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當前,我國醫療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以個性化醫療、基因組學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基礎的精準醫療正在成為未來醫療的主要形態和目標。
在此背景下,中國網財經醫藥頻道推出“中國好醫生——三甲醫院科室精英系列訪談”報道,通過專訪一線醫務工作人員的創新成果,推動國家加大對醫學科研的支援力度。此為系列報道第十七期。
中國網財經10月20日訊(記者杜丁 實習記者杜若丹)全球統計數據顯示,惡性腫瘤最高發的疾病竟然是皮膚腫瘤。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主任醫師李航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針對皮膚腫瘤如果能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多數病人不會有生命危險。
皮膚惡性腫瘤發病率較高
據介紹,從全球範圍看,無論是基底細胞癌是黑素瘤等常見皮膚惡性腫瘤,發病率都在逐年升高,尤其是在白種人中發病率與日俱增。李航説,在我國,從臨床體驗看,類似的病人也是越來越多。“在90年代的十年中,我們可能也就十幾例惡黑病例,而去年一年,我們的惡黑病例數居然達到100余例。”
李航稱,出現這麼大的差異,不一定意味著我國的發病率就顯著的增高,首先,我國廣泛開展了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規範治療,越來越多的病人在早期就來求治,而過去,這些病人並沒有到醫院去就診。其次,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社會條件的改善,從理論上講腫瘤的發生率會越來越高。
李航稱,皮膚惡性腫瘤不僅發病率比較高、累計人群比較廣,其治療效果和治療方法跟其他惡性腫瘤相比,有很多差異性。從侵襲行為上説,皮膚惡性腫瘤分為兩類,一類是連續性侵襲性生長的腫瘤,多數皮膚惡性腫瘤都是這一類型的。李航説,這類腫瘤很少發生轉移,故而只要徹底切凈腫瘤就可控。“這類皮膚腫瘤也是有轉移的可能,但是比例遠遠低於我們所熟悉的肝癌、肺癌等。”另一類皮膚惡性腫瘤則以惡性黑素瘤為代表,李航説,惡性黑素瘤具有轉移的特性,有點像肝癌、肺癌等腫瘤。針對這兩類腫瘤,則分別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李航表示,對於連續性、侵襲性生長的腫瘤,最佳治療方法是Mohs 顯微描記手術。“該手術最大特點是能夠把一個腫瘤切除下來,完整的而不是抽樣的去檢查整個腫瘤的邊界。”李航説,對腫瘤全面的檢測,真正保證了判斷這個腫瘤是否切除乾淨。“由於這些腫瘤是不具有轉移性,故而可以達到治愈的效果。”
而Mohs 顯微描記手術的第二個特點是通過描記的方法,能夠讓缺損盡可能的小一些。“惡性腫瘤多發生在頭面暴露的部位,在這些區域直接關係到人們的容貌外觀,切口小一點兒對於後面的成型修復就有極大的幫助。”
對於惡性黑素瘤的治療方法,李航則表示,要根據腫瘤的深度來擴大切除範圍,同時用慢Mohs 顯微描記手術技術去控制原發灶的邊界,上述措施對惡性黑素瘤這類的疾病能起到很好的控製作用。
診斷皮膚惡性腫瘤有很多種方法
到底如何判斷皮膚惡性腫瘤?李航表示,診斷皮膚惡性腫瘤有很多觀察指標和方法,比如從顏色上判斷,黑的、紅的、黃的、褐色的都有可能是皮膚惡性腫瘤。“例如老年人面部出現一塊紅斑,米粒大小,附著一些磷屑,這時候就要小心有沒有鱗狀細胞癌的的癌前病變——日光性角化。”李航説,這種情況往往是長期受日光累積性刺激所造成的一個誘導的惡變。“如果中老年人新出現的皮損有自發破潰,更不是好徵兆。”
李航建議,一定要對千奇百怪、各式各樣的皮膚惡性腫瘤抱有謹慎的、嚴謹的態度。對於皮膚腫瘤,一定要重視。潰瘍,短時間內有明顯變化,諸如大小的變化、顏色的變化、潰瘍的變化、周圍有小衛星灶的變化等,這些都提示著一種腫瘤發生發展的過程。
李航表示,這兩年我國影像皮膚病學技術的發展大大推動了皮膚腫瘤的診斷。例如利用皮膚鏡來分析、判斷皮膚惡性腫瘤,“對於基底細胞癌、惡性黑素瘤等這些皮膚惡性腫瘤是非常有幫助的一種無創檢查手段。”
對於皮膚惡性腫瘤的一些預防措施,李航提出的建議第一是防曬,“現在認為紫外線可以誘發皮膚惡性腫瘤,比如説一次性曬傷可能會導致黑色素痣和黑素瘤的發生,而慢性累積性損傷可能會導致皮膚鱗狀細胞癌以及基底細胞癌的發生。”李航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其他腫瘤誘發原因,包括放射線、燙傷後的斑痕、砷污染導致的慢性中毒等等,這些原因都可以造成腫瘤。“外因還需要通過內因來起到一個直接的作用,內因就是我們的基因。現在對於這些惡性腫瘤的基因研究也是非常的廣泛和深入,我想未來我們會找到一些有效的方法去診治皮膚惡性腫瘤。”
出場人物:李航,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專長于皮膚外科、皮膚腫瘤等領域的臨床、科研工作。迄今發表論文50余篇,主編或主譯著作7部,參編(譯)12部。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首都臨床特色應用研究基金等多項課題。主要學術兼職: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副總幹事,皮膚外科亞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毛髮醫學分會副會長;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美容皮膚科分會常委等。曾榮獲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優秀中青年醫師獎、被評為北京市青年崗位能手。
中國好醫生——三甲醫院科室精英系列訪談
本欄目由 贊助呈現
【第一期】協和醫院陳偉:全國30%—50%住院患者存在營養風險或營養不良
【第二期】宣武醫院張毅:未來微創手術將替代開胸手術
【第三期】潰瘍性結腸炎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北京中醫醫院正在著力攻克其復發難題
【第四期】銀屑病發病率逐年增高 清華長庚趙邑:我國正在研發前沿藥物
【第五期】專家:耳鼻喉腫瘤大可不必“談癌色變” 及時就診能夠治愈
【第六期】乳腺癌居中國女性腫瘤首位 專家:緩解壓力或能降低發病率
【第七期】腦起搏器新技術將有望攻克阿爾茲海默症等疾病難題
【第八期】我國自主研發“人工心臟” 或將打破國外壟斷局面
【第九期】中國胰腺癌五年生存率不超5% 專家:早診不及時耽誤治療
【第十期】我國瓣膜疾病構成中 風濕性心臟病佔第一位
【第十一期】40位心臟專家匯聚“醫生集團”“1+n”模式探索多點執業
【第十二期】中國50%的心血管、腦血管疾病和腎病死因源於高血壓
【第十三期】李憲倫:冠心病、高血壓和中風成為中國三大“心病”
【第十四期】中國約200萬帕金森患者 張建國:DBS手術是最佳治療手段
【第十五期】我國骨關節炎患者超1億 專家:針灸療法或能替代藥物治療
【第十六期】王少為:百對夫妻中約4、5對存在不同程度“生殖障礙”
(責任編輯: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