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紫禁城與凡爾賽宮”展開幕 200件精品文物亮相

發佈時間:2024-04-01 22:09:0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蘇向東 | 責任編輯:姜壹平

展覽現場   攝影 中國網記者 蘇向東

中國網4月1日訊 (記者 蘇向東)“紫禁城與凡爾賽宮——17、18世紀的中法交往”展1日下午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開幕。

作為中法文化旅遊年的重要項目,展覽通過約200件文物精品,展現百年間中法兩國的政治交往史和文化交流史。展品涵蓋瓷器、書畫、琺瑯、玻璃器皿,以及古籍善本等。

展覽共分“龍與百合花的相遇”、“紫禁城中的法國風景”、“凡爾賽宮的中國時尚”三個單元。

龍是中國人獨特的文化創造和精神標識,百合花是法國王室的標誌,龍與百合花的相遇源於1688年。這一年,法王路易十四派遣的國王數學家到達北京,得到康熙皇帝的接見,正式開啟了中法間的政治交往和文化交流。中法之間的交往呈現出兩國宮廷始終高度關注積極推進、以科學和藝術交流為主旨、以服務清宮的耶穌會士為溝通橋梁的特點。中國古代文化經典與歷史著作的西傳,促成了法國近代漢學的誕生。

法國銅鍍金殼開光人物像懷錶  17世紀 故宮博物院藏  攝影 中國網記者 蘇向東

故宮博物院藏17世紀法國銅鍍金殼開光人物像懷錶,是該展最為矚目的一件文物。表殼中央用鬱金香花圍出圓形開光,開光處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頭像。琺瑯二針表盤,表盤中心描繪金色百合花圖案,為法國王室標誌。打開機芯,可見擺輪保護罩上鏤雕著一條中國式五爪金龍。據介紹,此件懷錶極有可能是路易十四贈送給康熙皇帝的禮物,是兩位帝王之間交往的重要物證。

青釉香水瓶 清乾隆 景德鎮(1735–1796) 凡爾賽宮與特裏亞農宮國立博物館藏

隨著中西交往的深入,大量中國物品輸送歐洲市場,諸多法國王室成員和政要成為中國藝術品的收藏家。同時,法國對從中國進口的物品進行裝飾和改造,以適應自身的審美需求。

凡爾賽宮與特裏亞農宮國立博物館藏“清乾隆青釉香水瓶”是收藏與改造的代表性文物。據悉,此香水瓶是現存唯一一件經鑒定屬於路易十五的中國瓷器。該香水瓶的瓷質瓶身産自中國。傳至歐洲後,由巴黎鑄造匠將其頂部、口沿及底座用洛可可風格的銅鍍金飾件加以裝飾,使其呈現出噴泉一般的形狀。飾件包括貝殼、蘆葦、天鵝、鰲蝦等元素,表達“水”的主題。18世紀中葉,人們習慣為中國瓷器配上鍍金青銅附件,使瓷器更符合精緻的法國品味。

淡紫地彩繪描金風景人物圖蛋形瓶  凡爾賽宮與特裏亞農宮國立博物館藏  攝影 中國網記者 蘇向東

彩繪描金風景人物圖成套瓷茶具(1774年) 凡爾賽宮與特裏亞農宮國立博物館藏  攝影 中國網記者 蘇向東

17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是中法宮廷間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是法國王室及其宮廷對中國文化興趣最為濃厚的時期。大量中國工藝品和書籍進入法國宮廷和貴族的收藏視野,引發了以凡爾賽宮為中心波及歐洲的“中國風藝術”創作風潮。法國宮廷保存了大量來自中國的物品以及法國本土創作的中國風藝術作品,成為了解此一時期中法關係和藝術交流的重要物證。同時,在遠隔萬里之外的中國宮廷,自路易十四派出“國王數學家”來華以後,大量法國耶穌會士東來,很多法國人長期在此服務,他們對清代宮廷在科學、藝術、建築、醫學、地圖編繪等諸多領域産生了重要影響,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乾隆末年。

清乾隆十駿馬圖冊  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繪圖儀器   故宮博物院藏  攝影 中國網記者 蘇向東

展覽中的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十駿馬圖冊,為法國傳教士畫家王致誠所作,是目前已知唯一帶有其署款的作品。全冊所繪十匹駿馬,皆為乾隆帝坐騎。圖中駿馬造型準確,體態生動,用筆工致細膩,賦色清新明快,展現了王致誠高超的寫實能力與繪畫技巧。

該展覽由故宮博物院和凡爾賽宮殿﹑博物館及國家園林公共機構聯合主辦。展覽將持續至6月30日。

圖為展出的精品文物  攝影 中國網記者 蘇向東

圖為展出的精品文物   攝影 中國網記者 蘇向東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