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天涯縱遠人相近,文化交流傳友情

發佈時間:2023-05-30 09:26:47 | 來源:今日中國 | 作者:賈建新 | 責任編輯:姜一平

中國與奧地利人文交流歷史源遠流長。特別是1971年5月28日兩國建立了正式外交關係後,雙邊文化藝術交流不斷增多。這個位於亞洲東部的大國與這個地處歐洲中部的小國都努力克服地理上的“遠距離”,建立認知和情感上的“近距離”,正如中國人常説的“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進入21世紀以後,兩國交流與合作的領域更是不斷地拓寬,品質也有了更高的提升。從中央到地方,從官方到民間,從企業到學校,全方位各領域文化交流與合作蓬勃發展。而讓我記憶猶新的是80年代陪同奧地利民間樂隊在華訪問演出,讓我深刻體會到文化交流互鑒是如何拉近兩國人民的距離,拉緊兩國人民的情感紐帶的。 

1983年4月春暖花開的一天,第五任奧地利駐華大使沃爾夫岡·魏德先生來中國文化部做客。他帶來的建議交流項目是奧地利費爾頓雙六重唱團和克拉根富特民間樂隊。這兩個團隊均為奧地利的業餘藝術團體,其成員有大學教授、中小學教師,也有工人、農民和家庭婦女,平時他們只是在週末聚集在一起練習合唱及排練器樂,外出演出時聯袂登臺。奧地利是音樂之鄉,奧地利的民歌演唱也獨具特色。因此雖説是業餘藝術團體,但他們的音樂造詣和演出水準都很高。他們的訪華演出,對國內的民歌演唱以及群眾文化工作有很大借鑒作用。陜西省文化廳和甘肅省文化廳均表示熱烈歡迎奧地利音樂家來訪演和交流。 

1983年8月25日,奧地利費爾頓雙六重唱團和克拉根富特民間樂隊以及奧地利國家電視臺攝製組40多人風塵僕僕地飛抵北京。他們剛一走出首都機場就被前來迎接的中國同行們團團圍住了。熱烈的歡迎、美麗的鮮花,使得這些奧地利音樂家們忘掉了長途旅行的疲勞,在機場大廳裏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奧地利民歌《是一棵大樹,不是小草》。8月26日,他們在北京人民劇場舉行了首場演出。當奧地利音樂家要在這裡演唱演奏莫扎特、舒伯特、施特勞斯名歌名曲的消息傳開後,兩千多張首場演出的門票很快就銷售一空。當晚人民劇場裏座無虛席。他們演奏演唱了奧地利音樂大師的名曲和名歌,也表演了許多在奧地利流傳的民間歌舞。當他們演唱完小約翰·施特勞斯的歌曲《藍色的多瑙河》時,首都觀眾掌聲雷動。隨後他們演唱了《從高山上遠眺》等阿爾卑斯山民歌。那深沉渾厚的男低音,明朗宏亮的女高音加之乾淨利落、節奏感強烈的舞蹈動作,緊緊地吸引著首都觀眾。表現出阿爾卑斯山山民生活的舞蹈《拍腿舞》,則以雄壯的舞姿,詼諧的情調,和諧的號子聲,博得了首都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首演結束後,費爾頓雙六重唱團團長克拉施爾激動地説:“我們出發之前也曾聽説,中國觀眾觀看演出時不太習慣鼓掌,今天的現實情況證明這完全是一種錯誤的説法。” 

奧地利音樂家們的精彩演出在北京文藝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中央音樂學院名譽院長趙楓先生在觀看演出後説:“這場演出給人們帶來的思想啟迪是深刻的,正是這些普普通通民間音樂家的演唱,使我們又聽到了莫扎特、舒伯特和施特勞斯的真實聲音。這三位音樂大師是在人民的乳汁哺育下成長起來的,中國音樂界從這些大師那裏得到了很多教益,我們對他們的精彩演出倍感親切。” 

奧地利音樂家們訪華演出的第二站是西安。西安的觀眾不僅喜歡聽高亢的秦腔和嘹亮的信天遊,也喜歡來自遠方的天籟之聲。奧地利音樂家用幾個聲部輪唱的阿爾卑斯山民歌,他們也聽得非常投入。雖然大家聽不懂歌詞,但飽滿圓潤、層次分明的和聲,還是讓他們十分享受。 

奧地利音樂家還與西安合唱團交流了聲樂演唱經驗,聆聽他們演唱的《遊擊隊之歌》,觀看了西安歌舞劇團演出的《倣唐樂舞》。《倣唐樂舞》中所使用的古箏、琵琶、蘆笙、揚琴等中國古代樂器激起了他們的興趣。樂隊隊長安特施貝格博士高興地説,“我在這裡找到了許多流傳在歐洲的樂器的祖先。我們樂隊使用的多音階揚琴,據説就是沿著‘絲綢之路’傳到歐洲去的。最令人信服的例子就是蘆笙了,這種中國唐朝竹制多管樂器傳到歐洲後,逐漸發展成了教堂和音樂廳使用的管風琴。”   

奧地利音樂家到達第三站甘肅蘭州時,正是這座城市瓜果上市的好季節。他們走入黃河邊上的農貿市場,並懷著極大的興趣品嘗了著名的白蘭瓜,涼州蜜桃。在蘭州大劇院,他們不僅演唱了《藍色的多瑙河》,也演唱了阿爾卑斯山變調歌曲《尤德勒》,還演唱了中國西北民歌《彩虹妹妹》和新疆民歌《青春小鳥》。他們的精彩演唱和演出博得了蘭州觀眾熱烈的掌聲和歡呼。此外,奧地利音樂家們還觀看了甘肅省歌舞劇院演出的《絲路花雨》,並與當地的文藝工作者在蘭州白塔山公園裏進行了聯歡,學唱《花兒》和《阿里山的姑娘》。在甘肅省文化廳為客人舉行的告別宴會上,賓主頻頻舉杯共祝中奧兩國人民的友誼不斷發展。這正如海森貝格爾所説的,我們為友誼而來,我們為了解中國而來,中奧兩國雖然相隔萬里,但音樂的紐帶把我們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奧地利費爾頓雙六重唱團和克拉根富特民間樂隊首次來華訪演一晃40年過去了。這期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奧地利和歐洲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然而兩國之間的人文交流互鑒依舊展現出勃勃生機。三年疫情過去,作為歐洲樂壇最具聲望和光榮傳統的頂尖交響樂團之一的維也納交響樂團將來華演出。雖然當下歐洲文化産業也不免受到地緣政治話題的困擾,但正如樂團團長兼藝術總監揚·納斯特(Jan Nast)接受《歐洲時報》記者採訪時所言:“我們巡演的目的是同中國人民建立往來,向中國觀眾傳遞來自維也納的聲音,藝術對消除政治偏見有著不可低估的催化劑作用。” 

擁有卓越而獨特文化傳統的中國和奧地利,在相互尊重和相互欣賞的基礎上,始終把跨文化交流看成為是兩國關係中最活躍的組成部分。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中奧兩國高層領導人的密切交往,更為兩國的文化交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後我們要更多地開展中奧文化交流活動、更好地開拓中奧人文領域裏的合作,讓中奧友情深入人心,讓中奧友誼代代相傳。 

賈建新,曾兩次出任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文化參贊,榮獲奧地利總統頒發的“奧地利科學與藝術榮譽十字勳章”。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