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一眼望到紫禁城!85後浙商打造“中國最美書店”
——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八
發佈時間 | 2023-07-14 07:59:33    

   編者按:改革開放以來,首都北京作為全國政治、文化、科技創新、國際交往中心,一直活躍著浙江人的創業以及工作生活的身影。“八八戰略”迎來20週年之際,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北京分社、潮新聞京津冀新聞中心、浙江省駐京辦、在京浙江人雜誌社聯合中國網共同策劃了《繁茂的藤蔓——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旨在通過記者視角,探訪“闖京城”的浙江人有著怎樣的獨特經歷,捕捉他們目前關切,關注他們未來命運,從百姓視角呈現北京和浙江之間更多的故事;通過群像塑造,通過他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為“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提供實踐和思考。

111.jpg

  沿著天安門廣場中軸線往南,一過正陽門就能看到前門大柵欄的“北京坊”,作為北京老字號發源地,這裡有百年勸業場、老字號謙祥益、交通銀行舊址等歷史老建築。

  正陽門城樓南側前方正中的位置上,鑲著“中國公路零公里點”的標誌。距離這個標誌不足800米處,有個被讀者稱為“閱讀原點、文化地標”的地方——PAGEONE北京坊店。

  PAGEONE書店成立於1983年,前身是一家新加坡書店品牌,主打藝術設計與英文原版書籍,在世界各地都開有分店。

1.jpg

PAGEONE北京坊店外景

2.jpg

北京坊店內景

  2017年8月,PAGEONE書店被金華武義陳氏兄弟陳明俊、陳李平創辦的A股上市企業新經典文化全資收購。如今,PAGEONE已經成為一家實實在在的浙商企業,書店的主理權也交到了同樣來自金華武義的青年浙商陳鵬的手上。

3.png

書店總經理陳鵬

  收購交割完成後,新經典就積極展開了新店開業籌備和老店改造等相關工作。其中,PAGEONE北京坊店作為一座標誌性建築,自2017年11月營業以來,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精緻的空間設計以及濃郁的文化氣息,吸引了大批讀者,穩居北京熱門書店好評榜首的位置,更是成為京城高顏值書店的代表,屢獲“最美書店”殊榮。

  盛夏時節,繁茂的藤蔓越來越茁壯,潮新聞記者帶著好奇心走進這家網紅書店,探訪它及背後的浙商,看看為什麼是PAGEONE成為了北京書迷心中的文化地標和打卡聖地。

4.jpg

5.jpg

設計師葉木在北京坊店拍下的正陽門對比圖

  最美書店 一眼望到紫禁城

  陳鵬目前擔任PAGEONE書店總經理。雖是一名85後,陳鵬工作履歷豐富,並且都與文化內容息息相關。英文專業出身的他先後在中國外文局、中國駐尼日利亞大使館等單位工作,也在行業上游從事過圖書出版相關工作,因此對書店業務得心應手。

  或許是常年在書店工作的關係,陳鵬身上有一種安靜、沉穩的氣質,説話也是輕聲細語,當記者提出採訪的聲音有點輕怕收音不到時,陳鵬也只是默默地把錄音筆往自己身前再移了移,繼續輕輕地講話“在書店工作,總是習慣更輕一點、更慢一點。”

  2022年,在首屆全民閱讀大會的最美書店評選活動中,北京有兩家書店入選,分別為北京圖書大廈和PAGEONE北京坊店。“這個結果也是對國營書店和民營書店的最高評價。”陳鵬説。

6.jpg

  最美書店,美在何處?其實只要一踏入PAGEONE北京坊店,就能體會到書店獨特的“高顏值”。

7.jpg

8.jpg

前門大街的PAGEONE書店

  陳鵬介紹,北京坊店是由“孤獨圖書館”的建築師董功以“建築中的建築、書店中的書店”理念精心打造,3000余平方米的三層室內空間引入了城市街巷的概念,希望讀者能延續城市視角和空間體驗,“感受到鮮明的內與外、專屬與公共的空間關係。”

9.jpg

  PAGEONE北京坊店自帶落地大窗和景觀露臺,正陽門箭樓、前門步行街、大柵欄商業街區等都是書店窗外的好風景,天氣好的時候還能看到故宮紫禁城,以及更遠的北海白塔、鳥巢。“這樣的景觀與視野,在北京的書店中獨一無二。”陳鵬自豪地介紹道。

