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中國
>
食在中國
冬春交替、乍暖還寒,人體生理機能一會兒為冬季收縮型,一會又需轉變為春季亢進型,需反覆變化調整。飲食上關於春天的調理也流傳許多,中醫上稱之為“吃春”。
雨水節氣的到來,天氣漸漸變暖,春暖花開,不過降水量大,濕氣重,這個時候我們要注意祛濕邪,注意保健養生。
驚蟄時節氣候比較乾燥,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加上冬天吃辛熱食品多了,積鬱的熱毒驚蟄後要往外發散,吃些甘涼的東西可以滋陰。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春分的到來預示真正進入春季了,那麼春分吃什麼養生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六種最適合春分節氣養生的蔬菜。
清明時節,風比較乾燥,加上人體內肝火旺盛,內外相結合,就容易出現口乾、鼻乾等症狀,在外出時,除了保暖,還要多飲水。
穀雨節氣過後,降雨慢慢增多,正值春夏換季時節,養生專家認為穀雨養生要遵循節氣的變換,針對本時節常見的病症進行調養。
立夏時節,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脾胃”。飲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多吃蔬果、粗糧。
小滿的到來意味著我們應該好好的去除體內的濕氣了。那麼小滿節氣吃什麼可以達到祛濕的效果呢?小編推薦八種祛濕效果特別好的食物。
芒種時節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氣溫升高,天氣炎熱,這個時候人們食欲下降,多吃一些水果既可以補充水分維生素又富含纖維。
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
小暑的到來意味著天氣逐漸的變熱,天氣的炎熱,我們就更應該注意飲食方面的問題,那麼小暑養生吃什麼好呢?
都説“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過於炎熱和潮濕的天氣,使得人們心血有很大的勞損,那麼大暑時節的養生該吃些什麼呢?
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同時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以養收為原則。
處暑標誌著炎熱天氣的尾聲,暑氣漸消,由炎熱向涼爽過渡。處暑時節,天氣依然炎熱,讓人覺得十分難受,那麼處暑吃什麼傳統食物呢。
白露時節的飲食應當以健脾潤燥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宜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食品。
在風多乾燥的秋季,燥邪入侵會使人得病,常稱為“秋燥”。預防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從飲食入手,多吃潤燥的食物。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理論,這時人們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幹口燥等症。
霜降養生食物 霜降吃什麼呢?霜降飲食宜養陰潤燥,多喝開水以補津液,要注意健脾養胃,調補肝腎,可多吃健脾養陰潤燥的食物。
立冬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中國民間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
小雪節氣是寒冷天氣開始的標誌,天氣寒冷,人就容易感冒,吃些禦寒、提高免疫力的食物最好。
大雪節氣過後,天寒少雨的嚴冬就到了,家家戶戶忙著腌鹹肉、灌香腸。
冬至養生,我國各地吃餃子成了最大的習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釀酒的習慣。
小寒節氣正處於“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段。合理進補既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禦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之養生目的。
寒冷時節,畏寒怕冷的人往往是陽虛及體質虛寒。除加強體育鍛鍊,治療其存在的疾病外,改善飲食營養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立春:希望在悄無聲息中醞釀
雨水:春雨至 萬物生
驚蟄:用兩個字標記春天
春分麥起身 一刻值千金
清明:中國人的"春之祭"
穀雨:百谷競生長 春雨貴如油
立夏:蛙鳴蟬叫初夏來
小滿:盛夏將至 小麥漸滿
芒種:承載收穫 耕耘希望
夏至:晝長夜短 酷暑將啟
小暑:溫風至 將入伏
大暑:熱在三伏話養生
立秋:落葉知秋 暑去涼來
處暑:消散在"過渡"中的暑氣
白露:暑退涼風起 閒飲白露茶
秋分:秋高氣爽豐收時
寒露:嫋嫋涼風動 辭青樂迎寒
霜降:秋已逝,冬將至
立冬:萬物"藏"蓄能量
小雪:雪花灑灑 食暖不畏冬來
大雪:赴一場冰雪之約
冬至:民俗美食“節味兒”濃
小寒:窗外數九寒天屋內暖意盈懷
大寒:天寒人心暖辭舊迎新年
中國網 · 圖片中國 出品 責任編輯:楊楠 電子郵件: yangn@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 8024 設計:滿瑞 製作:李翔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 86-10-88828032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