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寫戲歸根到底是聚焦於人

發佈時間:2024-03-27 09:59:05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徐棻 | 責任編輯:姜一平

原標題:寫戲歸根到底是聚焦於人

寫戲要聚焦于“人”,力求劇中人都是內心豐富、情感真實、生動活潑、個性鮮明的“這一個”。這樣,作品才有可能展現閃爍著現代思想光芒的人文關懷,才有可能流傳久遠。

為了打動台下的人,就要寫好臺上的“人”。為了寫好臺上的“人”,就要關心生活中的人。劇本上的文字,能夠令演員、導演等一系列戲劇創作産業鏈上的工作者付諸實踐,創造出活靈活現立於舞臺之上的人,才是合格的。

編劇下筆之前須想到舞臺上的“兩種人”:第一是作品中的人物,第二是上臺表演的演員。在文本與舞臺兩個層面創造栩栩如生的人物是編劇的責任。

先説作品中的人物。劇本屬文學範疇,“文學就是人學”,寫好了一個或幾個人物,就可以反映出一個時代的風貌、一個社會的狀況。文學需要創造活生生的人物,劇本自然也不例外。

劇作者要關注的,首先是“人”,寫好了“人”,就寫好了戲。為了打動台下的人,就要寫好臺上的“人”。為了寫好臺上的“人”,就要關心生活中的人。寫古人也需了解今人,因為人性人情相通,寫古人的戲也是演給今人看的。

“情節是人物性格的歷史”。情節如樹之主幹,細節如幹上枝葉,如果只有情節而缺乏鮮活的細節,人物會因為簡單而不可信,戲也會枯燥乏味。有情節又有豐富的細節,人物才會活絡生動、劇作才會有情有趣。劇本中的人物,特別是主要人物,都應有鮮明的個性。其個性還要隨著矛盾的發展、事件的變化而發展變化。試看古今中外文學名著中的人物,無一例外都有紮實的情節支撐和豐富的細節描寫。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林黛玉、賈寶玉、劉姥姥,覺慧、覺新、鳴鳳,駱駝祥子、虎妞……這些形象哪個不性格鮮明?哪個身上沒有鮮明的時代印記?

歸根結底,寫戲要聚焦于“人”,力求劇中人都是內心豐富、情感真實、生動活潑、個性鮮明的“這一個”。這樣,作品才有可能展現閃爍著現代思想光芒的人文關懷,才有可能流傳久遠。

概念空泛的人物、虛假的故事、空洞的説教創造不出好看的戲,只會把觀眾推得更遠。編劇行文落筆時,目的不是要奔向一個既定的主題,而是奔向一個個活生生的、自己“認識”的“人”。要去尊重他、關懷他,同情他的命運,為他鳴不平,苦他所苦、樂他所樂。當這個“人”在作品中栩栩如生時,作品的主題會自然顯現,作品也就此完成。

劇本完成之後,付諸演出實踐,也就到了我們要談的第二點,所謂下筆前就要想到的“臺上的人”,即演員。編劇要懂得舞臺和表演,要為演員著想。如果只是寫好了文本中的“人”,那麼劇本只是文學作品,只有編劇所寫在劇本上的內容,能夠令演員、導演等一系列戲劇創作産業鏈上的工作者付諸實踐,創造出活靈活現立於舞臺之上的人,劇本才是合格的。

不同的劇種有不同的特點,而戲曲人物還有行當之分,演員還有“四功五法”基本功的高低優劣。我有一個戲,在作為川劇演出時,我寫的劇本提供給演員的動作就多些,唱就少些,因為川劇非常注意表演程式和身段技巧,常常唱、做、念、打、舞融為一體。換作以唱見長的評劇時,我就在劇本中規定演員用唱表達情感比用動作多些。我還曾有一個戲,初演時,小生基本功好,花旦唱功好。我在劇本中就儘量把可以用動作表現的情緒提供給小生,而多寫好詞讓花旦去演唱。後來重排此劇,換了一批演員,花旦是個“全能型”演員,那我就改寫一番,把唱做念舞更多地集中在花旦身上。

在很多情況下,編劇創作時還不知道哪個劇團哪個人會演自己這個戲中的哪個角色,就先按戲劇的常規,按人物性格的必然去佈局臺上演員的唱做念打(舞)。從這佈局的藝術手法,便也可見編劇水準的高低。

我剛到成都市川劇院工作時,前輩就告訴我,戲曲編劇一定要懂戲曲舞臺。我採取了一個笨辦法:背戲。抗戰後的陪都重慶,話劇盛行,我的大哥還當過話劇的“演出者”(今之出品人)。因此,十三四歲的我幾乎每晚看戲,竟背下了《天國春秋》《日出》《風雪夜歸人》等劇的全部臺詞,記下了每個角色的動作表情,于無人處獨自模倣。我就這樣初識了舞臺,初學了表演。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期,是古典戲曲的鼎盛時期。劇院每晚有演出,週日和節假日還要加演日場。若有心學習,機會很多。我一場不落地反覆看那些精彩的摺子戲。看時,用心記下其舞臺調度,然後問自己“為什麼”這樣調度,同時記下演員的動作表情,不斷品味甚至模倣。我用少年時的“背戲法”,去體會戲曲舞臺和戲曲表演,再輔以讀書學習,勤加請教,便逐漸明白了戲曲的基本美學和表演的基本規律。

對文學專業出身、沒有舞臺曆練的青年編劇來説,熟悉舞臺、懂得演員表演,應是第一課。只有懂得了舞臺和表演,下筆時才能在胸中了然場景安排,看得見自己筆下的人物在舞臺上將是什麼狀態;才能在寫作中提供適合演出的舞臺空間,也會給演員提供表演的用武之地。這樣寫出的戲,演員喜歡演,劇團喜歡排,觀眾也喜歡看。

戲曲是中華民族自己創造的藝術瑰寶,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戲曲在國外的演出,傾倒過無數外國觀眾,謝幕時,他們常常激動得又是跺腳又是鼓掌,演員們往往十多分鐘下不了臺。在各類文藝形式繁榮發展、多元藝術並存的當今,以戲曲為代表的中國戲劇正在並將繼續創造新的輝煌,這對我們編劇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中國戲劇人當擁有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去細緻、真實地描摹時代的奮進、人民的喜悅。

(作者:徐棻,係著名劇作家,“中國文聯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