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中國作協舉辦“歡迎港澳作家回家”活動

發佈時間:2024-04-02 11:03:36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陳圓圓 | 責任編輯:姜一平

中國作協舉辦“歡迎港澳作家回家”活動

暢談文學創作感受時代脈搏

本報記者 陳圓圓

3月的北京,春光明媚,綠意萌動。一場文學的對話,同樣生機盎然。

3月29日到31日,中國作家協會“萬水千山總是情——歡迎港澳作家回家”活動舉行,40余名來自香港、澳門的作家和文化界人士通過文學暢談、創作研討、名家對話、文化之旅等活動,深化交流,增進情誼。

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介紹,近年來,港澳與內地作家的交流日益密切。開掘富有地域特徵的本土文化,記錄一個時代的波瀾壯闊,展現一個時代人們的精神面貌與心靈世界,正在成為廣大作家的共同追求。“當下文學發展呈現出全新的面貌,我們可以在一部作品中看到各類不同的元素,比如傳統與現代、流行小説元素和嚴肅文學主題,這就是交融的體現。”閻晶明説。

“戲劇和文學的共同特點是講故事,文學可以用更廣的視角,戲劇創作則受限于一定的時空。”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副會長兼作家專委會主任穆欣欣觀察到,演藝新空間是戲劇發展的新趨勢,“新的戲劇模式不僅要營造沉浸式體驗,更需要有文化內涵作為支撐,以戲劇的當代表達回應觀眾的當代審美。”

當前,短視頻受眾頗廣,人工智慧迅速發展,文藝創作該如何適應時代發展?

“無論哪個時代,人們都需要深度的閱讀和思考。技術賦能會讓文字與影像的結合更具魅力,影視作品往往會激發人們進一步去了解文學作品。”國家廣電總局港澳臺辦公室副主任燕旎説。

談及今年初《人民文學》雜誌走進直播間的嘗試,《人民文學》副主編徐則臣表示,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文學期刊面臨轉型。“以前我們的工作在文章刊發後就結束了,現在除了做好‘上游’的編輯出版工作,還要關注文學IP各類形式轉化的‘中游’和‘下游’,讓更多優秀文學作品走向讀者。”徐則臣説。

近年來,“外賣詩人”等普通人的詩歌作品在網路走紅,進入大眾視野。《詩刊》副主編霍俊明説,為適應時代變化,2024年全新改版的《詩刊》雜誌開設了“數字詩界”欄目,從新媒體平臺發現更多的優秀詩人。

此次活動是“作家朋友,歡迎回家”中國作家協會作家活動周今年的首場活動。近年來,中國作協聯合港澳作家組織、文學和文化機構,通過作家互訪、舉辦作品朗誦會、推出紀念專輯、開設文學營等多種形式,密切香港、澳門與內地文學交往,深化交流合作。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張宏森表示,“希望大家無論走到哪,都不要忘記中華文明之根,到祖國各地多走走、多看看,博採眾長、兼收並蓄,以自己的書寫感受時代脈搏,見證港澳發展、祖國繁榮的社會圖景,以更加鮮活的創作參與到新時代文學創造的偉大實踐中來。”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02日 11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