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建平臺引項目,看浙江駐京幹部如何讓藤蔓更茁壯
——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八
發佈時間 | 2023-09-06 08:40:19    

   編者按:改革開放以來,首都北京作為全國政治、文化、科技創新、國際交往中心,一直活躍著浙江人的創業以及工作生活的身影。“八八戰略”迎來20週年之際,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北京分社、潮新聞京津冀新聞中心、浙江省駐京辦、在京浙江人雜誌社聯合中國網共同策劃了《繁茂的藤蔓——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旨在通過記者視角,探訪“闖京城”的浙江人有著怎樣的獨特經歷,捕捉他們目前關切,關注他們未來命運,從百姓視角呈現北京和浙江之間更多的故事;通過群像塑造,通過他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為“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提供實踐和思考。

111.jpg

  有人説浙江人很認真,做起事情來一板一眼,守信用、講誠信;有人説浙江人很拼,忙起來不分白天黑夜,沒了週末、沒了節假。

  據潮新聞記者這些年在北京觀察,“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不僅體現在在京浙商身上,也在浙江駐京幹部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近年來,浙江各地駐京幹部秉承“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的優良傳統,此起彼伏,在北京書寫的浙江故事越來越精彩。

  在京招商引資,是浙江駐京機構的職能之一,哪怕在三年疫情期間也沒有中斷過。近些年,浙江各地還派出了龐大的招商隊伍進駐北京。招商幹部們發揮新“四千精神”,搭平臺、建圈子,訪科研院所、跑央企國企,引進了不少來自北京的好項目、大項目。

  繁茂的組織藤蔓,本期記者繼續探訪浙江11地市駐京機構,看浙江招商幹部如何奮戰,在北京講好高品質發展的浙江故事。

  書記市長親自站臺,助力地方招引項目

  北京市東二環雅寶路1號的一幢辦公樓裏,嘉興市南湖區在北京的飛地科創中心“南湖之窗”設於此。

  8月31日上午,在嘉興市駐京聯絡處主任王剛的指引下,潮新聞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

1.jpg

“南湖之窗”

  “南湖之窗”成立於今年上半年。“別看這裡空間不大,才800平方米左右,發揮的作用卻不小。”南湖區駐京招商幹部朱芳纜介紹説。

  據了解,“南湖之窗”作為科創飛地,由第三方機構新道智庫負責運營,雙方在空間、團隊、資源上實現共用。“這裡是南湖區對接跨國公司的‘國際之窗’,對接北京科研院所的‘科技之窗’,也是為南湖區産業基金提供更多可投資標的的‘資本之窗’。”新道智庫CEO華平表示,“另外,還承擔了‘人才之窗’‘文化之窗’等功能。”

2.jpg

“南湖之窗”

  記者了解到,通過一個季度的試運營,“南湖之窗”已積累有意在長三角選址的航空航太、生物醫藥、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等領域的項目15個,通過遠端視頻路演的形式與南湖區有關産業平臺進行對接,初步形成了“北京孵化、南湖轉化”的效應。

  “南湖之窗”這一新生事物,是浙江在京招商引資的創新舉措,也是浙江駐京幹部踐行“勇敢立潮頭,永遠立潮頭”的追求。

  隨著浙江在京雙招雙引工作力度加大,一個個駐京機構負責人,就像一隻只領頭雁,盡力兌現著“浙江所需,北辦所能”的諾言。駐京幹部換了一茬茬,但他們招商引資的本領一個賽一個。正如杭州市駐京辦事處主任江奔騰所言:“我們每一個駐京幹部,都是站在前任的肩膀上繼續前行。”

  統計數據表明,近三年來浙江各地在京簽約項目881個,協議投資額6461.07億元;其中今年簽約項目146個,協議投資額1339.07億元。

  據記者觀察,圍繞地方重點産業佈局,為了招引到好項目大項目,爭取到好投資大投資,不僅駐京招商幹部在努力,就連地方政府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今年以來,有的地方甚至書記、市長親自站臺,來京推介招引項目。

