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觀察 | 戀愛平替盛行,到底是麻醉劑還是解藥?
發佈時間:2024-10-31 08:35: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王小槑 龍方媛渴望愛卻又難覓愛,你會以怎樣的方式讓自己過得輕鬆、自在?當代男女給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答案。
文 | 王小槑 龍方媛
戀愛有什麼不可替代的呢?心靈相通、情感共鳴、情緒價值還是親密關係……如果不能一網打盡,那就各個擊破如何?有些年輕人正以他們眼中更有“性價比”的方式,去獲得那些曾經只能通過戀愛得到的體驗。
在別人的愛裏補充能量
“懂事的民政局可以自己走來了。”“爸爸媽媽,我來了。”“我可以單身,但我嗑的CP必須在一起。”……沒嗑過CP的人,應該很難理解嗑CP的快樂。CP是英文單詞Coupling的縮寫,原意指連接、結合,引申為配對、情侶。一般來説,嗑CP是指對螢幕上或文學作品中存在戀愛關係的角色之間的喜愛和支援。
“什麼都嗑,讓我營養均衡”是CP粉圈一句通用的金玉良言。綜藝、影視劇,一個眼神、一次擦肩而過……有合作、有交集的CP可以嗑,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物角色通過腦洞、二創湊在一起也能照嗑不誤。畢竟,十年前有誰能想到,邪門組合伏地魔和林黛玉的情感向視頻也有全網累計播放量破千萬的戰績。
還好,網路隱身大軍中的Momo口味沒有那麼與眾不同,她愛追的是婚戀交友類綜藝。《再見愛人》《春日遲遲再出發》《我們相愛吧》《喜歡你我也是》《同一屋檐下》等節目就是她的“糧倉”。“關於親密關係的建立,節目提供了多視角的解讀。有觀察嘉賓的有趣猜謎,有參演嘉賓後臺對自我的觀察反應,也有網友們對各 CP 動作、眼神、話語、心理動機等方面的深度細節分析。”雖然關於真人秀劇本的爭議一直都在,但Momo依然認為,可以在節目中看到許多真實的呈現。
和Momo有著同樣愛好的Vicky坦言,近幾年只要相親,自己一定會被問“要不要生小孩,準備幾年之內生小孩”。然而,包括買車買房在內的很多現實問題讓她産生了想要逃離的感覺,“每個人都是會變的,我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生小孩。”Vicky無奈地解釋著。
這些煩惱在嗑CP時是完全不存在的。遮罩責任和壓力,單純體驗感官、身心的愉悅,還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設想盡情想像,套用CP粉的話術,“嗑不到的你,有難了”。懷著這樣的想法,Vicky在圍觀別人的相處中得到了喘息和安寧。並且,從小嗑CP的她已經見慣了HE(好結局)、BE(壞結局)的大起大落,“這對兒BE了就換一對兒唄。只要嗑得不是太冷門,總有人跟你一起嗑。”每當迷上一對新的CP,Vicky會第一時間尋找組織,通過超話、社交網站鎖定同好。一起找糖,一起吃糖,讓嗑CP的過程更加快樂。不過,有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在CP粉的聚集地裏,每一次男粉的表明身份都能引起其他粉絲的圍觀。看來,“物以稀為貴”的老話在CP粉圈同樣適用。
看的時候全身心投入,完結的時候也能快速抽離。多數CP粉都有的戒斷反應,Momo和Vicky都沒有。戀綜看得多了,她們深諳其中的彎彎繞繞,對所謂的“綜藝限定”十分理解,嗑CP始於節目開始,終於節目結束。
戀愛精準陪伴,它們就能提供
今年27歲的阿禿,“母胎單身”至今。青春期一些關於“三人行”家庭的見聞,讓她喪失了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真命天子的信心。從大學起,她開始接觸乙女遊戲。乙女,詞源日本,是二次元作品的作者所使用的一種角色設定,通常指年齡介於蘿莉和禦姐之間的少女。乙女遊戲則是一種以女性群體為目標受眾的戀愛模擬類遊戲。
