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劉成勇:以版本為媒 講好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故事

發佈時間:2023-07-25 10:05:49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劉成勇 | 責任編輯:蘇向東

  木活字(明)。

  青釉刻花“吉”字碗(南宋)。

  宋思溪藏本《大唐西域記》。

  《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

以上圖片均為中國國家版本館提供

文明如光,照耀古今。在人類社會歷史長河中,誕育過眾多文明。有些在滄桑歲月中湮滅,有些則曲折留存於世。中華文明延續數千年未曾中斷,歷久彌新,離不開對典籍版本的收集、保護與傳承。

6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時指出:“我十分關心中華文明歷經滄桑流傳下來的這些寶貴的典籍版本。建設中國國家版本館是我非常關注、親自批准的項目,初心宗旨是在我們這個歷史階段,把自古以來能收集到的典籍資料收集全、保護好,把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繼續傳承下去。” 如今,由中央總館文瀚閣和西安分館文濟閣、杭州分館文潤閣、廣州分館文沁閣三個分館組成的中國國家版本館,分佈祖國東西南北,共同保藏、展示中華民族文化瑰寶,並以版本為媒,搭建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橋梁。

建設中國國家版本館,體現了當代中國的文化自覺,彰顯汲取歷史智慧、更好走向未來的歷史主動,為世界讀懂中國、中國了解世界打開又一扇文明之窗。

文明的創造與歷史的表徵

中華文明是世界唯一傳承數千年而不間斷的文明,重要原因之一是歷代先賢對文化傳承的重視。由古及今,甲骨陶符、青銅銘文、石刻印章、簡牘帛書、雕版拓片、古籍善本、方志輿圖……版本囊括古今中外載有中華文明印記、文字符號、文脈資訊的各類資源,是文明的創造、歷史的表徵。

在濃厚的文化傳承和典籍版本保藏意識的推動下,版本對中華文明的傳播和民族文脈的綿延發揮了重要作用。《尚書》被稱為“政書之祖、史書之源”。漢無伏生,則《尚書》不傳。在“伏生傳書”這個流傳千古的故事裏,漢代先賢為後人留下虞夏商周的歷史印記。縱觀史冊,從《史記》到“二十四史”,從諸子百家到經史子集,從《永樂大典》到《四庫全書》,從周的守藏室、秦的石室到漢的天祿、唐的集賢,從宋的崇文到明的文淵、清的“四庫七閣”,專藏機構雖名稱各異,守護中華典籍版本的志向綿亙千年,如今集大成于新時代的國家版本館。

在國家版本館,人們可以看到作為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的宏富館藏。“一總三分”開館時,典藏實物版本資源近2400萬冊(件),國家版本數據中心數據服務平臺匯聚數據資源近5億條,面向社會開放公益檢索的數據總量2400余萬條。其中,中央總館設有主題展覽“真理之光”、基本陳列“斯文在茲”“見證偉業”、專題展覽“版本琳瑯”“版本工藝”“中國郵票”“中國貨幣”,以及《四庫全書》合璧、漢藏蒙滿文大藏經雕版合璧等特色庫展,展出的版本種類齊全且珍貴非常。總館所藏古籍善本確屬珍稀,如海內孤帙的宋拓本《西樓蘇帖》、宋刻本《棠湖詩稿》,現存出使琉球的早期記錄《使琉球錄》等。

中國國家版本館開闢了一條以版本為視角解讀、闡釋、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以及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發展之路,對於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藏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延續和展望人類未來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文明交流互鑒的有力信物

典籍版本穿越時空隧道,講述著人類文明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故事。張騫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中國國家版本館展藏的版本,記錄了不同歷史階段中不同文明從初識到交流互鑒的不凡歷程。

南宋早期,中國航海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正在文興樓“版本工藝”展中展出的青釉刻花“吉”字碗,就出水于南宋古沉船“華光礁1號”。“吉”字象徵中國人民對吉祥平安生活的嚮往,再現了千百年前海上絲綢之路上先輩揚帆遠航、對外開拓的姿態。

文華堂“斯文在茲——中華古代文明版本展”,匯聚眾多見證文化交流的珍貴展品。比如,宋紹興二年(1132年),宋思溪藏本《大唐西域記》詳述唐代玄奘法師沿絲綢之路西行取經的經歷;1688年,法國學者貝尼耶為法國王室而作的《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第一次用法文傳遞孔子思想,展現了源遠流長的中法文化交流史。2019年,法國總統馬克龍向習近平主席贈送的《論語導讀》即是這一版本。

在文瀚閣“真理之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經典版本展”上,人們可以看到300余個版本的《共産黨宣言》等經典著作、手稿手跡、檔案資料。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的權威著作、多語種多卷本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展示了中國共産黨人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偉大實踐。目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已出版4卷、37個語種版本,發行覆蓋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翻譯出版語種最多、發行量最大、覆蓋面最廣的領導人著作,是國際社會了解與理解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的重要窗口。

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國家版本館一個月之際,7月3日,由中國國際交流協會主辦、國家版本館承辦的第三屆文明交流互鑒對話會暨首屆世界漢學家大會在北京開幕。多國政黨政要、知名學者、文化名人、非政府組織代表和國內相關部門代表齊聚一堂,共話文化溝通、共促友誼合作。其間,國家版本館成功舉辦兩期“文化交流日”,邀請來自60多個國家的88位漢學家,以及來自文博、出版等領域的30余位外國專家參觀座談。海外專家驚嘆于中國國家版本館基礎工程的建設、優質的展覽陳列和宏富的文化寶藏,期待與中國國家版本館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推進留存在海外的中華文明典籍資料的傳承保護。

展示和傳播文明之美、文化之華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注重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並存的和諧格局,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並蓄的開放胸懷。國家版本館將牢牢把握“版本”這一特色視角與優勢資源,厚植中華文化底蘊,涵養家國情懷,謳歌民族精神,為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錨定主業,兼收並蓄。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國家版本館將錨定收藏主業,面向基層、面向民間、面向海外,一體推進摸底調查和徵集收藏,堅持應收盡收、應藏盡藏,匯聚回流散佚在基層、流傳在民間、流佈在海外的中華文明典籍資料,努力將體現人類文明優秀文化成果的版本囊括其中,為人類發展進步匯聚文明力量。

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姿多彩、各有韆鞦,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國家版本館將以豐富厚重的版本資源為基礎,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建立文化交流機制和對話平臺,深入開展、策劃實施國際人文交流活動,通過“文瀚論壇”“文化交流日”等文化交流品牌,集聚國內外從事和熱愛中華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共同開展版本文化理論研究和實踐對話。

與時俱進,活態傳承。新時代創新發展的中華文明正為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國家版本館將借助科技、産業和藝術的賦能,積極創新傳播推介方式,探索建構文化傳播多模態路徑,實現版本文化多內容形態的表達,將版本蘊藏的中國文化挖掘出來、呈現出來,生動講述版本背後的歷史文化故事,推動中華文明傳承與發展,展示和傳播文明之美、文化之華。

(作者為中國國家版本館館長)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