10.jpg

11.jpg

從二層落地窗能看到正陽門箭樓

  記者漫步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 “一步一景”,“街巷”空間串聯著位於不同樓層的十余個“小建築”,走在裏面有曲徑通幽的感覺。

12.jpg

“一步一景”的北京坊店

  採訪時是工作日的下午,但不時有讀者推門而入,或輕手輕腳選書,或安安靜靜坐在凳子上一頁一頁的慢慢閱讀,空氣都被按下慢放鍵。

  雖然置身商業鬧市井,書店卻有一種平和、寧靜的人文氣氛,吸引不少品位相似的讀者,也使得陳鵬的經驗理念躍然可循。

13.jpg

書店隨拍

  “在設計之初,我們就希望在大的書店裏面打造很多小的書店,讓每個小空間都有自己的主題和特點,所以叫‘書店中的書店’。”陳鵬講解道。

  一層正中一座18米高的垂直書塔貫穿書店三層,書塔前還設有圓筒形專利書架,以及專門用來舉辦小型展覽的白房子結構。

14.jpg

正對正陽門的中軸線文化空間

  二層原木結構的生活區、吐放幽香的綠植區,以及碗型劇場式的繪本空間,最受家長和小朋友們的喜愛。

14.jpg

暑假不少小朋友選擇在這裡窩一天

  三層的戶外露營風咖啡館邊設有多功能廳,用於舉辦各種文化活動。西北角還收藏了5000張黑膠唱片,可以享受在其他地方很難體驗到的黑膠盛宴。

  當然咖啡、文創是每個時髦書店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過這些並不是PAGEONE棋盤裏的關鍵,陳鵬帶著記者逛店的時候,他説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選品”——如果要找藝術類或者獨家原版書,來PAGEONE準沒錯。

  為什麼PAGEONE能被評為最美書店?

  “我覺得美在顏值和內容。一個是整體空間的設計所呈現出來的外觀上的美,這一點是能夠吸引年輕人踏入書店很關鍵的一步。另一方面是在內容上要美,我們有非常專業的選品團隊,對於每一本進到書店的圖書,都經過嚴格的篩選。”陳鵬表示。

  細心觀察PAGEONE書架上擺放的書籍,你會發現每種圖書通常只有少量幾冊,絕不過多。同時,相似主題的書會配有一張導覽,仿佛幾本書也能成為一個“小小書展”。

18.jpg

書架上擺放的書籍

  這種高密度又分門別類的陳列方式,無形中篩選了讀者的意趣,吸引著讀者與書本更親近的體驗。當你走近書架,仔細觀察時,會不由自主地伸手觸摸。在那一刻,那些散發著迷人墨香的書籍似乎煥發了生命,與你展開了深刻的對話,激發了一種獨特的感受。

  “除了‘高顏值’,PAGEONE更希望把‘好美’變為‘美好’,將優質內容傳遞出去,帶來豐富、獨特的文化生活體驗。”陳鵬認真地説。

  勇立潮頭 成為當之無愧的“地標書店”

  2019年陳鵬擔任書店總經理後,PAGEONE以閱讀為原點,持續開展多元化經營。經過幾年的拓展,目前北京一共運營著5家PAGEONE書店,分別位於北京坊、五道口、三里屯太古裏、王府井以及花園衚同。

  被譽為文化消費地標的PAGEONE,能否將成功的實體書店模式複製到各個店,這是陳鵬需要交出的成績單。值得驕傲的是,目前北京的每一家PAGEONE都各有特色和靈魂,且在所在區域聲名鵲起。

  熟悉北京的朋友會發現,這五個地點都是北京最繁華的商業地段,這也意味著書店的人工和租金成本並不低。

18.jpg

  “開實體書店,我並不想抱著一種‘苦行僧’式的心態,一切以商業成本為考量。”陳鵬希望書店能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在場”,讓好的文學作品能夠更及時地傳遞給更多的人,也探索書店作為文化空間的創造性表達。

  “作為浙江人,從小就聽過勇立潮頭四個字,我覺得這也是我們選址的中心思想——選最好的商圈,做地標式的書店。”在陳鵬身上,記者看到了在京年輕浙商的血液中奔流著敢為人先的浙江精神。

