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原創

國民心理健康報告:多子女家庭排行靠後的青少年抑鬱風險更高

發佈時間:2023-08-10 08:49:04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蘇向東

——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1~2022)》系列報道之二

中國網心理中國8月10日訊 (記者 蘇向東)我國第三本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1~2022)》發佈。其中分報告《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約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風險,高於成年群體,需要進行有效干預和及時調整;多子女家庭中排行老三或更小的青少年有更多抑鬱、孤獨、手機成癮問題。

約14.8%的青少年存在抑鬱風險,高於成年群體

抑鬱是青少年最為多見的一種心理健康問題,是自殺的重要風險因素,會對青少年的認知、社交、學業等多方面發展産生消極影響。此次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報告對全國範圍內超過3萬名青少年的調查數據進行了分析。

報告顯示,約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風險,其中4.0%的青少年屬於重度抑鬱風險群體,10.8%的青少年屬於輕度抑鬱風險群體,相比2020年的抑鬱風險檢出率(19.0%)有所下降。調查還顯示,女生相對男生有更高的抑鬱、孤獨得分。

缺少父母陪伴更容易抑鬱、手機成癮

四成左右青少年感到缺少夥伴、被冷落

家庭因素與青少年心理健康密切相關。報告顯示,住校、父母外出工作、多子女家庭中,排行老三或更小的青少年有更多抑鬱、孤獨、手機成癮問題;家庭關係緊張、父母不和睦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風險更高。總體上,抑鬱、孤獨、手機成癮得分有隨著年級增長而升高的趨勢。

孤獨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是個體社會關係得不到滿足時産生的負性情緒體驗。總體上四成左右的青少年有時或經常感到缺少夥伴、被冷落或與別人是隔絕的。

進一步從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進行的分析表明,內在狀態不佳,如低生命意義感、高空虛感與青少年更高的抑鬱、孤獨和手機成癮相關;相對同齡人,青春期過早或過晚啟動都可能對心理健康産生負面影響。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家庭結構、父母的養育風格和父母關係均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影響因素,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同屬於嚴厲養育風格(嚴父嚴母)的青少年抑鬱風險檢出率最高,達22.8%。

西部或農村戶口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準總體更低

地區與戶口所在地作為心理健康的遠端環境因素,在報告中也顯示出一些小效應的影響。在控制了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經濟狀況)後,不同地區、不同戶口所在地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得分仍存在顯著差異。

從地區上看,西部地區青少年的抑鬱、孤獨、手機成癮得分均略高於東部和中部地區的青少年。

戶口所在地方面,農村戶口的青少年的抑鬱、孤獨、手機成癮得分均略高於城鎮戶口的青少年。不過這些差異的效應均較小。

充足的運動和睡眠

有助於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準

睡眠和運動與大腦發育和心理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

報告顯示,相較于2020年,青少年的睡眠不足狀況有所好轉,但睡眠時長達到教育部倡導的學生睡眠時間的青少年仍是少數,青少年的睡眠狀況仍有待改善。

此外,更充足的睡眠和運動量有助於降低青少年的抑鬱、孤獨和手機成癮。報告提示需關注青少年睡眠、運動與心理健康之間的相互影響。

部分青少年可能對手機産生心理依賴

當今社會,手機已成為必需品,網際網路的普及也使手機成為青少年獲取資訊、社交、學習、娛樂的重要工具,對手機過度依賴或手機成癮會對青少年的成長與發展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在該報告中,33.4%的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對“我不能忍受沒有手機”表示同意,這表明這部分青少年可能已對手機産生心理依賴。同時,青少年會花更長的時間在手機上,有超過1/3的青少年可能因使用手機而影響了現實中的學習和任務。

根據調查結果,針對青少年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該報告提出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五點建議:進一步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篩查和檢測機制;著力加強西部地區及農村地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加強對高風險群體心理健康的精準預防和干預工作;進一步保障青少年獲得足夠的睡眠和運動;倡導青少年健康使用手機,減少手機成癮風險。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系列藍皮書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主持調研編撰、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