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4月28日訊(記者 胡雨)離新三板第三次分層啟動只剩5天時間。
4月23日全國股轉公司下發通知,自5月2日起正式啟動2018年市場分層調整工作,擬進入創新層的掛牌公司應當最遲于4月27日前公開披露《分層管理辦法》第7條規定的相關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全國股轉公司特別強調,無論是擬進入創新層還是維持創新層,掛牌公司合格投資者人數均不得少於50人,且都應設立取得資格證書的董事會秘書並作為公司高級管理人員。
作為新三板的核心制度之一,分層制度在經歷兩年的運作之後於2017年底迎來了深層次改革,今年的分層也是改革後首次分層。中國網財經記者走訪發現,對於是否晉級創新層,多數受訪企業均表現出順其自然的態度,積極性並不高;而對於今年創新層數量,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可能還會有較大變動,總數較去年或有減少。
創新層數量或減少至800家
2016年6月新三板首次分層共篩選出953家創新層企業,2017年這一數字增至1329家。隨著新三板步入萬家時代,分層制度開始暴露出不契合市場發展的問題。
在2016年的分層管理辦法中,全國股轉公司從凈利潤、營收、市值等三方面劃定了企業入選創新層的三大標準及維持標準,然而從實踐效果來看,創新層準入條件中部分標準設定不盡合理,而維持條件偏重於財務指標或者做市市值,可能導致創新層公司“大進大出”,增加市場操作風險和公司監管的難度,此外創新層公司的股權結構差異較大,公眾化水準參差不齊,制約了在股票交易等方面實施差異化制度安排。
針對上述問題,全國股轉公司在分層改革中對原有標準進行了針對性的調整,簡而言之,全國股轉公司在創新層準入條件中調低了凈利潤指標,提高了營收指標,新增競價市值指標,同時將“合格投資者人數不少於50人”、“最近12個月融資額不低於1000萬元”設置為共同準入標準;在維持條件中取消了原有的硬性財務標準,而改為以合法合規和基本財務要求為主。
不難看出,新版分層管理辦法在降低原有財務性標準的同時提升了對企業的合規性要求,對此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表示,分層標準調整的初衷是想促進新三板優質企業增加交易活躍性,並提升公眾化程度,看起來標準的調整並不是很大,但對於市場的影響還是不小的。對於2018年的分層結果,他預計會和前兩年有本質不同,創新層企業變動仍會較為頻繁。
在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諸海濱看來,未來創新層公司的公眾化程度整體將大幅提升,創新層企業的融資、交易功能或將得以釋放。“目前新三板市場正金字塔型的結構明顯,新三板培育細分領域龍頭特色公司服務作用將逐漸發揮。”
對於2018年創新層企業數量,諸海濱推測可能會有58家基礎層公司被調入創新層,另有約560家公司或因股東數量不足被調出創新層,調層後創新層規模或將達到800家左右。
持證董秘不難 補充合格股東數不易
在2017年底就分層制度改革答記者問時,全國股轉公司表示為引導和鼓勵創新層公司提高公眾化水準,此次分層改革將“合格投資者人數不少於50人”前移至創新層準入環節中。
從維持條件變為準入條件,這對於許多股權集中、股東數量偏少但業績尚優的新三板公司而言無疑是不小的難度,因此市場上出現不少通過二級市場買入的方式幫助企業增加合格投資者人數的仲介機構。
某合格投資者俱樂部負責人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掛牌公司對於補充合格投資者人數的需求很大,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並不容易:“不少創新層企業經營狀況很糟糕,加上前幾年出現壞賬,投資者現在缺乏足夠興趣。”
南北天地董秘崔彥軍對記者表示,合格投資人是否構成障礙,要視企業對創新層的積極性而定。“企業可以通過互助或者市場仲介機構來完成,要滿足50人合格投資者的標準有很多途徑,但若企業認為創新層未來可預期紅利對己吸引力不夠大,企業便不太願意去補充股東人數。”
對於合格投資者50人的數量要求,有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還是太高。“由於預期政策落空以及市場交易不暢,大部分企業自身股東數量不夠,還需通過拼湊才能達到50人要求,這肯定是不合理的,因此今年創新層企業數量可能比去年還得下降不少,期待通過創新層擴容再推出改革措施的預期可能會落空。”
除了合格投資者人數,新版分層管理辦法還明確要進入創新層或者保住創新層資格,掛牌企業需設立董事會秘書並作為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董事會秘書取得全國股轉系統董事會秘書資格證書,若創新層企業連續三個月未能聘用持證董秘,公司將被直接調至基礎層。
據中國網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因為缺乏合格董秘已有13家掛牌公司被剝奪了創新層資格,目前仍有超過20家創新層企業未聘用持證董秘。但崔彥軍告訴記者,目前沒有通過董秘考試的企業並不多,招聘持證董秘對企業並不是難事。
預期紅利屢落空 創新層吸引力是否依舊?
自從2016年首次分層以來,創新層企業一直被市場各方寄予厚望,坊間普遍認為創新層企業有望率先體驗差異化配套制度,享受資本市場更多紅利。然而兩年過去了,因為各種原因市場預期屢屢落空,不少掛牌企業的心態也開始發生變化。
飛天經緯董秘閆海濤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由於業績穩定股東數量足夠,公司今年保住創新層資質並不是難事,公司無需刻意努力,不過對部分創新層企業而言,是否保層成為了一件尷尬的事情。“保層就要補充股東人數,就要增加成本;不保層又擔心萬一齣臺新政策,肯定是首先針對創新層企業,公司又不願錯失良機。”
某掛牌企業董事長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公司由於即將啟動IPO計劃,因此是否入選創新層並不是特別在意,公司股東對於是否要補充合格投資者人數也持無所謂態度。不過他個人表示,即使沒有IPO計劃,公司也會謀求被上市公司收購而非一定進入創新層。
隨著IPO審核持續提速,新三板企業過會數量明顯增加,申報IPO的新三板企業數量也水漲船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創新層的吸引力。然而隨著發審委審核趨嚴,2018年新三板企業過會率明顯下降,是否要再衝擊創新層也讓不少企業開始犯難。
崔彥軍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現在企業擬IPO熱情下降了很多,加之市場預期政策多次落空,因此大部分企業對於是否要衝層保層保持著順其自然的態度,積極性並不高。“看不到好處的話企業可能傾向在基礎層先觀察政策,如果進入創新層意義不大便不太有積極意願了。”
儘管預期制度遲遲未落地,但在分層制度改革答記者問時,全國股轉公司表示下一步將漸次推進股票發行等方面的制度創新,積極拓展市場服務,從某種程度上似是指明瞭改革的方向。
採訪中付立春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儘管市場消極情緒蔓延,但對於今年分層他還是有所期待。“企業的心態還是比較急切的,但新三板深化改革需要時間不能一蹴而就,分層後也需要穩定和觀察。現在引入不連續集合競價從效果來看不是特別明顯,未來在發行層面和引入增量流動性上可能會有所突破。”
(責任編輯: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