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要聞推薦

每天都很emo?補充這種維生素,能讓人心情好!

發佈時間:2025-01-02 13:47:25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鄒思蘊

許多人對在心理科就診時被要求檢測維生素d水準感到困惑,認為心理問題與這種“長個子”的維生素無關。

事實上,維生素d作為當今醫學界的“明星維生素”,不僅在骨骼健康中扮演重要角色,對大腦和心理健康也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1

維生素d如何影響大腦健康?

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參與鈣代謝、骨骼發育,並具有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研究發現,維生素d受體廣泛分佈于大腦的多個關鍵區域,如大腦皮質、海馬、丘腦等。這些區域與情緒調節、記憶和認知功能密切相關。

抗氧化保護作用:維生素d能夠提高體內抗氧化酶水準,幫助神經細胞抵抗氧化應激。中樞神經系統中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容易受到氧化應激的損害。維生素d通過減少脂質過氧化,對神經細胞起到保護作用。

調節神經遞質:維生素d可以參與多巴胺和5-羥色胺(血清素)等關鍵神經遞質的調節,這些遞質對情緒、行為和心理狀態有直接影響。尤其是多巴胺系統的穩定,對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等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減少神經炎症:維生素d能抑制神經炎症反應,降低炎症因子如il-6、tnf-α等的表達,從而保護神經系統。這一作用對失眠、焦慮和抑鬱等疾病的緩解具有積極意義。

對上述發現還需要更多明確的研究證據支援。

2

維生素d與心理疾病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adhd是一種兒童期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症狀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和衝動行為。研究表明,adhd患兒普遍存在維生素d水準低的問題。一項針對近1.4萬名兒童的meta分析發現,adhd患兒的血清維生素d水準顯著低於健康兒童。此外,母親在孕期維生素d缺乏可能增加孩子患adhd的風險。

當然,這並不意味維生素d缺乏就是adhd的病因或直接病因,但提示我們adhd兒童中可能由於其他原因導致維生素d缺乏,如我們在臨床中發現adhd兒童普遍缺乏戶外活動。

抽動障礙:抽動障礙主要表現為不自主的肌肉抽動或發聲。研究顯示,維生素d缺乏的抽動障礙患兒其症狀往往更為嚴重。這可能是因為維生素d參與了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調控,而多巴胺系統的異常與抽動障礙密切相關。此外,維生素d還能通過改善免疫功能,減輕抽動症狀。

抑鬱症:維生素d缺乏與抑鬱症的發生、發展存在密切關係。一項針對青少年抑鬱症患者的研究發現,其血清維生素d水準普遍較低,且維生素d水準越低,抑鬱症狀越嚴重。在成人中,維生素d缺乏者患産後抑鬱和中年抑鬱的風險也顯著增加。一項大規模研究顯示,維生素d水準低於30nmol/l的人群更容易發展為抑鬱症。補充維生素d在部分患者中顯示出改善情緒的效果。

焦慮症:焦慮症患者通常表現為持續的緊張和過度擔憂。多項研究指出,維生素d不足的兒童、青少年及成人更易出現焦慮症狀。一項中國臨床研究顯示,血清維生素d水準較低的患者,其焦慮症狀更為顯著。這可能是因為維生素d通過調節神經遞質和降低炎症反應,對緩解焦慮起到了積極作用。

失眠:睡眠障礙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而維生素d也被發現與睡眠調節有關。研究表明,維生素d通過促進褪黑素生成和減少炎性因子釋放,改善睡眠品質。慢性失眠患者中維生素d缺乏的比例較高,尤其是在冬春季節,光照減少可能導致維生素d水準進一步下降,睡眠問題加劇。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患者通常表現為妄想、幻覺和認知障礙。研究顯示,維生素d缺乏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一個危險因素。這可能與維生素d在神經發育過程中的關鍵作用有關,包括其對神經生長因子(ngf)和膠質細胞源性神經營養因子(gdnf)的調控,這些因子對海馬區神經元的存活和功能至關重要。

3

如何合理補充維生素d?

上述疾病的原因複雜,儘管不能認定維生素d缺乏就是直接原因,但缺乏維生素d會帶來不利影響,需要酌情檢測血液維生素d的水準併合理補充。

適當的陽光暴露:維生素d約90%由皮膚在紫外線照射下合成。建議在上午11點到下午3點期間,每週3次,每次5~30分鐘陽光暴露(面部、手臂或腿部),可以有效補充維生素d。但需避免烈日下長時間暴曬,以免曬傷。

飲食補充: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包括深海魚(如三文魚、鯖魚)、蛋黃、動物肝臟、強化奶製品和奶酪等。現代食品工業中添加維生素d的強化食品,如牛奶、麥片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維生素d製劑補充:對於嬰兒、孕婦、乳母、老年人及長期不曬太陽的人群,建議每日補充400~800iu維生素d。需要注意的是,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維生素d補充劑。

鈣的補充:維生素d與鈣的代謝密切相關。缺乏維生素d的人往往也面臨鈣吸收不足的問題,因此在補充維生素d的同時,也需確保飲食中有足夠的鈣攝入。

避免過量:活性維生素d每日可耐受上限為4000iu,我國的推薦劑量為2000單位。長期過量補充可能導致高鈣血症等副作用,因此在補充時需遵醫囑。

定期監測:定期檢測血清維生素d水準,理想範圍在40~60μg/l之間,能夠幫助醫生準確判斷是否需要調整維生素d的補充量。

維生素d不僅是骨骼健康的守護者,更在心理健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通過調節神經遞質、減少神經炎症、保護神經細胞等多種機制,影響多種心理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因此,心理科醫生關注患者的維生素d水準,不僅能更好地輔助疾病診斷,還能為心理疾病的綜合治療提供有力支援。無論是預防還是治療心理疾病,維生素d都值得引起更多重視。(上觀號 上海新華醫院心理科 鄒思蘊  上海新華醫院心理科張勁松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