19.jpg

“地標式書店”成為年輕人的必打卡點

  例如開在“宇宙中心”的PAGEONE五道口店,主打明亮空間以及豐富多彩的線下文藝活動,身在北京市高校最為密集的區域,周邊學校的師生為書店注入了青春的活力。

  在開業後,陳鵬創新了經營方式,通過舉辦“首屆PAGEONE文學賞”等活動,加強同周圍高校的互動。同時增設水吧以及溫馨舒適的閱讀區域,打造出受學生、教師歡迎的閱讀環境,把書店的功能從“賣書”轉變為“分享生活方式”。

1.jpg

開在“宇宙中心”的PAGEONE五道口店

  開在王府井的PAGEONE北京apm店,位置恰好位於原二環城墻遺址之內,因此在書店設計上採納了“內外城”這個概念,將古城理念引入室內,書店選品也主打“北京概念”。

  位於花園衚同的是PAGEONE第一家社區書店,陳鵬別出心裁地將書籍與餐飲結合,“我們做餐廳和做書店一樣認真”,讓這家店既暖心又暖腹。

  陳鵬透露,之前,余華和俞敏洪兩位“雙YU”訪談對話就選在PAGEONE花園衚同店,“俞敏洪覺得我們西餐做得很好吃,直播完後特別在自己的‘老俞閒話’公眾號表揚了我們書店。”

21.jpg

PAGEONE花園衚同店的露臺就餐區

22.jpg

余華和俞敏洪在PAGEONE花園衚同店進行直播

  從前門的地標書店到北京的地標書店,PAGEONE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剛剛結束的第21屆北京國際圖書節“書店之夜”活動,北京市委宣傳部特意把活動安排在PAGEONE北京坊店舉辦,讓全國各地知名實體書店的店長能在“全國最美書店”和專家學者一起高品質的聊聊天。

  作家麥家將他新作《人生海海》的發佈會也選在PAGEONE北京坊店,背靠著正陽門,麥家和他的朋友們——董卿、白百何、楊祐寧、何穗聊了近三個小時。

26.png

麥家和董卿對談

  《天鵝圖騰》首發式上,俞敏洪、白岩松,李敬澤、投資人但斌等嘉賓齊聚PAGEONE北京坊店,和讀者一起走進姜戎筆下的天鵝王國和草原世界。

24.png

  “將北京重要的文化活動放在PAGEONE舉辦,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陳鵬説。

  開放思路 為讀者創造書店的999種可能

  在採訪中,不可避免地會談到近年來書店所面臨的困境。傳統實體書店本就面臨著網路帶來的挑戰,而在過去三年的疫情中,它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我始終相信,把‘危機’二字拆開來看,‘危’後面緊跟著的,就是‘機會’。”陳鵬坦言,PAGEONE作為眾多大型書城的其中一家,與所有書店一樣,都需要積極轉型升級,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深耕用戶體驗的轉型策略,在疫情三年得到了正向的驗證,不僅原有兩家得以存活,增開的三家店實際上都是疫情期間開出的。”陳鵬還透露,目前他已經在外地物色新地點,上海和杭州都在他的目標範圍內。

23.png

  當然,這次疫情對陳鵬有一個很重要的提醒,就是在平時要有意識地增強抗風險能力。“疫情突然來了以後,會發現包括資金儲備、成本管理、現金流管理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平時這些工作做得好,書店受到的衝擊就會小一些。” 陳鵬説,他從浙商家族前輩的創業經驗中學到,“只要務實不激進,一步步穩紮穩打,時間會給出獎勵。”

  儘管如此,作為一個消費場域,實體書店實際上很難在價格上與電商平臺形成競爭優勢。

  “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我們只能找到自己獨特的‘立身之本’—— 深耕用戶體驗與空間服務,帶來電商平臺無法替代的體驗感。”陳鵬説,PAGEONE的店員和經營者們一直與讀者們保持著密切的溝通,每個店都運營著好幾個500人的讀者群和書店活動群,時刻與讀者保持粘性,連他自己都潛伏在好幾個群中,觀察著年輕人的新動向。

