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皮書報告 | 《2021~2022年心理健康素養調查報告》
發佈時間:2023-08-14 08:53:44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陳祉妍等心理諮詢工作者心理健康素養高於其他人群,各類人群心理健康素養水準有待提高
日前,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國民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發佈了《2021~2022年心理健康素養調查報告》。該報告從學術的視角關注和分析了我國2021-2022年青少年、老年人、中小學教師和心理諮詢工作者四類人群的心理健康素養狀況。
心理健康素養是指人們綜合運用心理健康知識、技能和態度,保持和促進心理健康的能力。提升心理健康素養,有利於人們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有效識別心理疾病,主動獲取心理健康資訊,願意向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尋求幫助,以及採用科學有效的方法維護和促進心理健康。
我國《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提出了“到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準提升到30%”的目標。其中,心理健康素養水準是指使用國家衛健委指標監測工具判斷的心理健康素養達標,即:在一定區域人群中心理健康素養達標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計算公式為: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準(%)=(心理健康素養達標人數/被調查人數)×100%。
2021~2022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國民心理健康發展評估中心聯合多方機構和單位,使用國民心理健康素養問卷,分別對青少年、老年、中小學教師與心理諮詢工作者群體的心理健康素養進行了調查。主要考察了心理健康知識、心理健康意識、積極心態、心理疾病識別、專業求助態度和心理疾病的病恥感等方面。
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老年、中小學教師和心理諮詢工作者群體心理健康素養水準分別為6.4%、7.6%、15.8%和50.7%。具體分析發現,心理健康素養水準存在顯著的群體差異,其中青少年、中小學教師和心理諮詢工作者群體女性心理健康素養水準高於男性;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素養水準高於小學生;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素養水準年齡增長而呈下降趨勢,30歲及以下心理諮詢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素養水準低於更高年齡段的。農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素養水準低於城市老年人。學歷低的老年人、教師和心理諮詢工作者,以及經濟收入低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素養水準也更低。
調查還報告了不同群體的心理疾病識別能力。結果顯示,青少年、老年、中小學教師和心理諮詢工作者群體的抑鬱障礙識別率分別為12.3%、24.7%、29.7%和72.3%,社交焦慮障礙識別率分別為73.8%、55.4%、84.9%和95.4%。抑鬱障礙和社交焦慮障礙的識別率指調查對象在相應題目中根據抑鬱和社交焦慮的典型症狀能夠正確識別出來這是抑鬱症或社交焦慮障礙的百分比。人們的識別率越高,代表心理疾病識別能力越好,有利於心理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康復效果也更好。
總體來説,青少年、老年人和中小學教師群體雖具備一定基礎的心理健康素養。但是距離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準提升到30%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心理諮詢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素養水準明顯高於普通居民,符合人們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預期,但也存在著部分知識理解存在誤區等短板。啟示我們要面對不同群體的狀況,實施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1.促進青少年不同發展階段心理健康素養的發展
報告中指出,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水準從小學到初中,初中到高中,呈現出顯著提升的趨勢,對心理疾病的病恥感也得到了改善。這種趨勢與來自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是提升心理健康素養的重要基礎。
但是,青少年對抑鬱障礙的識別較低,並且沒有隨著學段的提高而提升。青少年處於抑鬱障礙的高發期,當他們無法識別抑鬱障礙時,常會把抑鬱症狀看成壓力或生活問題來對待,從而導致延誤治療,延誤時間越長,康復就越困難。這需要引起我們的警惕。還有,青少年的積極心態隨著學段升高而得分也降低了,這提示我們要關注初、高中生的積極心理健康素養的改善,幫助他們面對困境時保持積極的心態。
2.引導社會經濟地位偏低的老年人獲得心理健康素養資源
報告中指出,老年人心理健康素養水準存在著顯著的經濟收入差異和學歷差異,學歷越低,經濟收入越少,心理健康素養水準也越差。社會經濟地位低也是心理健康水準的負性影響因素,需要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務資源投向社會經濟地位低的老年人群體,幫助他們樹立心理健康的科學觀念,及早預防、識別以及治療心理疾病,將更有益於提升心理健康。
3.加快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素養提升進程
報告中指出,教師群體的心理健康素養的功能不僅在於維護和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還承擔著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素養,改善學生心理健康水準的責任。而調查中教師的心理健康素養無論是總達標率,還是各維度得分,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抑鬱識別率僅為29.7%,意味著有70.0%以上的中小學教師難以識別出自己、或者學生的抑鬱狀態。
4.改善心理諮詢工作者心理健康素養的薄弱成分
報告中指出,心理諮詢工作者群體作為從事心理健康工作的專業人員,數據結果與社會預期相符。但是超過四分之一的心理諮詢工作者正確識別來訪者的抑鬱症狀困難,達到心理諮詢工作者的勝任力要求還有差距,特別是年齡較輕、學歷較低的心理諮詢工作者,更需加強專業學習,努力提高專業水準。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獨家授權刊發 請勿轉載 )
藍皮書報告 | 2022年心理諮詢工作者職業狀況與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2023-08-16
李雪: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待《我和班主任的故事》2023-08-16
浙江新昌打造全省首個嬰幼兒心理健康素養樣板間2023-08-16
心理中國論壇 |中國心理服務行業産品與服務標準化模式探討2023-08-16
漫畫家桑貝遺作探尋友誼的真諦:他的世界 一切情緒皆有落腳之地2023-08-16
嚴重拖延影響身心健康 孩子的三類拖延問題這樣解決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