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心理百科

心理百科丨怎樣消除內心的“敵意化投射”?

發佈時間:2024-08-22 09:48:51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張雯婧

“敵意化投射”,簡單來説,就是將自己內心的敵意、憤怒或負面情緒等不能容忍的特質歸咎於他人,並認為他人對自己同樣懷有惡意,使用厭惡和指責來和自己劃清界限。

當出現和自己三觀不一致的對象,內心不成熟的人,會産生強烈的心理衝突與不適,想方設法干涉他人的觀念,強行把自己的感受,先入為主地投射到他人身上。這時候,對方無意中説的一句話或一個眼神,都可能激發內心的“敵意化投射”。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王曉霆表示,心中對別人有敵意,就是為自己樹立了一個“假想敵”,這是處理內心壓抑的憤怒最省力、最安全的方法,也是對自我保護的防禦機制。“這種心理機制在日常生活中並不罕見,它可能出現在家庭紛爭、職場競爭、社交互動等各種場景中,與個體的成長經歷、認知水準和情緒調節能力有關。”

事實上,之所以將憤怒、假想轉移給他人,深層原因就是性格被壓抑得太過嚴重。人們很難覺察自我內心存在的個性陰影,當壓抑到一定程度,就會將壓抑的憤怒向外投射。

“‘情緒’是敵意化投射的主要誘因,這種投射通常是無意識的。當你習慣性認為自己的恐懼和不悅來自其他人時,你就無意中為自己製造了理由來懷疑、不信任他人,覺得他們充滿威脅。”王曉霆如是説。

這樣的心理防禦機制在短期內可能會讓我們感覺好受一些,但長期來看,卻會嚴重破壞人際關係,影響我們的社會適應能力。看上去你在討厭別人,其實討厭的正是你自己。所以,“敵意化投射”是一種需要我們警惕和克服的心理現象,可以通過提高自我覺察、學會情緒調節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減少敵意的産生,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理解”和“尊重”。

理解別人是一種涵養,尊重不同是一種境界。在這個充滿偏見的時代,能夠接受他人不同的觀念、不同的生活方式,並懂得換位思考、包容差異,是一個人頂級的智慧。

請記住,最深刻的療愈,其實就來自真正的尊重,當真正的尊重自然發生,內心的不安便能得到療愈。(上海黃浦 記者張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