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熱點觀察

“虛擬情緒産品”到底是不是“無厘頭”?

發佈時間:2023-11-21 11:18:53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李燕京

“野生大象”“虛擬蚊子”“愛因斯坦的腦子”……這些乍一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詞語,其實是正在網上售賣的虛擬商品名稱。這些虛擬商品被稱為“情緒産品”,賣家多標注“不需要物流發貨,買到點擊收貨即可得到”,比較受當下年輕人的追捧。那麼,這類虛擬情緒産品到底為何物?真的能提供情緒價值嗎?其中是否存在消費陷阱?

虛擬情緒産品五花八門

記者在某購物網站上搜索“愛因斯坦的腦子”後看到,這一類商品以愛因斯坦的頭像作為宣傳圖,價格從0.01元到1元不等。商品介紹中普遍稱“這個腦子買了就自動慢慢長到你大腦上”“買過的都説好用”……記者還看到,有的賣家玩出了花活兒,對商品進行了分類,比如聰明腦、開心腦、文科腦、理科腦、考試腦等。其中,開心腦只要0.1元,考試腦則需要1元,商品下方還有提示,可以備註給某某長腦。

記者諮詢相關客服,對方表示:“拍下自動發貨,虛擬物品秒發貨哦,下單後就等著變聰明吧,一般睡一覺就可以開始長腦啦。”

記者在商品評價中看到,多數評論都是在玩梗:“有用,保證十以內的加減法一學就會,現在已經有生活自理能力了”“有用,已經考進哈佛大學了”“高考考了一萬多分”“現在正在研究可控核聚變”……

除了“愛因斯坦的腦子”外,還有更多此類商品受歡迎,“虛擬蚊子”就是其中的一種。消費者購買“虛擬蚊子”後,可以讓賣家添加消費者指定的QQ號或微信號,一旦對方通過,賣家就會一直向對方發送模擬蚊子振翅的“嗡嗡嗡”擬聲詞,甚至還有配套的視頻及表情包,花的錢越多,“嗡”的時間越長。

“野生霸王龍,已打疫苗,下單後會按地址自己走過去”“野生大象,會撒嬌,拍下後大象按地址走過去”等商品的詳情介紹也大同小異:“本商品為虛擬産品,無須物流發貨,拍下後自動發貨,請直接確認收貨……”

“無厘頭”産品為何熱銷

記者在某購物平臺看到,“愛因斯坦的腦子”銷量最高的一家店舖已經銷售達4萬單。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虛擬情緒産品的出現和緩解情緒需求息息相關。《2022嗶哩嗶哩青年心理健康報告》顯示,2022年,B站內心理健康相關視頻播放量超76億次,“焦慮”“抑鬱”“壓力”等心理相關詞彙搜索量達9930萬次。複雜多變的生活使得有些人被焦慮裹挾,對於能夠提供輕鬆、愉快體驗的産品有著強烈的需求。虛擬情緒産品能夠讓年輕人減少自身情緒內耗,成了部分年輕人與自己和解的一個出口。

有網友表示,賣家給商品起的名字特別有意思,光看幾眼就能開心一小會兒,哪怕在評論區看看評論也能得到歡樂。另一位網友在商品評價中留言:“我買了‘愛因斯坦的腦子’,想想自己將擁有愛因斯坦的智慧,就能帶著愉悅和自信進入考場,沒準就能超常發揮。我需要鼓勵、自信和快樂。”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吳靖認為,“愛因斯坦的腦子”等虛擬情緒産品成了網紅爆款,説明情緒在當代社會中的重要性,以及年輕人對情緒的高度關注度。現在的年輕人普遍願意為情緒買單,在快節奏的生活中,這種簡單而低成本的情緒體驗成了一種放鬆和愉悅的方式。一般在“盡人事”後最需要心理寄託,例如,高考結束後,等考試結果時忐忑不安,有人就會選擇好運符緩解一下情緒。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劉鑫分析認為,虛擬情緒産品為年輕人提供了一種滿足情緒需求的新途徑。商家正好捕捉到了部分消費群體的需求,並用較低的價格滿足了這一需求。這些産品價格不高,而且輕鬆有趣,本身就比較容易吸引年輕人的注意。簡單而低成本的情緒體驗,讓人在玩笑中緩解生活的壓力,在戲謔中完成自我認同,成為了一種放鬆和愉悅的方式。

情緒價值到底有多大

雖然虛擬情緒産品價格便宜,但也要消費者花錢,這些商品真的物有所值嗎?有沒有消費陷阱?

購買了“野生大象”的網友評論説:“大象收到了,非常可愛,還會自己幹活呢!”該網友還稱:“都知道大象買不到,也不會來自己家。但是買了以後心裏有種莫名的期待,這種期待讓人感到溫暖。”

但也有網友對記者説:“我買了一份‘好運噴霧’,但是商家連介紹中有的程式化的祝福都沒有發送,聯絡商家也只有機器人給出的預設回答,十分敷衍。雖然不貴,但還是有上當的感覺。”

還有網友説:“我因為心情不好,又不想打擾朋友,就買了‘傾訴樹洞’。購買商品後,可以在社交軟體上向不知名的對方傾訴。結果對方詢問我的聯繫方式,要求線下見面聽我傾訴。我覺得不對勁就下線了。”

線上一家出售虛擬情緒産品的店主告訴記者,在購買虛擬情緒産品時,消費者要選擇可靠的商家和正規的渠道。同時,要注意保護個人資訊安全防止資訊洩露,不要輕易轉賬或線下見面,以免造成經濟損失或引起其他的傷害。

心理專家表示,購買虛擬情緒産品確實有一定用處。對於一些人來説,使用情緒産品能夠緩解自身情緒壓力、提高情緒穩定性、增強自我調節能力。例如,對於一些情感孤獨、心理壓力較大的人來説,使用虛擬情緒産品可能會獲得一種情感支援和安慰,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情緒問題。

劉鑫表示,與其説是虛擬情緒産品救贖了買家,不如説是買家的自我救贖。並不是虛擬情緒産品本身有什麼玄妙,真正玄妙的是情緒投射到一個具象物上並反射回本我的一個過程。所以,不要指望各式虛擬情緒産品能一用就靈,真正有效的還是消費者自身的療愈。

吳靖提醒消費者,如果自身的情緒問題不嚴重,情緒服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人獲得心理安慰,但不能過度依賴這些情緒産品。如果有比較嚴重的心理或情緒問題,需要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中國消費者報 記者李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