食本味,這是金超英作為餐飲人的初衷。

  一生做好一件事,從簡單做到極致

  説起經營的秘訣,金超英用“真誠待人”4個字總結:“當我還是一個職業經理人時,我覺得只要到店的客人,就要把他服務好。我現在是老闆了,我覺得不能忘了初心,要把團隊裏的每個人都服務好。”

  除了經營禾苑,金超英也會給在京的老鄉配送原材料。“我們的食材都是從台州過來的。一些老鄉如果家裏有需要,我會按照進貨價給他們寄一些好的食材,比如冬天的油冬菜、現在的楊梅,時令的海鮮等。”

8.jpg

禾苑·台州魚市

  在創業初期,金超英也面臨了眾多創業者共同遭遇的難題,品牌知名度有限,缺乏市場競爭力。在現如今競爭激烈的餐飲行業中,如何能讓自己的餐廳脫穎而出呢?

  “在當前的市場大環境下,勝出者不一定是那個為市場提供更多産品的人,反而常常是把事情做得簡單、做到極致的那個,更能贏得顧客的青睞。”金超英告訴記者,褪去“光環”一切從零開始,她也曾感到迷茫,“市場大浪淘沙,我害怕新品牌的生命力不夠長久。但是團隊的力量和做餐飲的初心,讓我有動力堅持下去。”金超英錶示,團隊給予了她極大的信心,大家通力合作,互相依賴,共同成長。同時,她以誠待客,以誠待人,“一生做好一件事,從簡單做到極致,這是我的初心。”秉承“應時應季,真材實料”的美食理念,“有情、有味、有度”的服務理念,禾苑漸漸收穫了一批“粉絲”。

9.jpg

金超英和顧客在交談

  金超英現在有兩個團隊,一個團隊全力在做“前裏”的品牌,一個團隊在做“禾苑”,兩者在定位上有些許區別。“我的夢想不是要開多少家店,我的夢想是堅守一家老店。”金超英説,未來在北京真正自己守的可能就是一個店,“我會一直在店裏,大家都知道去哪去找英子。”

  “哪怕未來所有的店都關了,所有的員工都走了,只剩最後一個客人,我也會堅持下去。” 金超英説,這是她一直以來堅持的心態。

10.jpg

金超英在工作

  看著眼前這個侃侃而談、充滿自信的女浙商,記者不禁感慨,芳華四十,許多人已經厭倦了疲於奔命的職場生涯,而她卻從人人艷羨的新榮記中出走,選擇從零開始。帶著幾十年餐飲經理人的實戰經驗,選擇一方自己熱愛的空間,將自己的夢種入土壤,靜待散葉開花。

  “我是那種不願意妥協的人,越難我就越想去征服它。”金超英的這句話,是浙商精神的最好體現。

  在北京的浙江美食,除了溫州海鮮的“鮮”、台州小吃的煙火氣,還有啥?譽滿天下的浙江菜是如何發展出兼融並蓄的特點,能夠融百菜之長,遍佈各個角落……繁茂的人文藤蔓,帶著我們走進中華文化促進會美食工作委員會,聽一聽總顧問趙珩跟我們講一講美食的故事,講一講他對浙江美食的見解。

  【相關連結】

  北京大紅門的浙商去哪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一

  從北京大紅門遷移的浙商找到了! ——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

  “大紅門浙商已經在永清趟出一條路子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三

  北京馬連道上浙商成功的秘訣——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四

  跟上時代,從浙商選擇看馬連道未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五

  北京新發地裏浙籍“大王”探訪記(上)——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六

  浙籍“大王”有新篇!北京新發地探訪記(下)——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

  浙江人如何“沖浪”北京中關村?——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八

  從北京故宮到浙江溫州,跨越時空的文化中軸線——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九

  富陽竹紙的故事,在北京前門向世界推廣——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

  從天安門廣場大花籃看“四千精神”,80後“雙驕”在京創業故事——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一

  “朱炳仁·銅”開在北京 走向世界也走進百姓家——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二

  正乙祠戲樓 清朝“北漂”浙江人之家——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三

  北京的紹興故事 魯迅故居與長孫周令飛——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四

  一份《京報》詮釋一生!邵飄萍身上的時代精神永不過時——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五

  南花北移,璀璨京都!北京“越研會”了不起的36年——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六

  小文創裏有大文章 這位浙商從北京走到“奧運文化中央”——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七

  一眼望到紫禁城!85後浙商打造“中國最美書店”——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八

  探訪藏在北京衚同裏的浙江美食(上)——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九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張純純 喬韻鷗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