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山西出土仰韶文化早期“石球”“陶球”

發佈時間:2023-05-29 14:20:46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李層 任爽 | 責任編輯:姜一平

山西出土仰韶文化早期“石球”“陶球”

專家推測極有可能是石制及陶制蠶卵

光明日報長春5月28日電 見習記者李層、記者任爽 日前從吉林大學山西夏縣師村遺址考古發掘隊獲悉,近年來在師村遺址中陸續發掘出土的大量仰韶文化早期的“石球”“陶球”極有可能是石制及陶制蠶卵。這一推斷對進一步證實和研究中國古代養蠶繅絲技術及其文明的起源有著重要意義。

師村遺址至今所出土的遺物大致分佈于仰韶文化的早期和中期、東周、漢代等幾個時期。經類型學比對,結合碳14測年分析,其中仰韶文化早期遺存絕對年代約為距今6500至5900年。

運城地區自古就有著“嫘祖養蠶教民于夏縣”的傳説,《史記》當中也有著黃帝正妃嫘祖“始蠶”的記載。2019年至2021年,師村遺址出土的5枚仰韶文化早期的石雕及陶制蠶蛹,回應了運城盆地在6000多年前存在和傳播養蠶繅絲這一農耕文明的歷史。2022年,師村遺址又出土了兩枚仰韶文化早期的石制蠶繭,引發考古學界對該遺址更多關注和更深層次研究。

“石制蠶繭、石雕和陶制蠶蛹的相繼出現,讓我們有了新的推斷,即師村遺址發掘以來出土的‘石球’‘陶球’極有可能是石制及陶制蠶卵。”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副院長、吉林大學山西夏縣師村遺址考古發掘隊領隊方啟説。

2019年以來,師村遺址出土了大量像彈丸一類的球狀遺物,均屬仰韶文化早期文物。由於此類物品出現在遺址中本屬平常,考古發掘人員初步判斷其為先民狩獵時製作和使用的彈丸類器物。

“我將這幾年來出土的石雕、陶制蠶蛹一起觀察,發現每個蠶蛹形態不同,與資料中記載的不同時段的蠶蛹特徵隱約對應。”方啟説,沿著這個角度思考,石制蠶繭的出現似乎暗示著古人對蠶的一生進行了造像,而按蠶卵、幼蟲、蠶繭、蠶蛹、成蟲等階段去對應,不難推測已出土的“石球”“陶球”為石制及陶制蠶卵。

方啟介紹:“這些‘石球’‘陶球’比圍棋子還要小一圈,單體大小不一,相較出土的石雕或陶制蠶蛹、石制蠶繭體積而言,基本符合真實蠶卵放大後的尺寸。”

通過對“石球”“陶球”的整理觀察,方啟還發現,其中多數底部有淺淺的平面,形態與真實的蠶卵近乎一致。

在師村遺址2022年考古發掘現場考評活動中,參評專家均對“石球”“陶球”頗似蠶卵的推斷給予了樂觀預期。

“證實這一推斷對發掘相關遺物有著重要的指引作用,同時還將促進對師村遺址的聚落性質與功能的判斷。”方啟説。

對於如何證實推斷,相關專家表示,首先要根據發掘數量的積累來考證,其次要在下一步考古發掘中對這類“石球”“陶球”以“加工鏈”角度進行系統比較,若在琢制、定型、研磨等加工製作不同階段都有新的文物出現,則可以對其進行基本的判定。

《光明日報》( 2023年05月29日 09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