  今年4月23日,京婺共創·生命健康高品質發展央國企合作洽談會在京舉行,金華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斌峰到京“督陣”。

3.jpg

京婺共創·生命健康高品質發展央國企合作洽談會 項目簽約現場

  洽談活動圍繞金華市四大現代新興産業之一的生命健康領域,就其創新發展趨勢、産業政策導向、投資戰略機遇等方面展開深入交流對接,共簽約9個項目,總投資159億元。

  洽談會現場,李斌峰表示,金華市將持續建立特色突出、創新驅動、智慧健康的生命健康産業生態體系,形成以高品質藥品研發創新為基礎,高端醫療器械、智慧健康養老和“網際網路 醫療”為特色的生命健康産業大格局。活動吸引了院士在內的33所科研院所的專家出席,也有42家央國企代表前來參會。

  今年5月25日下午,2023衢州(北京)招商推介會在北京舉行。衢州市委書記高屹趕赴北京,親自站臺。當天,15個重大項目簽約,協議總投資491億元。

4.png

2023衢州(北京)招商推介會 活動現場

  “北京作為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是科教資源最豐富、高端人才最密集、科技創新能力最強的城市,一直是我們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重要目的地。”高屹説,“衢州著力打造的6大産業鏈,與北京正在大力發展的積體電路、智慧網聯汽車、智慧製造與裝備、綠色能源與節能環保等4個特色優勢産業有著很高的契合度。”

  會上,高屹還誠摯地發出邀請:“希望更多北京企業、科研機構和人才團隊走進衢州、常駐衢州,共用發展新機遇、共創美好新未來。”

  記者了解到,金華、衢州這麼高調地來北京招商,是因為已經在這方面嘗到甜頭。對金華來説,僅2022年,他們圍繞産業鏈創新鏈整合招商,在北京新增簽約3億元以上産業項目49個,其中10億元以上製造業項目21個,總投資額708億元 2億美元。對衢州來説,2021年以來,京津冀地區共有19個招商項目在衢州落地,總投資372.8億元。這些,都有力提升了金華、衢州兩地的産業發展水準和城市發展能級。

  建好平臺,形成供需雙方對接市場

  8月18日下午,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26號的北京新聞大廈9樓很熱鬧,“杭州市雙招雙引匯客廳”當天迎來首批入駐嘉賓。

  記者在現場看到,杭州市各區縣(市)的駐京招商幹部齊刷刷到場,大家紛紛點讚這一招商引資的新場所。這塊場地共400平方米,設立了工作間、洽談室和路演室等,能夠滿足杭州駐京招商之需。

6.jpg

杭州市雙招雙引匯客廳

  這個場所,是杭州市駐京辦事處聯合杭州銀行北京分行共同開闢的聯絡洽談基地,供所屬區縣(市)在京招商人員使用。“這相當於杭州在京雙招雙引工作的一個‘加油站’,既是洽談路演室,也是體現杭州風貌的宣傳展示窗、會商聯絡點。”杭州市駐京辦事處主任江奔騰表示。

  在現場,記者也遇到了杭州銀行北京分行相關負責人。這位負責人表示:“作為杭州市屬企業,我們願意為在京項目招引提供企業服務和融資支援等便利,和杭州市駐京辦事處一起,助力家鄉高品質發展。”

6.jpg

杭州市雙招雙引匯客廳

  據了解,對於杭州市在京雙招雙引工作,杭州銀行總行高度重視、統籌全行資源,積極支援北京分行主動配合,做好科創企業等的招引、服務等工作。“這也是我們在切實履行地方國企責任。”這位負責人説。

  對於這個基地的建成,江奔騰還告訴記者,主要是加大服務“雙招雙引”力度,解決此前駐京招商中存在的一些困難和制約,比如孤軍奮戰力量小、項目資訊來源少、洽談聯絡場地缺等。

