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句是古詩創作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由兩人或多人各吟一句、一聯或多句合作成篇。相傳始於《柏梁詩》,在唐代非常流行。韓愈和孟郊合作了大量聯句詩,創新了聯句規則,推動了聯句詩的發展,留下了文壇上的一段佳話。
孟郊比韓愈大17歲。792年,兩人一起考進士,韓愈榜上有名,孟郊名落孫山。韓愈寫詩安慰:“長安交遊者,貧富各有徒。親朋相過時,亦各有以娛。陋室有文史,高門有笙竽。何能辨榮悴,且欲分賢愚。”孟郊黯然離開長安,韓愈又寫《孟生詩》相送,開篇便説:“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嘗讀古人書,謂言古猶今。”結尾寄予厚望:“既獲則思返,無為久滯淫。卞和試三獻,期子在秋砧。”他寫這首詩的目的,不僅是安慰孟郊,更是在京城為孟郊揚名。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人,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譽。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德清)人。他兩試進士不第,796年中進士時已46歲,後被任命為溧陽縣尉。他對這個職務心有不甘,便放跡林泉。縣令請了別人代他行使職權,稱“假尉”,把孟郊的薪酬分一半給“假尉”,孟郊就更落魄了。後經河南尹鄭余慶推薦,任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晚年多在洛陽度過。814年鄭余慶為興元尹,奏孟郊為興元軍參謀,孟郊欣然前往,卻暴疾卒于旅途,終年64歲。孟郊有“詩囚”之稱,與賈島並稱“郊寒島瘦”,他的代表作《遊子吟》家喻戶曉,感動了無數人。
韓愈與孟郊情深意篤,詩歌主張和詩風接近,相互欣賞,交往密切,唱和很多,成為“韓孟詩派”創始人,有“孟詩韓筆”之譽。
孟郊一生不得志,生活貧困,韓愈總是在物質上、精神上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心。孟郊每有挫折,韓愈總是詩文相勉。798年2月,韓愈作《醉留東野》,全詩令人動容:“昔年因讀李白杜甫詩,長恨二人不相從。吾與東野生並世,如何復躡二子蹤。東野不得官,白首誇龍鐘。韓子稍姦黠,自慚青蒿倚長松。低頭拜東野,願得終始如駏蛩。東野不回頭,有如寸筳撞巨鐘。我願身為雲,東野變為龍。四方上下逐東野,雖有離別無由逢。”韓愈也是心氣高傲的人,從不輕易讚許別人,但對孟郊,則願意“低頭拜東野”。他把自己和孟郊的關係,定位成李白與杜甫的關係,可見韓愈早就有與孟郊一起稱雄詩壇的願望。
韓愈還寫過《與孟東野書》《送孟東野序》,廣為傳頌。“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便是其中的核心思想。韓愈為孟郊“鳴”,也為自己“鳴”。
“韓孟”聯句,堪稱“珠聯璧合”,806年是兩人聯句的高峰期,流傳至今的有14首之多。這一年,韓愈剛剛從貶謫地蒙召回長安,兩人久別重逢,經常聚會吟詩。
“韓孟”最長的《城南聯句》(806年9月),達154聯,每人77聯。《城南聯句》在聯句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因為他們首創了“跨句聯法”。韓愈先作第一句,孟郊作第二、三句,接下去韓愈作第四、五句。如此迴圈,最後韓愈以一句結尾。此前聯句,都是每人各自成聯,不管作二句或四句,對偶由各人自己結構。韓愈改為從第二句聯起,另一位就必須先對上句,然後作下一聯的上句,留給對方去找對句。這就有了“承上啟下”的妙處,使得聯句更加連貫自然。
