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當前,我國醫療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以個性化醫療、基因組學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基礎的精準醫療正在成為未來醫療的主要形態和目標。
在此背景下,中國網財經醫藥頻道推出“中國好醫生——三甲醫院科室精英系列訪談”報道,通過專訪一線醫務工作人員的創新成果,推動國家加大對醫學科研的支援力度。此為系列報道第十一期。
中國網財經8月16日訊(記者杜丁 見習記者王君)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臨床醫學上,根據房顫發作的特點,分為陣發性房顫、持續性房顫、長病程持續性房顫三大類。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心律失常科主任劉興鵬在國內首開“心內外科一站式雜交消融手術”的先河,為疑難複雜的房顫患者開闢了一條新的治療途徑。
日前,劉興鵬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持續性房顫發作時如果沒有外力干預,不會自己終止。目前該難題在醫學界還沒有找到答案,這將是他接下來要深入研究的課題之一。
我國至少有1500萬到2000萬左右的房顫病人
劉興鵬近年來主要從事複雜心律失常的機制和治療的研究,特別是在房顫以及心臟性猝死這兩方面。早搏、房顫和室顫是三大心律失常疾病,“心律失常簡單的説就是我們心臟的跳動出問題了,正常的心臟是覺察不出跳動的,如果能感覺到心臟存在的話,一般來講就是有點心跳的問題了。”劉興鵬説,心律失常在人群中特別常見 ,其中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可引起頭暈、心悸等不適症狀,導致腦卒中、心力衰竭等臨床疾病。在我國至少有1500萬到2000萬左右的房顫病人,光北京市至少就有20萬的房顫病人。
據介紹,房顫又分為陣發性房顫和持續性房顫,目前陣發性房顫已經有很好的方法治療,病人可以獲得一個很高的治療成功率。而持續性房顫如果沒有外力干預的話,會一直持續下去,“目前該難題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解決方案,這也是我特別感興趣的地方,接下來會在這方面進行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劉興鵬説。
其實早在2015年,劉興鵬就與多個學科的醫生攜手完成了首臺代表房顫治療最高水準的手術——長病程持續性房顫心內外科一站式雜交消融術。“內外科聯合作戰”的方式為持續性房顫患者帶去了曙光,“房顫患者中約有三分之二是持續性房顫”。劉興鵬説,此手術為疑難複雜的房顫患者開闢了一條新的治療途徑,對於長病程持續房顫,仍可達到讓人滿意的效果。
對於心律失常中的早搏,劉興鵬表示,絕大多數早搏是對身體沒有危害的,但如果患者的室性早搏次數每天達到萬次以上,這種情況的早搏是需要治療的。劉興鵬説,特別多的室性早搏之後會對患者心功能産生影響,長時間會出現心功能不全現象。
他表示,目前室性早搏等通過手術的辦法可以讓病人獲得根治,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病人心臟病沒有辦法做到根治,但是可以做到一個有效的緩解。比如通過心臟病介入治療,可以讓冠心病病人獲得一個很好的生活品質,對於心力衰竭病人,藥物治療加上一些器械治療,可以延緩心力衰竭病情的進展,延長患者的壽命,特別是通過持續的病人管理,可以讓病人享受到基本上接近正常的生活品質。“但前提是持續的有醫生、護士對病人進行管理,一定把這個病人管好,如果管不好,容易出現一些心臟病並發癥。”
劉興鵬説,心臟病無疑是一類非常重要的疾病,所以一旦確診心臟病,無論是心臟早搏、還是房顫、高血壓、冠心病,第一次一定要去醫院,尋求一個比較正規的、專業的建議。另外,常見的心臟病裏有一個胸痛的病狀,當患者出現胸痛的時候,雖然有很多原因,不完全是心臟病引起的,但是心臟病佔了很大一部分。“一旦有胸痛,不管什麼原因,抓緊去醫院。”
組建醫生集團 “1+n”模式探索醫生多點執業
2015年,劉興鵬聯合北京市其他六家醫院的7位知名的中青年心律失常領域專家聯合創建了我國心內科領域第一支醫生集團——“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目前集團已有40多位涵蓋各個心臟亞專業的專家。
“醫生集團實際上是一個優秀醫生的集合,我們希望能夠産生1+1>2的效果。大家互相啟迪、互相合作,能夠做一些體制內不太好開展或者不方便開展的工作。”劉興鵬説,集團合作的機構都是在一些比較偏遠的地區基層醫療機構。目前除了河北,還在上海、浙江、昆明有合作項目。
據介紹,經過兩年的探索,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形成1+n的模式,首先有一位大醫院的專家,全職走出體制,下到基層民營醫院去工作。N就是利用國家多點執業政策,一些體制內醫生在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多點執業。“這樣既能夠保證我們整個醫生的合力能夠集中釋放,同時還有一個全職專家駐守基層,保證醫療安全。”劉興鵬説,未來一兩年集團會繼續把1+N模式向外推廣,“現在收到的反饋是,很多醫院對1+N模式非常感興趣,因為這是能夠提高他們學科建設的一個方法。”他表示,未來兩三年,根據情況發展,可能會建一所哈特瑞姆心臟醫生集團旗艦店醫院或者是一個手術中心等。“希望把一些最好的醫療理念、醫療模式在集團進行打磨、實驗。摸索好了之後再進行推廣。”
據介紹,目前與哈特瑞姆心臟集團合作的基層醫療機構都設立了一個專門機構“隨訪護士”。就醫的病人無論是預約住院、出院之後的管理都會有專門的人員進行管理。“從這個角度講,雖然跟國外還有些距離,但是跟體制內醫院相比,我們做了一點進步,因為病人的反饋是很好的。”劉興鵬説,設立這麼一個紐帶的角色,就是要把病人和醫生、醫院聯繫起來。
出場人物:劉興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心律失常科中心主任。曾先後在德國、法國等多個世界領先的心律失常中心進修學習複雜心律失常的電生理機制及導管消融治療。
曾先後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北京市衛生局215人才工程、北京市科技新星等多項人才培養項目;完成及正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首都醫學發展基金項目等多項研究課題。
近年來主要從事複雜心律失常的機制和治療研究,臨床尤其擅長房顫、室速等的導管消融治療及心力衰竭/心臟性猝死的植入式心臟電子裝置(CRT及ICD等)治療。
中國好醫生——三甲醫院科室精英系列訪談
本欄目由贊助呈現
【第一期】協和醫院陳偉:全國30%—50%住院患者存在營養風險或營養不良
【第二期】宣武醫院張毅:未來微創手術將替代開胸手術
【第三期】潰瘍性結腸炎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北京中醫醫院正在著力攻克其復發難題
【第四期】銀屑病發病率逐年增高 清華長庚趙邑:我國正在研發前沿藥物
【第五期】專家:耳鼻喉腫瘤大可不必“談癌色變” 及時就診能夠治愈
【第六期】專家:乳腺癌居中國女性腫瘤首位 專家:緩解壓力或能降低發病率
【第七期】腦起搏器新技術將有望攻克阿爾茲海默症等疾病難題
【第八期】我國自主研發“人工心臟” 或將打破國外壟斷局面
【第九期】中國胰腺癌五年生存率不超5% 專家:早診不及時耽誤治療
【第十期】我國瓣膜疾病構成中 風濕性心臟病佔第一位
(責任編輯: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