7.jpg

杭州市雙招雙引匯客廳

  余杭區駐京創新促進中心主任鐘建濤高興地説:“‘匯客廳’相當於形成了一個供需雙方對接的市場。今後如果項目方有資源的,不用再點對點去找各個區縣了,直接投放到這裡就可以了。反過來,我們各個區縣也一樣。我們想找項目的時候,也可以直接到這裡來承接。”

  淳安縣駐北京招商聯絡組負責人何建平則表示:“原先我們沒有洽談場所,看中項目,只能到處找場地進行洽談。現在我們有底氣了,洽談室有了,還可以進行路演,可以邀請項目方過來。”

7.jpg

杭州市雙招雙引匯客廳

  打造線下平臺的同時,杭州市駐京辦還考慮到了線上平臺和橫向資源的利用。“我們依託全國各省市區駐京辦事處資訊協會,聯手協會經協部,共同打造了一個網上招商平臺‘駐京通’——主要是想吸引全國政府駐京單位,匯聚到‘駐京通’項目大廳,以項目互換的機制,開拓項目來源新渠道。”江奔騰告訴記者。

  據了解,目前“駐京通”已完成系統建設、資源導入、測試運作等工作,近期也將上線運作。

  體系招商,背後是一盤棋思維的邏輯

  駐京招商並不容易,特別是受到三年疫情和複雜嚴峻發展形勢的衝擊。記者多年觀察發現,面對困難,浙江駐京幹部硬是本著“求新求變求突破”的理念和“主動擔當、主動變革、主動作為”的幹勁,高效統籌,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向難求成。

  最近,記者在浙江11個地市的駐京機構摸了一圈,得到幾組數據:

  今年以來,金華駐京招商引才總部新增簽約項目28個,總投資額405.2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製造業項目9個,50億元以上製造業2個,百億製造業項目1個。

  今年以來,湖州市駐京機構累計簽約固投3億元以上項目25個。其中,固投3-10億元簽約項目20個,固投10-20億元簽約項目3個,固投20-50億元簽約項目1個,固投50億元以上簽約項目1個。

  今年以來,紹興市累計招引100億以上項目4個,項目資金總額達567億元。

  這些亮麗數據的背後,是浙江駐京幹部在招商實踐中,總結出的一套組合拳式的打法:體系招商。

  何謂“體系招商”?用各地駐京機構負責人的話來説,就是相互之間不再設防的“貫通式”打法,可以大大提升招商效率。

  以紹興市駐京機構為例。去年紹興市在京引進總投資211億元;今年僅上半年,總投資這一數據躍升為567億元。紹興市駐京聯絡處主任馮國強分析説:“這種爆髮式的增長,就是一盤棋式的‘體系招商’打法,起作用了。”

9.jpg

紹興市駐京聯絡處接待洽談室

  紹興市駐京聯絡處黨組成員、副主任宋琪對此深有感觸:“以前各區縣市都是單打獨鬥,相互設防,沒有形成招商合力。”

  “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具體項目對接時按區縣市産業匹配度出行。縣市之間錯位對接,不搞區域內同質競爭;對本地承接不了的項目,不再無效地藏著掖著,而是開開心心地推送給兄弟縣市。”

  體系招商,還體現在招商過程中的全生命週期服務,和前後方天衣無縫般的協同、配合。

  日前,記者聯繫宋琪時,他正在上虞和當地幹部及北京八億時空董事長趙雷一起踏看項目進展。趙雷是紹興越城人,他創辦的八億時空于2020年在科創板上市。經過仔細調研後,這位心繫家鄉的鄉賢從2022年起先後在杭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了兩個項目,分別生産液晶顯示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總投資額119億元。

  “這兩個項目,目前正緊鑼密鼓建設中,計劃明年5月投産。”趙雷告訴記者,“我們回鄉投資,既是反哺,也是看中了家鄉一流的營商環境。從調研、立項、簽約到落地建設,一路離不開紹興駐京幹部和上虞當地幹部的支援與幫助。”

