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工業遺産:從沉睡到新生 實現保護利用雙贏

發佈時間:2023-05-29 09:25:19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趙曉霞 | 責任編輯:蘇向東

  陶溪川坐落于江西景德鎮東城片區中心,昔日的舊廠房、煙囪等都被保存下來。本報記者 趙曉霞攝

  江西景德鎮陶溪川創意集市吸引了不少年輕的創業者。本報記者 趙曉霞攝

  甘肅省天水工業博物館一角。天水工業博物館供圖

位於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的“際華3511文創科技園”曾擔當過中國最大毛巾廠的角色。如今,通過對工業遺産的活化設計與更新再造,舊廠區變身為一個集生鮮超市、生活零售、觀賞魚市、文創花卉等多元創新業態的“新型社區中心”。圖為2022年5月,市民在文創科技園內的花市挑選花卉。新華社記者 劉 瀟攝

江西景德鎮陶瓷工業遺産博物館展出的鎮館之寶之一,即間歇式煤燒倒焰窯,俗稱“包子窯”。本報記者 趙曉霞攝

朱益後是一名90後,在景德鎮開了陶瓷工作室。圖為他在陶溪川創意集市上售賣的自製陶瓷産品。朱益後供圖

太陽剛落,天色尚未暗透,一個由兩張長約1米多、寬約40釐米的桌子拼接而成的攤位上,被朋友稱為“小辣椒先生”的朱益後開始擺放自己製作的陶瓷産品。墨綠色的桌布上,褶皺清晰的橙色橘子、黑白紋理分明的瓜子等陶瓷製品,讓顧客直嘆“跟真的一樣,根本沒法分辨”。

在江西景德鎮陶溪川的創意集市上,像朱益後一樣租攤位出售陶瓷産品的攤主不少。他們中,以年輕人居多,為夢想、生存或興趣,在景德鎮待了下來,還有一個特殊的稱呼——“景漂”。

陶溪川坐落于景德鎮東城片區中心,定位是以陶瓷工業遺産保護利用為基礎,融産業升級與城市更新為一體的商旅文項目。目前,園區已開放運營宇宙瓷廠、陶瓷機械廠、為民瓷廠等區域,園區內建有陶瓷工業遺産博物館、美術館、陶公塾教育研學基地、邑空間雙創平臺、國際藝術中心等,被看作工業遺産成功轉型、文創産業發展升級的樣本。

●重塑老廠房的功能和業態

夜晚是一天中陶溪川最熱鬧的時候,遊客可以在陶溪川美術館看展,在小廣場上聽抱著吉他的年輕人淺吟低唱,也可以駐足逛逛充滿藝術氣息的創意店舖……如果趕上有集市,還能和年輕老闆砍砍價,買下自己喜歡的藝術品。

吸引遊客光顧的所在地原是景德鎮國營宇宙瓷廠的老廠房。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行業改革,瓷廠逐漸走向衰敗,直至廠區停業荒廢。10年前,以該瓷廠為核心區的“陶溪川國際陶瓷文化産業園”項目啟動,在“坦誠真實”的原則下,對宇宙瓷廠22棟老廠房、煤燒隧道窯、圓窯包、工業設施等進行原汁原味的保護修繕,保留了原有建築肌理和風貌,時代資訊與印記也得以留存。如今,獨具特色的鋸齒形、人字形廠房,高聳的煙囪、水塔以及墻上的老標語等通過設計“變廢為寶”,融入到街區每一角落。

2020年,陶溪川啟動了二期以為民瓷廠等為主的保護開發工作。其中,為民瓷廠被改造成獨具特色的教育和藝術群落以及商業業態,原有廠房被改造成音樂學院、立體秀場等。開發過程中,建於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的車間、廠房紅墻紅機瓦、鋸齒形廠房以及圓窯包、梭式窯等窯爐,球磨機等設備,管道、煙囪、配電間等工業設施都被保存了下來。

從外表看,老廠房、老窯爐、煙囪、水塔依然聳立,但它們的結構已經改造,功能和業態也被重新塑造。全國各地的“景漂”青年在這裡聚集,國際化的藝術展和文化交流活動也常在這裡亮相。

朱益後是一名90後“景漂”,家鄉在海南。2019年,他到景德鎮旅遊,被當地的生活氛圍和活力吸引,就留了下來,學習製作陶瓷産品。“現在,我開了一間工作室,從最初的選料,到最終産品出窯,中間的一系列環節都是自己完成。”朱益後説,“參加集市並不只是為了售賣産品,還為了同行之間可以交流以及可以收穫來自遊客對産品的反饋和建議。相對收穫,攤位費很便宜,每月僅收300元。”

確實,吸引創業青年,讓更多人融入景德鎮,正是陶溪川創立以來一直堅持的理念。景德鎮陶文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子力表示,希望將陶溪川打造成為年輕手工藝者的創造天堂,借由集市匯聚人群,促成手工藝者、設計師、藝術家互動。“身處陶溪川的創意集市、邑空間等,年輕創業者擁有非常豐富的資源,包括文化資源、空間資源、精神資源。而他們的創造力不可限量。”

●如何借鑒陶溪川的成功經驗

4月末,陶溪川迎來了一批客人,他們是參加在景德鎮舉行的第二屆國家工業遺産峰會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有與會者坦言,實地參觀陶溪川,看景德鎮陶瓷工業遺産博物館、陶溪川美術館等,大開眼界。

