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中美青年走進北京專業機構 盤點兩國心理健康服務的相似與不同

發佈時間:2024-06-17 11:13:11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夏瑾

“哇,好可愛!太棒了!”進入大儒心理諮詢中心大門,映入眼簾的各式毛絨玩具讓幾名年輕的美國學生頓時興致勃勃。“這是我在美國沒有見過的,這給人一種很溫暖,很受歡迎的感覺。”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21歲的學生莎拉·夏皮羅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説。

6月11日,由全國青聯權益部主辦的“未來之橋”中美青年交流計劃旗艦活動健康衛生主題交流繼續在北京進行。近30名來自美國教育和衛生界的教師、學生和從業者走進了位於北京中關村的大儒心理諮詢中心,考察中國心理諮詢機構的發展情況。

在參觀過程中,一台外觀類似按摩椅連接著顯示屏的器械引起了參觀者的好奇。工作人員介紹,這是HRV(心率變異性)身心反饋系統,來訪者只要戴上指夾,就能檢測出壓力指數、放鬆度、協調度等指標,而這個“按摩椅”名叫“智慧減壓艙”,坐在裏面可以放鬆身心,緩解壓力。

薩拉自告奮勇地戴上指夾,坐進減壓艙,“哇,還能按摩!太酷了!”她歡呼道。

“我能看到自己的心跳、焦慮程度和放鬆程度,這真的很酷。我以前坐過按摩椅,但從來沒嘗試過這樣的減壓艙,感覺完全不一樣。”她對記者説。

薩拉還對諮詢中心的直播間印象深刻。她説,自己此前從沒見過心理治療師在直播間幫助患者,“美國的心理治療師會使用遠端視頻的方式線上治療。但直播這種方式很新穎,可以讓人們更容易獲得心理健康方面的建議。”

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學生莎拉·夏皮羅正在體驗大儒諮詢中心的HRV身心反饋系統。主辦方供圖

來自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學諮詢服務與健康副院長尼古拉斯·平克托告訴記者,通過參觀和交流,他感到,中國很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並投入了大量資源和努力,“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他説。

尼古拉斯·平克托告訴記者,在參觀和交流中,他看到了中國和美國心理諮詢機構的一些相似和不同,這種發現讓他覺得“很吸引人”。

他説,自己所在大學心理諮詢中心配備了HRV(心率變異性)身心反饋系統等相似的設施,因此在中國的心理諮詢中心看到相似的服務“並不意外”“很熟悉”。他發現中美心理諮詢服務面臨著相似的挑戰,“我們都要在不同程度上減少尋求幫助者的病恥感,儘量讓他們感到舒適,並信任機構所提供的服務。”與此同時,他也注意到“一個有趣的區別”:“在美國,心理諮詢服務是以更孤立、更私人,帶有市場競爭的方式提供的。然而在這裡,人們在努力將其規模化和集中化。”

他認為,兩者都有各自的長處。“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可能帶來創新,但也有可能導致更多的亂象。集中化、系統性的管理更便於掌控和了解機構的運作情況,並規模化發展。這兩種選擇都有好處,但也都有不同的投入和成本。”

下午,美國青年們來到了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的溫曉通教授、李潔副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健康中心的周莉教授介紹了該校心理學系的歷史和現狀、中國心理健康促進概覽以及該校開展的朋輩心理諮詢項目。

作為美國青年代表,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西方學院向上躍進項目協調員米歇爾·埃爾南德斯從個人經歷出發,分享了美國校園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

隨後,雙方就“青少年心理健康評估標準”“如何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美青年可以為促進全球青少年心理健康一起做些什麼”等話題進行了開放式對話。

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西方學院向上躍進項目協調員米歇爾·埃爾南德斯代表美國青年發言。主辦方供圖

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和美國青年就青少年心理健康話題進行開放式對話。主辦方供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記者夏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