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世界戲劇日慶典:在舞臺上看見彼此

發佈時間:2024-03-29 11:17:00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高凱 曾玥 | 責任編輯:和海佳

中新社廊坊3月29日電 (高凱 曾玥)1961年,國際戲劇協會創立世界戲劇日。此後,每年的3月27日便成為世界各地戲劇界人士望見彼此,攜手共慶的日子。


從伴隨新科技出現的全新戲劇形式,到各地綿延至今的戲劇傳統;從創作中的互融互通,到在對方的場域中再次發掘自我,在中國廊坊舉行的2024年世界戲劇日慶典活動上,來自世界各地的戲劇人講述各自的故事,成為彼此的觀眾。正如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所言,戲劇藝術就像水,在世界範圍彼此相通,流動不止。


在這一年的世界戲劇日慶典中,戲劇藝術之新姿最直觀的體現是一座城。


從各式室內劇場,到108個情景空間及室外劇場,此次慶典中的戲劇工作坊等活動設在“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在這一被各國戲劇人嘆為“如夢似幻”的新型戲劇之城中,眾多劇場表演融合藝術與技術,從不同視角出發,以中國審美講述人們心中的“紅樓夢”。


在高科技的加持下,幻城裏的戲以情景和裝置完成對故事氛圍和人物背景的主要描摹。在深耕話劇舞臺幾十年的濮存昕看來,“這裡以沉浸式的情景助推了觀眾的共情,演員不再是最主要的創作者,其實是一種戲劇的工業化,因為不需要特別的排練,是一種全新的戲劇形式。”他認為,對於戲劇藝術而言,豐富的表現形式值得歡迎和鼓勵,“多姿態恰是生命力的展現”。


對此,國際戲劇協會世界戲劇大使雷米·波尼法索持相同觀點,“戲劇是一個不斷革新和更新的動態過程。”


而為了保持越劇這一中國傳統劇種的生命力,多年來,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茅威濤可謂不遺餘力。由她擔任藝術總監的創新環境式越劇《新龍門客棧》在將近一年的時間內火遍全國,圈粉眾多本不了解越劇的年輕觀眾。茅威濤表示,幾十年來,如何與時代相融始終是眾多越劇人的追求。在求新的同時,她亦強調守住自身藝術根脈的重要性,“我們的表達方式,永遠是從中國戲曲最傳統的四功五法而來,是從我們中國傳統的戲劇精神中來。”


創新與守正之外,戲劇的生命力還在於“流動”中的互交互融。


國際戲劇協會2011年世界戲劇日獻辭人、戲劇教育家傑西卡·卡哈娃認為,本質上,戲劇之旅承載了一種承諾,即在不同人群之間促進共情、理解和團結。戲劇創作者應認識到,各種文化背景的複雜細微差別能在打造出色作品中起到核心作用。通過深入挖掘豐富多樣的文化,戲劇人可以巧妙地編織起與不同觀眾達到深刻共鳴的敘事和表演,促進有意義的連接和對話。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在圓桌論壇中呈現給慶典的觀點是,好的戲劇故事所具有的情感力量,激發出來的藝術想像,足以跨越文化、種族障礙,成為文明交流、溝通世界的工具。在守正創新的基礎上,聚焦人類共同境遇和共通情感,是戲劇作品成功實現跨文化溝通的創作準則。


在廊坊,國際戲劇協會總幹事托比亞斯·比昂科尼説:“戲劇屬於每一個人。”“它涵蓋了戲劇的各種形式——傳統的、創新的、實驗性的——在文化多樣的環境中演出,為觀眾提供選擇不同體驗的自由。”與此同時,“談及‘戲劇’,我們不僅是指各種形式的戲劇表達,更是指世界各地悠久的文化遺産。我們強調的是不同文化身份的融合,這不僅豐富了我們身邊的世界,也使得舞臺上的世界更加多元。”


在廊坊,戲未央,水在流。一切正如挪威劇作家、2023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約恩·福瑟為此番世界戲劇日撰寫的獻辭所言,“藝術並不是通過消減差異而使不同的事物同質化,恰恰相反,藝術是讓我們去欣賞和了解那些與我們不同的、陌生的或外來的事物。”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