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中國專家三年追蹤研究揭示:睡眠與兒童情緒行為問題密切相關

發佈時間:2023-12-21 13:47:41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陳靜 姜蓉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對處於快速生長髮育階段的兒童而言睡眠所佔的比例更高,睡眠的時間更長。

記者19日獲悉,中國醫學專家利用大型人群隊列,揭示了兒童早期睡眠與情緒行為問題的相關性。他們通過對逾1.7萬名3歲到4歲學齡前兒童,從初入園起為期3年的追蹤發現:這一年齡段兒童睡眠問題得到緩解,可能會有利於其情緒行為問題的改善;而持續存在的睡眠問題或者新發的睡眠問題,與情緒行為問題的發生密切相關。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發育行為兒科江帆教授、王廣海研究員團隊的這項研究成果提示,要高度重視幼兒的睡眠問題,尤其對於持續存在、干預效果不佳的患兒,家長應積極尋求專業醫生幫助。

中國專家研究成果線上刊登在國際權威期刊上。

據了解,最新一期國際權威期刊 JAMA Network Open線上刊登了中國專家的這項研究成果。江帆教授所在的教育部環境與兒童健康重點實驗室長期關注兒童睡眠健康,系統開展了中國兒童青少年睡眠現狀以及睡眠問題的干預策略研究,最終研究成果推動了政策出臺,助力改善學生睡眠健康,研究成果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近年來,江帆教授帶領團隊研究兒童睡眠、身體活動、螢幕暴露等生活方式對兒童健康的影響。在上海市教委大力支援下,團隊建立起上海市兒童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調查學齡前兒童隊列(SCHEDULE-P),深入開展生活方式對兒童健康影響的研究,同時研究成果也在教育部、上海市教委學生健康睡眠促進工作中得以應用。

“睡眠問題是兒科門診中家長常見的就診主訴之一。睡眠問題與兒童日間過度睏倦、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情緒行為問題密切相關。”江帆教授告訴記者,健康良好的睡眠不僅能促進孩子的體格生長,還有助孩子的腦發育、語言、認知及社會情緒發展。

據介紹,儘管已有一些臨床研究項目以睡眠干預為突破口,擬打破睡眠問題與情緒行為問題的惡性迴圈,但在小年齡兒童中暫未獲得理想的效果。江帆教授指出,在學齡前階段,隨著腦發育不斷完善成熟,兒童睡眠問題和情緒行為問題可能自然緩解,也可能會新發或者慢性遷延,兩者關係錯綜複雜、相互影響。其中,睡眠問題的動態發展變化與學齡前兒童情緒行為問題的關係一直未得到深入研究。

本研究率先揭示了學齡前兒童中睡眠問題與情緒行為問題的動態發展變化規律,發現對於初入幼兒園時即有睡眠問題的兒童,其中50%在幼兒園畢業時睡眠問題仍然持續存在。當學齡前兒童存在持續性的睡眠問題或在這一階段新發睡眠問題,會更容易導致新發情緒行為問題,且已有情緒行為問題會更難消退。睡眠問題的好轉,尤其是睡眠抵抗、睡眠焦慮、睡眠持續時間不足、異態睡眠問題的好轉與兒童情緒行為問題的好轉密切相關。

因此,早期預防和干預兒童的睡眠紊亂,或是預防和干預兒童情緒和行為問題的有效、可推廣策略。這些結果將為指導建立精準睡眠預防和干預體系、指導家長科學育兒、促進兒童睡眠和心理健康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中新網 陳靜 姜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