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熱點觀察

如何區分是青春期叛逆還是心理出了問題

發佈時間:2023-10-17 09:24:39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劉昶榮

又一場悲劇發生了。據成都高新區聯合調查工作組通報,10月10日下午,當地一所中學的學生向某某在校內自縊,搶救無效,不幸離世。經調查,向某某有自傷的言行和疤痕,未發現針對這名學生的校園霸淩行為。通報中寫道:“我們深刻反思對學生身心健康關心關愛不細緻、對家屬溝通撫慰不到位等問題。”向某某的自縊再次讓社會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記者梳理髮現,近幾年,多起引發關注的青少年自殺事件中,當事人都處於青春期。“青春期的特點是人比較不穩定,思維活躍,但是考慮問題不全面,情緒容易變化,容易出現行為衝動。”10月9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在國家衛健委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醫學首席專家鄭毅回答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提問時説。

正常的青春期叛逆不會影響學習生活

10月12日下午四點半,記者來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精神科主任崔永華出診的診室外,雖然已經快到停診時間,但走廊裏依然人頭攢動。

結束門診後,崔永華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最近來看病的孩子有不少是因為情緒問題而無法上學的中學生。令人擔憂的是,在崔永華的門診,有很多是孩子要求父母帶自己來看病,而不是父母帶著孩子來看。“孩子最先感知到自己可能出問題了,然後上網一查,發現可能真出問題了,父母則不以為然,他們覺得只要孩子能上學,就沒有大問題,除非孩子堅持不上學了,父母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崔永華認為,父母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認知程度很低。

父母認知程度低的一個表現是,容易把心理疾病的表現誤以為是青春期叛逆。崔永華解釋説,青春期叛逆也叫逆反,每個人到了這個年齡段都會逆反,這是正常的,但是逆反一般不會影響孩子正常的學習、生活,“偶爾和父母吵個架,很快就好了,不會耽誤事”。但如果孩子的行為已經明顯耽誤了學習、生活,那就不可以簡單地歸因為青春期叛逆了,有可能已經有了心理障礙。

青春期女孩比男孩的抑鬱風險高

崔永華表示,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為情緒問題,而這樣的情緒問題又以抑鬱和焦慮為主。

10月6日,《中國疾控中心週報》發表了一項針對內蒙古自治區12個城市(103個縣)的調查研究,研究對象包括2019年的83866名青少年(49.3%為男孩),2020年的67998名青少年(49.4%為男孩)和2021年的86576名青少年(49.5%為男孩),年齡均在13歲-18歲之間。研究發現,女孩和高年級學生的抑鬱情況更為嚴重。

崔永華解釋説,從生理角度來説,女孩的青春期發育比男孩更早,她們對性的感知要比男孩早得多。而且受激素水準的影響,女孩也更容易産生情緒波動。從性格特質來看,面對同樣的壓力,女孩往往更加敏感,因此也更容易有負面情緒。有了負面情緒之後,因為男孩的外向行為比較多,比如打籃球、跑步等,所以容易發泄這些情緒,而女孩相對內斂,情緒更容易淤積。

此外,崔永華介紹,還有研究發現,家庭環境對女孩的影響更大,這包括父母的焦慮情緒、父母離異等。

《中國疾控中心週報》發表的研究也強調,迫切需要更加關注女孩和高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

青少年抑鬱的典型早期表現是易怒

“當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已經明顯被耽誤時再進行干預,其實已經錯過了最佳干預期。”鄭毅解釋説,如果孩子的情緒和行為持續給自身和周圍人帶來麻煩、痛苦,那就有可能是心理障礙的早期表現。當孩子還處於早期表現階段,尚沒有影響到學習和社交功能,如果這時父母、老師給學生心理方面的輔導,很多孩子可以調整過來。

崔永華強調,青少年抑鬱早期的主要表現是煩躁、易怒,而不像成年人那樣情緒低落、不愛動。甚至有的孩子遇到好玩的事情可以玩得很“嗨”,這也是和成年人抑鬱不一樣的表現。

此外,青少年的抑鬱還表現為各種各樣的軀體症狀,包括頭疼、頭暈、噁心、嘔吐、腹瀉、發燒等,這也是崔永華門診常遇到的一類患兒。

關於青少年抑鬱,崔永華指出了父母常有的一個誤區——認為孩子是因為網路成癮而耽誤學習、生活,但實際上,網路成癮很有可能是抑鬱的結果,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把網路當成了緩解情緒不適的手段。

情緒問題也可以是病

崔永華表示,現在阻礙患兒沒有得到治療的一大原因是,很多父母不認為孩子的情緒問題是病,以為僅僅是逆反。

10月10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刊發了一篇題為《我的診室擠滿了孩子,家長卻不願相信TA們病了》的文章,講述了這家醫院的精神科醫生高維佳的臨床觀察——不願意承認孩子得病的家長成了有些孩子治療的最大阻力。

和崔永華一樣,高維佳也發現,近幾年來就醫的家庭中,越來越多是孩子主導的。

崔永華表示,不論是疾病的産生,還是疾病的治療和康復,父母、家庭對孩子來説,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會對孩子産生很大的影響。因此他建議,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應該掌握基本的心理衛生知識。

需要澄清的是,雖然父母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産生非常重要的影響,但並不意味著父母就是孩子心理健康産生問題的最主要原因。據崔永華介紹,心理疾病的病因至今尚未清楚,目前認為是社會、家庭、遺傳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兒童青少年是一個國家的未來,這個群體的健康成長需要全社會的共同支援。(中國青年報 記者劉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