26.png

7月正在展出的插畫家致敬京城展

  今年開年以來,PAGEONE平均每個月組織近20場的圖書分享和展覽活動,包括名家的新書首發會、流量作者的粉絲簽售會、主題圓桌論壇、圖像小説節、趣玩童書會等,全方位覆蓋書店的大顧客和“小客人”們,成為年輕人愛逛、愛玩、願意消費的文化娛樂場域。

27.jpg

親子手工坊

  “在這個數字化時代,我願意以開放的思路和心態,為讀者創造書店的999種可能。”陳鵬説。

  除了用戶體驗,空間服務也是書店持續生長的基礎。走進PAGEONE,每個讀者都會感到有一種無微不至的關懷。

  “我們在光線最好的區域都放置了椅子,希望讀者可以舒舒服服的看書。每本書也都有試看版,哪怕是很貴的原版設計書或者兒童立體繪本,絕對不會因為怕損壞而不讓拆封。”陳鵬還向記者透露了一個小秘密,雖然咖啡區顯是消費區域,但實際上沒有消費的客人坐著看書,店員也從不會上前提醒或驅趕。

28.jpg

閱讀的年輕人

  人們或輕手輕腳,或低聲細語,或安安靜靜地在那兒找自己的書,或坐在地板上一頁一頁地慢慢揣摩,完全是另外一個景致的世界。

  在陳鵬的影響下,書店員工們也愛崗敬業,工作之餘還會因為碰到偶像來買書,激動地寫下店員日記投稿。

29.png

眼尖的店員認出來買書就是大攝影師杜可風

  據陳鵬介紹,PAGEONE書店員工平均年齡不到30歲,本科學歷的佔70%以上,還有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名校碩士。“最重要的是,我們一直創造簡單的工作氛圍,希望員工心態放鬆而行動積極,發揮更多創意,為顧客做好服務。”陳鵬説。

30.jpg

網友在小紅書上留下一篇篇攻略

  “書店行業薪資並不高,願意來書店工作的年輕人都是熱愛閱讀的,且頗有些情懷,‘為愛發電’的感覺。”所以當記者問起未來的願景,陳鵬只是淡淡地説,希望能長久且好好的經營下去,給小夥伴們再漲點收入。

  “疫情和都市的生活壓力可能轉變了很多人的生活、休閒方式,對於我來説,閱讀是我認識世界的方式,而在城市裏,和閱讀最重要的連接點就是書店。”陳鵬相信,開書店永遠是有長線價值的一種事業,“無論如何,至少我們還有書店。”

  都説“月是故鄉明”,美食也不例外。無論去過多少地方,嘗過多少美食,依舊覺得家鄉的味道是世界上最極致的口味。北京,有成千上萬的浙江人在此打拼,也聚集了各式各樣的浙江美食,讓“北漂”一族紓解鄉愁,也讓京城的老饕們可以嘗到正宗的浙江味道。下期,記者將走進禾苑·台州魚市,聽一聽創始人金超英如何用“以火抵心”的真誠,把家鄉的家常味兒帶給北京的食客,走進後院·蒲岐海鮮,探一探老闆洪棟福是怎樣讓溫州的“蝦兵蟹將”遊到了北京人的餐桌上。

  【相關連結】

  北京大紅門的浙商去哪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一

  從北京大紅門遷移的浙商找到了! ——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

  “大紅門浙商已經在永清趟出一條路子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三

  北京馬連道上浙商成功的秘訣——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四

  跟上時代,從浙商選擇看馬連道未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五

  北京新發地裏浙籍“大王”探訪記(上)——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六

  浙籍“大王”有新篇!北京新發地探訪記(下)——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

  浙江人如何“沖浪”北京中關村?——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八

  從北京故宮到浙江溫州,跨越時空的文化中軸線——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九

  富陽竹紙的故事,在北京前門向世界推廣——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

  從天安門廣場大花籃看“四千精神”,80後“雙驕”在京創業故事——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一

  “朱炳仁·銅”開在北京 走向世界也走進百姓家——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二

  正乙祠戲樓 清朝“北漂”浙江人之家——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三

  北京的紹興故事 魯迅故居與長孫周令飛——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四

  一份《京報》詮釋一生!邵飄萍身上的時代精神永不過時——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五

  南花北移,璀璨京都!北京“越研會”了不起的36年——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六

  小文創裏有大文章 這位浙商從北京走到“奧運文化中央”——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七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劉晨茵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