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室|沒朋友的男孩
發佈時間:2024-10-15 15:15:57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徐莉芳馬上6歲的男孩樂樂,看上去瘦瘦小小的,可説出來的話卻很“霸氣”,甚至有“殺氣”。
不管是在小區還是幼兒園,如果樂樂想跟別人玩兒卻得不到回應,他就會很生氣,説出“不跟我玩兒,我就打死你”的狠話,或者做出“不給我玩兒,我就把它弄壞”的行為。
起初,樂樂的父母覺得孩子還小,鬧不出什麼大事,甚至覺得男孩子“霸氣”一點兒不容易吃虧,一直沒當回事。但隨著年齡增長,他們發現樂樂越來越沒有朋友,也越來越不愛出門。樂樂媽媽很擔心,帶著他來到了諮詢室。
説話“霸氣”的樂樂
很明顯,樂樂的“霸氣”對他的社交影響很大。而他的年齡小,要想改變,光講道理是沒用的,只能從家長開始。我詢問樂樂媽媽,平常樂樂很“霸氣”的時候,他們是怎樣應對的。
媽媽説,如果她在孩子身邊,會先制止孩子的行為,然後溫和地跟他講道理,告訴他這樣做的後果,並要求他道歉。但樂樂聽不進去,哭鬧著就要這麼做。最後,要麼媽媽替樂樂跟小朋友們道歉,要麼母子倆吵一架。
如果樂樂的爸爸在旁邊,他會先要求孩子道歉。樂樂一般會躲到媽媽身後,或者躲在角落不吭聲也不道歉。樂樂爸爸會被氣得去揍他,一邊揍他一邊説“我打死你”。最後,樂樂不得不去道歉。
樂樂爸爸的方法帶來了更大的問題。首先,樂樂會像爸爸學説“打死你”之類的狠話,並認為只要説狠話做狠事,別人就會乖乖聽話。其次,被爸爸逼著去道歉,樂樂不但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覺得爸爸的做法更有效。他甚至會認為自己的方法之所以無效,是因為做得不夠狠。
不過,樂樂爸爸並不覺得自己有錯,堅持認為自己的方法比樂樂媽媽的管用。
鋻於這個情況,我給樂樂做了沙盤。通過沙盤遊戲的互動,引導他看到與人溝通除了説狠話做狠事,還有很多其他方法。比如真實表達自己的喜歡,明確説出自己的感受,禮貌表達自己的需求,等等,並引導他用新方法與人溝通,體驗尊重和被尊重的感覺。
同時,我指導樂樂媽媽在家用遊戲的方式給孩子做禮貌行為的示範,併為樂樂創造更多社交機會,讓他有機會去實踐新方法;在樂樂被爸爸打罵時,指導媽媽共情樂樂的感受,引導他看到爸爸的行為是錯的,不能跟他學。
隨著諮詢的深入,樂樂慢慢學會了禮貌待人,被爸爸打罵的情況也少了。
有一次,爸爸因為一點兒小事罵了樂樂。事後,樂樂嘀咕著説:“爸爸真是的,這麼大人了還不知道好好説話。”這件事對爸爸觸動很大。從此,樂樂爸爸開始主動參與樂樂的諮詢。漸漸地,他意識到打罵不但教不好孩子,還會傷害孩子。所以當樂樂犯錯時,他會很嚴厲地看著他或者批評他,但越來越少打罵他。
怕麻煩帶來的麻煩
不過,樂樂依然不喜歡出門,不主動跟人玩兒。因為他在關係中總會忽略別人的感受。這是我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我發現樂樂常常會把想要的東西默認為己有,哪怕有些東西是大家共用的。
家裏的東西,只要是樂樂喜歡的,他就覺得是他的。別人若未經他同意用了,他會哭鬧不休。不只是在家裏,興趣班的公共積木區,他會把積木都收歸到自己這裡,不讓別的小朋友玩兒。
樂樂的行為和樂樂媽媽的教育方法有很大關係。
當樂樂哭鬧要東西時,為了減少麻煩,她會直接迎合他説“好好好,都是你的”。這導致樂樂容易忽略別人的感受,以至於經常與他人産生矛盾。反覆受挫,樂樂就不願意主動找人玩兒了。
為此,我引導媽媽意識到這一點,指導她學會引導樂樂多去體會別人的感受。
當媽媽買了零食回家,要從一開始就告訴樂樂這是全家人的,不允許他獨佔。如果他還是不肯分享,媽媽可以跟他交流自己吃美食的感受,讓他看到每個人對美食的想法和需求,然後一起分享美食,體驗分享的快樂。