2017年12月20日,國內首款乙女遊戲《戀與製作人》問世。作為目標群體的一員,阿禿第一時間下載體驗,並“氪金”至今。遊戲中,阿禿最喜歡的男主是許墨。大學期間,她還和幾個玩家一起整理了許墨的語錄,用來調教一個小機器人。“給他註冊了一個微信號,需要他的時候,我就可以給他發微信,他可以借助詞庫秒回我。”為了給自己以及其他玩家更好的體驗,阿禿還會自己動筆去寫故事,為乙女遊戲增添了魅力。
雖然是《戀與製作人》的資深用戶和元老玩家,但説起遊戲本身的代入感,阿禿還是更推薦《戀與深空》,也就是林子最近正在玩兒的遊戲。從平面手繪到3D建模,從真人演繹到虛擬現實(VR),技術的不斷進步,讓乙女遊戲“沉浸式”體驗感直線上升。而相較其他類型的遊戲,乙女遊戲更加注重與現實空間的聯動,包括但不限於時間、地點、角色、情節等。
林子曾參加過線下打卡的活動,“會看其他玩家投放的大屏以及二創作品,但不會做應援和數據。”相對理智的她認為,儘管遊戲裏的男主是理想戀人的樣子,可以滿足一定的情感需求,但遊戲是遊戲,現實是現實,林子分得很開。“我不會用遊戲和現實作比較,但也有朋友因為習慣了遊戲裏完美的另一半,變得無法接受生活裏的男性。”
另外,戀愛模擬遊戲並非單身人士專屬。有對象、有伴侶的非單身人士,也會將其作為現實感情生活的補充和調劑。
42歲的阿敏結婚多年,兒子正讀中學。家庭事業過於平穩也讓夫妻的感情歸於平淡。情感的缺口如何彌補?阿敏想到了遊戲,並很快找到了自己在二次元世界的真命天子—《光與夜之戀》中的蕭逸,“在遊戲的世界裏,他能提供給我需要的情緒價值。我覺得自己的精神狀態都變好了。”為了維繫這份快樂,阿敏每年的遊戲消費超過一萬元,還不包括她購買的周邊、參加線下應援的消費。遊戲裏的一些設定和互動讓她不由得回想起年輕時和老公相處的點滴,“很多事我們戀愛時都幹過,可為什麼現在卻沒有了呢?”她把自己的這些思考分享給丈夫,兩個人一同檢視婚姻,共同克服日復一日導致的習以為常。
當女性在乙女遊戲中追求高品質陪伴時,男性在做什麼呢?包括《奇點時代》在內的“性轉版”乙遊中,他們將符合自己審美的女性角色喊作妹妹、老婆,真情實感地投入其中。“智子妹妹,生日快樂。”“老婆的奇跡之夜真是激動死了,起雞皮疙瘩了。”女性玩家在乙女遊戲中得到的快樂,男性玩家也能足額獲取。
平替代替的是功能而非角色
如果一定要把寄託情感的對象,從網路挪到現實,從虛擬角色變為看得見摸得到的真人,就意味著要告別單身了嗎?當代年輕人再次給出了意料之外的答案。
二十齣頭的阿文雖然知道手辦不是人,但還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把手辦作為自己的情感寄託。他按照自己的喜好定制了1:1的真人手辦,給手辦取名字,買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把關於手辦的一切都擬人化處理。他和網友們交流分享今天手辦穿了什麼,他又更新了什麼,感覺就像是在聊自己和女朋友的日常。與手辦的相處,讓內向、慢熱的他感到放鬆、沒有壓力,以致後來現實生活中同學、朋友找他,他都覺得沒意思、沒興趣。察覺到自己狀態不對後,他選擇求助心理醫生。在醫生的建議下,他嘗試著和人連接,也慢慢意識到,不應該將手辦當做自己全部的世界,“手辦終究代替不了真人”。
當然,即便是真人,也可以只選擇其功能的保留。飯搭子、電影搭子、運動搭子、旅行搭子……只要你能想到,萬物皆可搭,主打的就是精準陪伴。比如,一度引發熱議的“離婚搭子”—兩個離異的單身媽媽,同居養娃,彼此扶持,建立另一種意義的“重組家庭”。沒有血緣,沒有婚姻關係,這樣的生活模式究竟如何呢?來自江蘇南京的朱丹和費薇薇在東方衛視節目《媽媽咪呀》中,分享了她們的經歷。接送孩子、做飯、輔導作業……曾經一個人焦頭爛額的瑣事,兩個人一起承擔、彼此幫忙便能迎刃而解。不過,這一切的前提是,互為搭子的兩個人價值觀和生活習慣差異不大,一起生活不需要進行太多磨合,便能得到各自需要的助力和支援。
今年28歲的星星和小康曾是一對“玩樂搭子”。兩人同樣好奇心爆棚又隨性,是旅遊的好搭檔。星星路癡,愛做一點兒攻略;小康外號“活地圖”,執行力強……兩個人的愛好領域雖小有差異,但都樂於聆聽對方的分享。既然這麼合適,為什麼沒有進一步發展?關係始於搭子,也止于搭子,這是多數搭子間約定俗成的交往原則。
“我不會和他説自己的身體狀況,也不會要求他感同身受,和我一起分擔;不會要求他接受我的所有,求同存異,回避掉衝突碰撞的部分就好;我更加不會讓他進入我的‘世界’,他不知道我家的事,我也從不過問他家的情況。個人空間的鑰匙一直在我手裏。”一同經歷某一段人生,然後像兩條線短暫相交後又灑脫地看著彼此走向不同的方向,未來或平行或偶然相交都不重要。年前,小康結婚,專門通知了星星。星星參加完婚禮,便和小康斷了聯繫。