  招商路上,一張張成績單是這樣煉成的

  從江南秀美之地來到北京,浙江駐京招商幹部要克服的不僅僅是南北方氣候的變化及飲食習慣的不同。在京朋友圈如何建立?資訊來源如何開拓?人脈資源該如何維護?這些都是曾經讓每一個北上的浙江駐京幹部犯難的因素。

  記者跟浙江駐京招商幹部仔細聊過,發現他們來自不同的行業,有的對於駐外招商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從剛開始的“眉毛鬍子一把抓”,到聚焦主導産業精準招商,他們一路走來並不容易。蛻變的背後,凝聚著無數酸甜苦辣。

  “我們駐京招商幹部,拜訪客戶、看項目,每天走路兩萬步,兩年來鞋子都穿破了好幾雙。”磐安縣駐京招商引才分部部長陳雪林説。

10.jpg

磐安縣“北京招商引才作戰圖”

  陳雪林來北京之前,在磐安有過20年的地方招商經驗。但他坦言,在北京招商還是不一樣:“北京看看資源多,央國企的門難進!”

  與他同時到京的另外5個磐安縣招商幹部,都是新手上路。“一開始,招商的道道與套路,他們是真的不懂。從當初的分條塊分小組、掃街掃樓似的‘滿天飛’,到現在的看一眼基本能判斷出項目是否與磐安匹配。我們所做的,就是不斷歷練,各自運用不同的方法、挖掘不同的人脈,找鄉賢、找朋友、找同學,多走多學多看。”

  對此,已經回到義烏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的駱曉斌也深有同感,此前他曾擔任義烏市駐京招商引才分部部長。駱曉斌以往沒有招商經驗,當初帶著另外5名幹部剛到北京時,心裏著實忐忑不安。“我們從來沒做過招商工作,對北京也是人生地不熟,剛來時説不緊張是假的!”

11.jpg

義烏市駐京招商引才分部與客戶洽談

  他告訴記者:“我們就是發揮浙江人的‘四千精神’,在實踐中邊幹邊學,多多參加中字頭的行業協會,多多跟著專家交流學習,慢慢地就成長起來了。”去年,他們招引的“晶澳光伏輔材項目”,對義烏建設光伏産業集群形成有益補充。

  記者還發現,助力他們從招商“菜鳥”成長為行家裏手的,還有一個關鍵詞:學習。

  金華市金東區駐京招商引才分部部長金紅鏘來北京前的從業經歷,是20年醫院工作、8年鄉鎮幹部。對於駐京招商這個全新領域,他説:“我們從當初的激情有餘、能力不足,到現在的精準招商,唯有學習,才能帶來思維和行為上的明顯變化。”

12.jpg

金華市金東區駐京招商幹部工作中

  金紅鏘的經驗,是每次帶隊伍出去看項目前,都得做好充分研究和學習。“研究對方,也研究自己,研究這個項目和金東區的適配程度。我們首先得講好‘金東故事’、‘金華故事’,甚至‘浙江故事’,讓對方知曉金華市、金東區的招引方向和招引重點是什麼。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永康市駐京招商引才分部部長林華雄,則選擇加入了一個北京暴走圈。“這是一個專家圈,固定七八人。每次和這些專家學者一起暴走,他們談論的內容,對我來説是一次次‘頭腦風暴’,獲益匪淺。”

13.png

冰天雪地裏暴走

  林華雄自嘲,當初是“兩眼一抹黑”就到了北京。在此之前,他一直在鄉鎮工作,“分管過土地、應急管理、老舊小區改造、重點工程、計生、農業、工業……就是沒有任何招商經驗。”

  2021年9月下旬,在他們到達北京後半個月,經大學同學介紹,林華雄就加入了這個暴走圈。“當年我報的第一個項目鈉鋰子電池,就是在暴走圈裏受到的啟發。我發現這個方向與永康市後來確定的重點招引産業‘儲能’,竟然不謀而合。”