在沙盤遊戲中,我通過故事引導樂樂看見人與人産生矛盾是正常的,而矛盾都可以通過想辦法友好解決,大家依然可以做朋友,逐漸幫助樂樂重建信心。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樂樂學會一些社交技能,比如誇讚別人的優點、表達友好的心意等。
此外,樂樂媽媽會多陪他一起看動畫片,引導他分析不同角色的想法和感受。
漸漸地,樂樂開始能體會別人的想法和感受了。
有一次,他在遊樂場裏撿到一個奧特曼玩具。如果是以前,他會覺得這是他撿的,就該是他的。這一次他知道別人的東西不能佔為己有,還告訴媽媽:“玩具就像我們的朋友,弄丟了一個,就會少一個朋友,會很傷心。丟了奧特曼玩具的小朋友肯定也很傷心。”他想在原地等那個小朋友回來找,還問媽媽願不願意陪他一起等。
之後,樂樂也能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兒了,還跟鄰居家的小朋友成了好朋友。
堅守原則帶來的改變
然而,玩兒不了多久,樂樂又會跟別人發生矛盾,因為他總是不守規則。
關於規則的重要性,媽媽一直都知道,可堅持不了多久就會妥協。因為樂樂有絕技,那就是撕心裂肺地哭,直到媽媽妥協為止。可只要爸爸嚴厲地看他一眼,他就立刻收斂了。
我先通過沙盤遊戲引導樂樂理解規則的重要性,讓他看到規則被破壞以後,遊戲就無法進行。而有了規則,雖然多了束縛,卻能讓每個角色都更好地發揮作用。
然後,我指導爸爸支援媽媽。比如當媽媽想要妥協時,爸爸及時出面制止媽媽;媽媽要主動離開,把樂樂交給爸爸管教。比如樂樂犯規後哭鬧不休,媽媽要堅定地告訴他哭沒有用,然後自己離開。善後的事情交給爸爸,由爸爸制止他繼續哭鬧,並引導他理解自己哪犯了規、以後要怎麼做。堅持不到半個月,樂樂就發現哭鬧沒有用了。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樂樂媽媽得自己能堅持得住。
有一次,鄰居小朋友買了一套繪本,樂樂看到後很喜歡,借回家裏看。可到了該還的時間,樂樂不肯還回去。
爸爸不在家,媽媽怎麼説都沒有用。若是以前,媽媽會把這套還回去,再給他買一套新的,以免他哭鬧不休。
現在媽媽知道,小孩子哭鬧一下不會怎麼樣。所以不管樂樂怎麼哭鬧,媽媽都堅持把繪本還回去。樂樂哭得厲害時,她就一個人躲在房間裏,不看他。
樂樂哭鬧了好一會兒,發現沒有用,就躲在一旁生悶氣。媽媽走過去想哄他,他生氣地把媽媽推開。媽媽繼續走開去做自己的事情。如此幾次,樂樂見生氣沒用,最後只好順著媽媽給的臺階下,和媽媽一起探討怎麼辦。
每一次發生糾紛時,父母就這樣一邊堅定地堅持規則,一邊耐心引導。漸漸地,樂樂變得不一樣了。“他現在可厲害了,經常監督我們有沒有遵守規則,還能自己去小區裏玩兒。”樂樂媽媽一邊説一邊欣慰地笑了。
當孩子有了正確的認知,有了解決衝突的能力,就一定能勇敢地走出去。(文 | 徐莉芳 資深心理諮詢師,中國網心理中國特約《婚姻與家庭》雜誌供稿 網址:http://psy.china.com.cn/)
心理話題|你是那種“社交中過度客氣的人”嗎?2024-10-16
大咖會客廳 | 陶新華:在乎勝過對錯,取捨成就幸福2024-10-16
心理諮詢室|沒朋友的男孩:瘦瘦小小,説話卻很“霸氣”2024-10-15
周爍方:守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要與“齡”俱進2024-10-15
女程式員上班積極下班憂鬱確診抑鬱,網友:打工人的真實生活2024-10-15
偷感很重、內疚式快樂……專家解讀網路熱詞裏的心理學20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