自然而然地陪伴,自然而然地分開,這也是搭子文化最吸引磊磊的一點。高中時期的戀愛讓他放棄更好的選擇,和當時的女朋友報考了同一所大學。大學時代,女生劈腿,他大受傷害,不願再在愛情中一腔孤勇。旅遊、吃飯、考研,他給自己找了很多異性搭子。“旅遊找旅遊的搭子,考研找考研的搭子。”不用付出太多,也不用擔心受傷。磊磊認為,他終於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愛需要學習,更需要勇敢
除了前面提到的戀愛平替方式外,“守護”愛情主播、定制AI伴侶等,也是人們寄託情感的已知選項。這些選項之間並不互斥,如果時間、精力允許,完全可以多線作業。比如愛嗑CP的Vicky,玩兒乙女遊戲,也有自己的搭子。童年遭到鄰家哥哥性侵的她,始終很難對男性敞開心扉。當然,她會有男性友人、異性搭子,一起吃飯、看電影、旅遊甚至發生親密關係,但對象和男朋友從來沒有過,“不會有情感或者心靈方面的交流”。不過,她也沒有徹底放棄對愛情的希冀,“遇到有緣人固然好,但也不強求”。
36氪旗下的後浪研究所調查了1587位年輕人對婚姻的看法與態度後,發佈的《2023年輕人催婚報告》顯示,26.4%的女生、14.3%的男生想“只談戀愛不結婚”,28.8%的女生、21.5%的男生對待結婚的態度“時而想時而不想,一直變化”,11.5%的女生、8.2%的男生“不想談戀愛,也不想結婚”。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年輕人認為,自己不需要愛情或婚姻呢?著名心理專家、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段鑫星分析,究其根源,是我國少子化家庭普遍化的社會背景,讓孩子在家庭中處在一個特別靠前的位置,沒有在其應該擁有的正常體驗中長大。“他們與真實世界的連接較少,應對挫折的能力也相對較弱。真實世界的一切,包括愛情,不見得都是特別美好的。人對真實生活中那種不美好的東西都有一些天性的抵觸。”從小被父母、家庭保護得很好的孩子更是如此,他們更容易産生一種“不戀愛就不會受傷”的心理。
針對搭子文化,資深心理諮詢師肖雪萍表示,一些人找搭子的本質,其實是逃避現實、逃避問題、逃避困難,以及逃避自我的真實需求和真實感受。“渴望愛情、渴望關係的人往往更想要找搭子,但你又知道它不是真正的愛情,不是真正的親密關係。這種感覺類似于在口渴的時候喝鹽水或糖水,在入口的一瞬間,你覺得還行,但過一會兒就感覺更痛苦了。”人們固然可以在短時間內逃避自我和現實,然而時間一長,真正的問題會更加惡化和麻煩,解決問題的動力卻慢慢消退了。就像熱門美劇《破産姐妹》中的一句臺詞:“我表現得就像我什麼都不想要一樣,因為我從來沒有得到過自己想要的。”
生活不是完美的,即便是王子公主,也不會像童話故事那樣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酸甜苦辣都是人生必須品嘗的味道。“現實生活中會有一些反面案例,我們需要警醒地看待,不能將之視為不戀愛的理由。我不反對年輕人有這麼一個暫時逃避、尋找平替的過程,畢竟愛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能力,也需要一些運氣。但希望年輕人可以多一點兒勇敢,更積極地對待愛情。”段鑫星建議。(中國網心理中國特約《婚姻與家庭》雜誌供稿 網址:http://psy.china.com.cn/)
心理研究 | 首次證實憑直覺做決定可改善情緒2024-11-04
國際奧會發佈《重大體育賽事心理健康指南》2024-11-04
《南充市中小學心理健康工作指導手冊(試行)》發佈2024-11-04
心理隨筆|別焦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 專注于自我成長就好2024-11-01
尋找“平衡點”——別讓壓力拖垮了你的大腦2024-11-01
越逃避越焦慮? 試試用“相反行為”打破情緒惡迴圈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