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原創

鄉村小學生問題行為突出 父親教育投入有助於保護學生心理健康

發佈時間:2023-08-15 08:02:35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蘇向東 歐陽青青

——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1~2022)》系列報道之五

中國網心理中國8月15日訊(記者蘇向東 實習記者歐陽青青)與城市兒童青少年相比,鄉村兒童青少年的成長資源較為匱乏,需要更多關注和重視。

2022版“心理健康藍皮書”專題報告《2020~2021年鄉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鄉村中小學生抑鬱焦慮風險亟需關注;鄉村小學生“罵人或説髒話”等問題行為突出;父親教育投入有助於保護小學生心理健康。

鄉村振興一直是我國工作的重點,兒童工作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結果,37.06%的兒童居住在鄉村。鄉村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一直備受關注。

本次調查樣本來自安徽、甘肅、廣東、黑龍江、湖北、湖南、四川7個省份的16所小學(有效樣本2498份,平均年齡10.7歲),以及雲南、四川、山東、廣西、河南、湖南、甘肅、貴州、青海9個省份的中學(有效樣本876份,平均年齡17.0歲)。報告分析了當前鄉村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鄉村小學生年級越高

抑鬱得分越高

報告指出,25.2%的鄉村小學生存在抑鬱風險。在鄉村中學生中,16.2%的學生存在輕度抑鬱風險,3.8%的學生存在重度抑鬱風險。在抑鬱風險方面,中小學生均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但鄉村小學生抑鬱得分的年級差異顯著,年級越高,抑鬱得分也越高。總體而言,個別有重度抑鬱風險的鄉村中小學生應當引起關注。

存在中度及以上焦慮風險的小學生佔25.7%,鄉村小學女生過度焦慮的人數佔比顯著高於男生。鄉村小學生焦慮風險檢出率的年級差異也顯著。其中,小學三年級學生的過度焦慮風險檢出率最高,小學四年級學生最低。

在鄉村中學生中,34.5%的學生存在輕度焦慮風險,8.0%的學生存在中度焦慮風險,1.1%的學生存在重度焦慮風險。男生的焦慮得分顯著低於女生,焦慮得分不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

鄉村小學男生問題行為

顯著多於女生

鄉村小學生的各類問題行為均較多,例如“對性的問題想得過多”“罵人或説髒話”“不做作業或抄作業”等。鄉村小學男生的問題行為顯著多於女生。鄉村小學生的問題行為還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其中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問題行為最少,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問題行為最多。

父親教育投入增加

顯著降低鄉村小學生抑鬱焦慮

本次調查考察鄉村小學生父親教育投入與其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父親對教育子女的投入程度成為影響個體心理健康與發展的重要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父親教育投入的子女性別差異顯著,鄉村小學男生的父親教育投入顯著高於鄉村小學女生。隨著鄉村小學生的父親文化程度的上升,父親教育投入逐漸增加。父親教育投入得分越高,小學生抑鬱、焦慮得分越低。

根據上述調查結果,報告提出五點對策建議

加速建設針對鄉村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重視鄉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評估與篩查;

加強針對鄉村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科普與服務;

重視鄉村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建設,傾斜心理健康服務與公益服務資源;

鼓勵父母增加對鄉村中小學生的教育投入;

重視鄉村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