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創作深入展現中華文化內涵(堅持“兩創”·關注新時代文藝)
王晶
核心閱讀
對中國動畫創作者來説,如何再續輝煌,在世界動畫藝壇上自信推出中國動畫藝術精品,以中國風格引領創作風尚,是重要課題
今天的中國風動畫更注重從當下的社會現實、審美旨趣和技術條件出發,厚植中國風格的文化內涵,更好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重視發展民族化的藝術內容和形式,繼承發揚民族民間文學藝術傳統,拓展風格流派、形式樣式,在世界文學藝術領域鮮明確立中國氣派、中國風範。”近年來,一批取材傳統文化的國産動畫電影相繼問世,在觀眾口碑和票房收益兩方面屢創佳績。這個暑期檔,《長安三萬里》以瑰麗光影再現千古詩情,《茶啊二中》以有趣畫風講述校園故事,兩部作品引發的觀影熱潮再一次展現了中國動畫的藝術創造力和市場號召力。百年中國動畫在新的技術條件下,在新一代創作者手裏,正向著彰顯中國氣派、中國風範的目標不斷前進。
走好提質升級的精品化之路
近年來,有關部門出臺多項政策舉措,為中國動畫産業發展提供保障。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入和消費結構的優化,引導動畫産業提升品質效益,勢在必行。統計顯示,從2012年到2022年,中國動畫産值持續增長。截至目前,國産動畫電影票房排名前20部均為2015年以後上映的影片。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動畫市場增長速度最快、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之一。新時代中國動畫由規模增長走向提質升級,成效顯著。
在作品類型上,既有《熊出沒》等以兒童為主要受眾群,類型元素豐富、角色鮮明活潑的影片,也出現了許多面向全年齡段受眾的動畫作品。在題材內容上,既有《白蛇:緣起》《姜子牙》《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楊戩》等經典神話的故事新編,在想像力的馳騁中展示中華審美風尚,也出現了不同方向的突圍探索。如《長安三萬里》探向歷史長河,以歷史人物和文學經典作為創作對象;《我們的冬奧》嘗試當代題材,展現現實關懷;《深海》深入情感世界深處,探索藝術療愈功能。
品質提升的背後是技術進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三維數字動畫全面登上動畫舞臺,動畫工業的技術密集型特性日益凸顯,龐大的素材數據庫和各式各樣的製作軟體應運而生。中國數字動畫産業也在技術層面強筋健骨,發力三維數字動畫長片製作。伴隨著建模、渲染、運動引擎等電腦圖形技術的自主研發,中國動畫在美術設計、造型設定、運動表現等方面,逐漸達到世界一流水準。技術進步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讓觀眾們讚嘆驚呼的動畫“名場面”越來越多。如《長安三萬里》中,詩人們在碩大的鯤鵬陪伴下從黃河暢遊至銀河,壯觀呈現李白名篇《將進酒》的“詩中世界”。再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山河社稷圖”,內有大千寰宇、山川河岳、日月星辰、飛禽走獸,恢弘而又逼真,令人大開眼界;《深海》中的“劈海”鏡頭,特效師做了15個月之久,以粒子水墨的形式把繽紛絢爛、波濤翻滾的大海景象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回應觀眾的熱忱期待
從《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放映時觀眾的自發宣傳,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創造的50億多票房奇跡,再到《長安三萬里》觀影廳裏大人小孩齊聲背誦古詩的熱情互動,中國觀眾以特有的熱忱與激情對待國産動畫,這背後折射了人們對“國漫崛起”的期待。
這種期待和中國動畫傳統有關。上個世紀《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山水情》等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經典,成為幾代中國觀眾的集體記憶。來自文人畫、敦煌壁畫等的形象造型,水墨動畫、剪紙動畫等形式語言,京劇、皮影戲等動作效果,虛實相生、自然天成等意境呈現,構成了中國動畫最具辨識度的藝術特徵,也讓動畫電影“中國學派”享譽海外。對中國動畫創作者來説,如何再續輝煌,在世界動畫藝壇上自信推出中國動畫藝術精品,以中國風格引領創作風尚,是重要課題。
這種期待和青年創作、接受群體有關。80後、90後、00後等青年群體,從小接受中國傳統動畫的熏陶,長大後又深受國際動漫文化的影響,多元視角讓他們對動畫藝術本體和中國動畫風格有更多體悟。青年人在成長過程中親身感受到國家的飛速發展,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日益強烈,因而更加關注中國動畫取得的進步,逐漸成長為動畫創作和消費的主力軍。
這種期待也和日漸發展的産業生態有關。如今,動畫産業逐漸形成跨越地理空間的産業集群,以市場化方式促進資源合理配置,有效提升了創新效率。數字化浪潮的到來,進一步打通了動畫、影視、遊戲等內容之間的技術邊界。真人電影《流浪地球》採用大量動畫特效,劇集《夢華錄》運用前置特效、動態預演、實時渲染等動畫技術……動畫正成為影像表達的技術基礎,被廣泛運用於電影、遊戲、虛擬直播等領域,在數字時代大展身手。
厚植中國風格的文化內涵
隨著越來越多動畫創作者從豐富的中國神話以及傳統文化典籍中汲取靈感、尋找素材,中國風動畫再次成為醒目的創作方向。在繼承上世紀動畫電影“中國學派”探索民族形式與民族風格的經驗基礎上,今天的中國風動畫更注重從當下的社會現實、審美旨趣和技術條件出發,厚植中國風格的文化內涵,更好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
從擷取元素到提煉精神,深入展現中華文化內涵。近年來,中國動畫不再滿足於中國元素的拼貼,而是在造型、敘事、運動表現、音畫關係等多個維度上圍繞文化內涵形成合力。如《長安三萬里》中,中國元素不僅在唐詩、唐俑、相撲、胡旋舞、《照夜白圖》等經典元素中獲得表現,更是在飄逸灑脫的李白與沉鬱渾厚的高適這兩個人物故事線中織就,最終呈現唐代歷史文化的恢弘氣象。越來越多動畫創作者從中華美學講求的托物言志、凝練節制、形神兼備中汲取精神養分,沉澱在動畫語言與動畫形象中,深入展現中華氣韻和中華審美。
找到共鳴點,讓傳統形象走進當代人內心。中國風動畫是傳統的也是現代的,對傳統題材的演繹歸根結底還是要找到與當下觀眾的共鳴點,賦予其契合時代的表現形式和思想內涵。《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通過故事新編和角色重塑,賦予孫悟空、青蛇、哪吒這些動畫形象更多時代感,他們的經歷故事、所思所想與當代人的生活、情感和價值追求有著深層關聯,因而更能喚起共鳴共情。
走出題材舒適區,開拓中國故事的世界視野。動畫與神話、幻想等題材具有天然的親和性,但中國風動畫不能僅僅局限于對傳統經典故事的挖掘。矚目未來,中國動畫在開掘傳統文化寶庫的同時,要更加關注當代中國人的生活,講述植根于中國土壤的時代故事,展現中國式現代化圖景。面向世界,中國動畫也應嘗試“世界故事、中國講述”,讓世界文化的優秀元素為我所用,通過講述全人類共通的故事,在更大的舞臺上綻放魅力。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28日 20版)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