當然,“韓孟”也有不少每人一聯的聯句創作,如《遣興聯句》(806年),孟郊出首聯:“我心隨月光,寫君庭中央”,韓愈接第二聯:“月光有時晦,我心安所忘”。接著交替進行,全詩共12聯,最後兩聯是:“殷鑒諒不遠,佩蘭永芬芳”(郊)。“茍無夫子聽,誰使知音揚”(愈)。《贈劍客李園聯句》(806年)也是如此,全詩10聯,孟郊起,韓愈收。頗為精彩的有中間兩聯:“太一裝以寶,列仙篆其文(郊)。可用懾百神,豈惟壯三軍(愈)”。
還有每人兩聯,或每人一聯的律詩、絕句。如《有所思聯句》(806年):
相思繞我心,日夕千萬重。
年光坐婉娩,春淚銷顏容(郊)。
臺鏡晦舊暉,庭草滋深茸。
望夫山上石,別劍水中龍(愈)。
《莎柵聯句》(808年):
冰溪時咽絕,風櫪方軒舉(愈)。
此處不斷腸,定知無斷處(郊)。
順便説一下,“韓孟”聯句篇幅都比較長,幾十聯一首是家常便飯。這兩首是少有的短章。
我不知道154聯排律《城南聯句》有沒有創下聯句的“最長紀錄”,至少這樣的長度是相當罕見的。“韓孟”之後,“跨句聯法”成了後人經常採用的聯句規則,類似的“變體”有:一人開頭3句,接下去每人2句,最後以1句收尾;一人開頭1句,接下去每人4句,最後以3句收尾。其原理是相通的,開題單數,接著以偶數對之,以保證聯句者既“承上”,又“啟下”。單數和偶數多少句、多少聯都無妨。
“韓孟聯句”有時也吸引別人參加,有三人或多人聯句,如:《會合聯句》(806年6月),韓愈、孟郊、張籍三人參加,34聯。張籍開題:“離別言無期,會合意彌重(籍)”。韓愈承接:“病添兒女戀,老喪丈夫勇(愈)。”孟郊再聯:“劍心知未死,詩思猶孤聳(郊)。”這樣每人一聯,20聯,有意思的是後來變成了每人兩聯,由韓愈收尾。“韓孟”的《鬥雞聯句》(806年10月)也是如此,全詩25聯,開頭4聯韓愈和孟郊每人一聯,接著韓愈與孟郊每人各兩聯,計8聯,最後韓愈一聯,孟郊以三聯作結。
在結構上,《納涼聯句》(806年閏6月)更是不拘定格。孟郊以“遞嘯取遙風,微微近秋朔(郊)”開題,韓愈緊接著連續兩聯:“金柔氣尚低,火老候愈濁(愈)”“熙熙炎光流,竦竦高雲擢(愈)”,接下去,孟郊一口氣9聯,韓愈11聯,孟郊再8聯,韓愈再11聯並作結。結句為“此志且何如,希君為追琢。”共40聯。《秋雨聯句》(806年8月)孟郊以“萬木聲號呼,百川氣交會”開題,開頭21聯,每人1聯相交替,接著韓愈4聯,孟郊5聯,韓愈5聯,最後孟郊和韓愈各2聯作結,總共39聯,沒有規律可言,完全是興之所至,卻分明是心靈自由和技巧純熟的表現。
《徵蜀聯句》(806年10月)韓愈開題:“日王忿違慠,有命事誅拔。蜀險豁關防,秦師縱橫猾(愈)”,以兩聯交替的形式每人3輪,計12聯;接著一輪每人3聯,計6聯;接著變成了每人5聯,各10聯,計20聯;最後韓愈以6聯收尾,總共44聯。
《同宿聯句》(806年閏6月)開頭14聯以韓愈起,孟郊收,各7聯,最後孟郊再以3聯作結。這首聯句,有點像“對床夜雨”。《雨中寄孟刑部幾道聯句》(806年7月)也是這樣的格式,先是每人一聯交替,接著每人5聯,接著每人6聯,由孟郊收尾。
“聯句”,不僅需要高度的技巧,更需要聯句者心靈相通,對主題的把握,對韻味的營造,都能心領神會。古人在花前月下宴飲場合往往喜歡聯句,偶然相逢,偶爾為之,可能難免有應酬之作,但是,如“韓孟”這樣成為固定的“聯句搭檔”,創作了大量聯句佳作,則必定是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結晶。“韓孟聯句”,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典範。
孟郊去世之後,韓愈的聯句詩明顯減少,一直到817年,才和“正封”有一首題為《晚秋郾城夜會聯句》(817年9月)的聯句,長達100韻。“正封”不知是不是韋建,唐京兆人,字正封。他博學工詩,玄宗時為河南令,生卒不詳。
(作者:斯舜威)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