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有專科醫院年接診量同比漲超20% 專家建議心理治療費用納入醫保

發佈時間:2024-01-18 09:51:57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李心怡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心理問題成為困擾很多人的“現代病”。2023年,浙江線上“群眾工作室”曾多次關注心理健康話題,也有熱心網友向我們反映心理治療費用高等相關困擾。歲末年初,浙江線上“群眾工作室”推出“回頭看”報道,為呵護心靈健康繼續尋找“良方”。

1月16日,記者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獲悉,2023年該院門診量達52.96萬人次,同比增長20.82%。接診量排名前三的科室分別為精神科、睡眠障礙與兒童青少年心理精神科。

此前,中國精神衛生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約有16.57%的人群受到各類精神和心理問題的困擾。

然而,心理治療帶來的高額費用一直是很多心理疾病患者的隱痛。

“被確診為抑鬱症後,除了藥物治療還在接受心理治療,正高專家的心理治療費用是500元/次,都是自費的。”在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患者張華(化名)正在精神科門診等待就診,目前她已接受了3次心理治療。通過醫生的治療疏導,張華感覺病情有所好轉,但較高的費用卻讓她無奈感嘆“後續可能承擔不起”。

張華所提及的心理治療不同於普通的心理諮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駱宏介紹,從廣義上來看,心理治療包括經顱磁刺激治療、生物反饋治療等物理治療,以及具有心理治療資質的醫生對確診患者以交談等方式進行的治療。而心理諮詢更多的是一種心理健康服務,不屬於醫療行為。

面對相對高額的治療費用,不少患者提出期待——心理治療的費用能否納入醫保?

“目前心理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我們現在充分意識到,很多心理疾病單純靠藥物治療是效果不大的。如果掌握好適應症的話,心理治療同樣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應該把心理治療擺到與藥物治療同等的位置上。”駱宏表示。

浙江線上記者留意到,我國已有部分地方先行嘗試。2021年11月,廣東省率先出臺《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診療項目目錄(2021年)》明確規定心理治療納入醫保。2022年11月1日,江蘇省醫保局將全省50項心理診療項目全部納入基本醫保支付範圍。2023年3月7日,珠海發佈《珠海市“心理治療”診療項目醫保支付標準的通知(徵求意見稿)》,擬將“心理治療”診療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2024年1月1日起,汕頭市“心理治療”診療項目納入醫保支付。

浙江也正在做一些積極探索。記者從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獲悉,2023年底,浙江省醫保單位已開始向精神疾病專科醫院徵求意見。其中,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成像、經顱磁刺激治療、輕度認知損害篩查量表、慢性小腦電刺激術治療項目已上報審批,有望被納入醫保。

此外,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趙國秋呼籲規範推行心理治療進醫保。“哪些項目能進,一定要聽專家的意見。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要對醫院實施進醫保的項目,制定嚴格的可操作的執行方針。實施治療以後是否有效,也要有考核的依據。同時市場監督部門還要加強監督。”(浙江線上 記者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