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對話:教育變革從心開始 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發佈時間:2023-10-17 10:30:25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佚名

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中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正確認識和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對於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至關重要。青少年時期既是個體生理、心理飛速發展、成熟的關鍵階段,也是個體心理髮展極具敏感、不穩定、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危險時期。

今年4月份,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如何判斷一個人心理是不是出了問題?如何防治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家長們又該如何正確看待?《對話》邀請到相關部委、學校、專家、家長等多方代表:

王嘉毅  教育部副部長

董   奇  北京師範大學原校長、教授

姚宏文  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黨委書記

仲紅波  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

阮葉萍  浙江省湖州市委常委、副市長

邵志豪  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蘆咏莉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

官銳園  家長代表

共同就青少年心理問題展開討論。

  ——如何判斷學生心理健康?


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黨委書記 姚宏文:判斷一個人的心理是否有問題,一定要看他們的行為、情緒,或者社會功能(例如學習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是否發生了變化。

北京師範大學原校長、教授 董奇:一個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家庭生活中,總會遇見各種發展性問題,比如學習壓力,和同學、家長交往有小的矛盾分歧,它不屬於心理健康的問題。但如果處理不好,可能就會構成心理的亞健康狀態,再嚴重一點就屬於心理障礙,有嚴格的臨床標準。

——什麼會導致學生心理出現問題?

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黨委書記 姚宏文:我覺得生活方式問題,比如飲食不健康、作息不規律等。

北京師範大學原校長、教授 董奇:人有個特別重要的部位就是大腦,凡是用腦多的事情,都可能影響人的心理健康。不恰當使用腦,大腦長期疲勞,可能導致大腦出現問題,而我們的心理、情緒、行為都是腦的功能,這樣一來自然就會出問題。

教育部副部長 王嘉毅:我個人認為大多數學生的心理問題都是學習壓力過大造成的,導致他們失眠、焦慮等,逐步積累,最後導致心理上出現問題。

  王嘉毅  教育部副部長

——什麼樣的家庭會對孩子心理産生影響?

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黨委書記 姚宏文:我覺得家庭非常重要,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從小通過鏡像神經元來感知家人的言傳身教,來獲取父母的行為習慣,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特別大的影響,所以我們不能把工作上的壓力帶到家庭中。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 蘆咏莉:父母天天吵架這種情況,最典型的特徵是孩子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他會用有“刺”的方式去表達,諷刺和挖苦。因為他不知道觀點不一致的時候該怎樣去傾聽,也不知道該如何退讓和包容。這種孩子的內心不安全,他不知道怎麼去贏得別人對他的喜愛,也不會表達對別人的喜愛。

浙江省湖州市委常委、副市長 阮葉萍: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期待過高,學生對自己的期待過高,會導致期待與能力之間有一定不匹配的現象,從而導致心理健康的問題。我想還是要還學生一個相對自由和寬鬆的成長空間。

——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教育部副部長 王嘉毅:我們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比如所有學校都要開設心理健康的課程,按要求配足心理健康老師,對所有學生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篩查。希望能夠綜合施策,使學生健康、陽光、自信、開放地成長。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 蘆咏莉:家長一定要警醒自己,對孩子的愛藏起一半,不是有愛有資源就替代孩子做所有的事情。

北京師範大學原校長、教授 董奇:“兒童青少年學習與心理健康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對象以在校的中小學生為主,研究他們腦的發育、心理的發展、認知的發展。只有把這些孩子的成長過程規律更詳細、更精準地描述出來,我們就能找到更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

教育部副部長 王嘉毅:體育是學生健康成長非常重要的渠道,現在教育部要求中小學每天要兩小時體育鍛鍊。體育鍛鍊不僅可以讓學生強壯身體,享受運動的樂趣,還可以提升學生抗挫折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習集體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