  讓台州市仙居縣政協副主席、駐京招商組組長王利民印象深刻的,是當地從北京引進的雲鶴灣·溫都水城項目,先後歷經45輪談判。

  康養文旅、醫療器械和新能源産業,是仙居縣的主導産業。總投資20億元的雲鶴灣·溫都水城項目屬於康養文旅産業,去年底已落地仙居並開工建設,計劃明年5月開業。

14.png

溫都水城——雲鶴灣康養休閒項目效果圖

  作為國內首個垂直型水上樂園、全球首座百米標誌性高塔、充滿科技感和未來風的“太空城堡”,溫都水城將是一個妥妥的“未來水世界”,可以為不同年齡層次的遊客帶來既刺激又涼爽的水上游樂體驗。

  溫都水城的項目開發商為北京一家投資管理公司。該公司在北京、江蘇等地已投資、運營多個室內外水娛樂項目。為招引該項目,仙居駐北京招商組從2021年8月開始與溫都水城項目開發商進行了多輪談判磋商。同時,組織人員赴北京、千島湖等地,實地考察已經運營的同類項目,還赴台州灣集聚區考察並學習相關政策。

15.jpg

今年3月30日,溫都水城——雲鶴灣康養休閒項目開工

  “2022年初正式開始談判後,並沒有想像中那樣的順風順水。”王利民説,因為合作模式、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分歧,項目投資方和落地單位間曾多次劍拔弩張,幾度令項目合作“山重水復疑無路”。

  “我們駐北京招商組作為項目牽線人,只能從中極力協調,讓雙方一次次心平氣和地重新坐回談判桌。”王利民表示。最終歷時6個多月,共談判45輪,協議修改32稿後,溫都水城項目終於成功在仙居落了地。

  各級商會,是商品經濟的必然産物。溫州人被譽為“中國的猶太人”,百萬溫商闖蕩世界的同時,也建立了一個個溫州商會抱團取暖。北京溫州企業商會成立於2007年,作為全國首家地市級在京商會,他們如何以“全球通”為抓手,為在京溫州人開展便民服務?又是如何講政治、顧大局,以黨建引領做好會建工作?繁茂的組織藤蔓,下期記者將探訪北京溫州企業商會,看他們如何將“商會之‘能’”體現得淋漓盡致。敬請關注。

  【相關連結】

  北京大紅門的浙商去哪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一

  從北京大紅門遷移的浙商找到了! ——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

  “大紅門浙商已經在永清趟出一條路子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三

  北京馬連道上浙商成功的秘訣——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四

  跟上時代,從浙商選擇看馬連道未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五

  北京新發地裏浙籍“大王”探訪記(上)——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六

  浙籍“大王”有新篇!北京新發地探訪記(下)——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

  浙江人如何“沖浪”北京中關村?——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八

  從北京故宮到浙江溫州,跨越時空的文化中軸線——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九

  富陽竹紙的故事,在北京前門向世界推廣——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

  從天安門廣場大花籃看“四千精神”,80後“雙驕”在京創業故事——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一

  “朱炳仁·銅”開在北京 走向世界也走進百姓家——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二

  正乙祠戲樓 清朝“北漂”浙江人之家——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三

  北京的紹興故事 魯迅故居與長孫周令飛——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四

  一份《京報》詮釋一生!邵飄萍身上的時代精神永不過時——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五

  南花北移,璀璨京都!北京“越研會”了不起的36年——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六

  小文創裏有大文章 這位浙商從北京走到“奧運文化中央”——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七

  一眼望到紫禁城!85後浙商打造“中國最美書店”——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八

  探訪藏在北京衚同裏的浙江美食(上)——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十九

  探訪藏在北京衚同裏的浙江美食(下)——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

  與京城“文人老饕”趙珩聊浙江美食——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一

  用畫講述運河故事,58個遺産點如何串珠成鏈?——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二

  第一批沿著大運河“北漂”的浙江人去哪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三

  宜打卡收藏!最新版京城浙江美食地圖來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四

  探訪浙江駐京機構,看繁茂的藤蔓長出怎樣的嫩芽新枝——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五

  一個課題背後的“藤蔓故事”——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六

  這道“最美風景”背後的“浙江魅力”——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十七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沈愛群 侴雪妍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