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精神疾病診療如何結合?這一國際研討會分享了多項最新成果
發佈時間:2024-11-13 09:25:3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黃海華全球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峻,人工智慧與精神疾病診療的結合正成為一個新的方向。
近日,由天橋腦科學研究院、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和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國家精神疾病醫學中心)聯合主辦的“人工智慧與精神健康”研討會在上海舉辦。這是天橋腦科學研究院連續第四年與《科學》合辦國際學術講座,並首次落地中國。來自各國的專家們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
德國耶拿大學醫院轉化精神病學特聘教授Nils Opel的研究團隊開發了遠端監測應用程式,通過收集患者的行為和語音數據來評估其心理健康狀況。這些技術在臨床實踐中顯示出巨大潛力,可用於患者的細分和進一步個性化治療。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院長、國家精神疾病醫學中心主任趙敏,展示了AI在精神健康診療中的多種臨床應用。AI輔助診斷系統能夠通過分析磁共振成像掃描結果,準確識別重度精神疾病患者;利用虛擬現實和AI技術創建沉浸式治療環境,顯著改善了恐高症等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狀。眼下,他們正在開發基於AI的心理治療機器人,通過分析面部表情來輔助焦慮症的篩查和診斷。
美國耶魯大學精神病學系副教授Philip Corlett,分享了如何將計算精神病學引入臨床診療的實踐。他的團隊開發了一種“條件性幻覺”模型,利用AI和機器學習技術來研究幻覺的形成機制。此外,他們還通過計算模型,發現偏執症患者傾向於將世界視為更加不穩定的形態。
英國康橋大學計算認知神經科學教授Zoe Kourtzi主持開發了一種用於早期預測和診斷癡呆症的AI工具。它能夠在症狀出現前10-15年就識別出潛在的癡呆症患者,準確率高達91%。在實際應用中,這一AI工具比傳統診斷方法更精確地預測了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轉變為阿爾茨海默症的可能性,其準確度提高了3倍。她提出,未來有可能用AI更廣泛地追蹤大腦的健康軌跡。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陳劍華教授介紹,他們正與天橋腦科學研究院人工智慧與精神健康前沿實驗室合作一項名為“靈溪”的項目。基於精神疾病是“唯一可以靠對話診療的疾病”這個特點,建設真實、高品質的抑鬱焦慮患者與醫生的問診對話集,提供給AI大語言模型進行訓練。該項目已通過倫理審批,採集了5000多例對話,時長1000個小時,且數量正在持續增加,計劃在嚴格合規前提下向研究者和AI團隊開放合作。(解放日報 黃海華)
河南省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中心成立 開通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2024-11-15
警惕心理疾病的社交傳染 多種方式提升心理免疫力2024-11-13
心理健康與藝術共舞 武漢商學院“吹墨成畫”創新減壓法2024-11-13
心理問答|為何壓力一大頭就痛?警惕心身疾病及時釋放壓力2024-11-13
AI與精神疾病診療如何結合?這一國際研討會分享了多項最新成果2024-11-13
網暴為何層出不窮?心理學解讀暴力背後的原因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