關於陶溪川的成功,有過各種分析。有分析認為,陶溪川在對舊瓷廠的改造與再利用中,將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相契合,“新”與“舊”合理過渡,從整體園區規劃到建築室內外環境,都充分體現了對原有場地的尊重,詮釋了後工業景觀改造過程中如何進行取捨,又如何實現多元化發展,從而創造了一個宜人的、具有陶瓷工業文明特徵的景觀空間。也有分析認為,在保護利用開發的過程中,陶溪川瞄準年輕人這一目標人群,圍繞青春、時尚、活力等核心元素,著力打造年輕人造夢空間,為古老瓷都注入了青春活力。

無論是哪種分析,陶溪川引發關注都是事實。

2017年,坐落于陶溪川文創街區的景德鎮陶瓷工業遺産博物館斬獲2017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産保護創新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獲獎辭中表示,景德鎮陶瓷工業遺産博物館的設計基於遺産保護的最少干預原則,改造選擇的改進型現代工業美感呼應了20世紀中葉舊廠房工業建築的形態和氣息,製造出柔和的背景,而將各時期的窯爐遺存置於舞台中心。新的設計不僅尊重原先工廠的形式和尺度,也創造了與著名陶瓷生産設備的全新對話方式。

這個分量不輕的獎項無疑為陶溪川被更多人所關注,再添一把火。

作為以陶瓷文化為引領,活化工業遺産的典型,如何借鑒陶溪川的成功經驗既是參加第二屆國家工業遺産峰會的代表們關注的現實話題,也是代表們希望探討的關於工業遺産保護與利用的未來話題。有與會代表甚至將這個話題延伸至會場外。

“陶溪川做得很好,不僅體現了文化性,還確確實實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但是,陶溪川是特殊的,景德鎮是千年瓷都,這個背景是獨一無二的。要借鑒陶溪川的經驗,就不能忽略這一點。”在會後從陶溪川發佈廳往餐廳走的路上,一位與會代表正説起陶溪川成功的獨特背景。

確實,陶瓷工業遺産是景德鎮城市的記憶,記錄了景德鎮陶瓷工業發展的艱辛歷程,也承載了歷代陶瓷人曾經的光榮和夢想。正如另一位與會代表回應時所説:“關於工業遺保護的利用,每個遺産所在地都在探索,借鑒已經成功的改造利用案例是必要的,但需要書寫屬於自己的故事。”

●實現保護利用雙贏的各地答卷

工業遺産保護利用是第二屆國家工業遺産峰會的重要議題,有理論探討,更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工業遺産改造案例的分享。

來自北京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的趙洪雪介紹的是首鋼老工業區改造西十冬奧廣場項目。“該項目在保留原有工藝流程的前提下,進行功能改造和空間更新,體現了對工業遺産的尊重和歷史記憶的延續,實現了工業遺産保護與改造利用的雙贏。”趙洪雪説,“在改造過程中,為了實現科學改舊、新舊融合、綠色拆舊等目標,運用了工業遺存舊有結構加固改造創新設計技術、工業遺存裝配式加建和建築功能化改造技術等,最終實現了工業遺存與奧林匹克元素的巧妙結合”。

來自甘肅省天水工業博物館的馮振文展示的是工業遺産保護利用的另一種思路——建立工業遺産博物館。據馮振文介紹,天水的工業遺産類型多樣,時間跨度較長,內涵豐富,存續狀態普遍良好。2012年,根據工業發展需要,天水出臺了鼓勵工業企業“出城入園”“搬遷改造”政策,天水長城控制電器廠就是最早搬遷的企業之一,老廠區留下的不同時期的建築和工業設備、生産工藝、檔案資料等,為這段發展史保存了“時代痕跡”。“這些寶貴的工業遺産,具有顯著的時代特徵,承載著一代人紮根西北、無私奉獻的優秀品德,對於長期工作於此的建設者、勞動者及其家庭具有特殊的情感價值。”馮振文説,“天水為保護好工業遺産,按照‘保護優先、合理利用’的原則,決定利用長控廠舊址修建天水工業博物館,並於2017年10月啟動建設,2021年3月建成並試運營。博物館陳列展覽以時間發展脈絡為內容設計主軸,系統介紹了天水工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在形式設計方面,保留了老廠房原始的建築結構,充分運用新科技、新技術,促進展陳與建築相融合,成為城市的新名片。”

來自山西雲岡研究院的代表則分享了“雲岡石窟大景區建設中的工業文化植入”。“在雲岡大景區建設中,我們堅持低碳發展、水土保持、廢物利用的原則,進行了大量的工業文化植入,取得了拾遺補缺、錦上添花的效果,也為大同煤城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思路。比如,用舊石柱、旗桿座、大石塊壘砌上山門道,用煤礦風筒以及絞車輪改造成冰激淩售賣亭等。”這位代表説。

這些優秀案例從不同維度展現了如何實現保護和利用的雙贏,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共性是注重挖掘工業遺存的核心價值,個性是保護利用的方式多樣化。相關專家表示,應該強調的是,要讓工業遺存活起來,必須要讓其融入現實,處理好遺産保護與産業升級、社會發展的關係。

●數字化助力工業遺産“活”起來

根據《國家工業遺産管理辦法》,國家工業遺産是指在中國工業長期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技價值、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經工業和資訊化部認定的工業遺存。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工業和資訊化部先後發佈5批194項國家工業遺産。

2021年,工信部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推進工業文化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工業遺産保護利用的具體措施包括:“弘揚工業文化價值內涵”“推動工業旅遊創新發展”“開展工業文化教育實踐”“完善工業博物館體系”以及“加大傳播與交流”等。

梳理目前工業遺産的開發模式,主要有3種:一是將工業遺産改造成為創意産業園、現代藝術區,二是建立主題博物館,三是讓工業舊址成為人們休閒和娛樂的場所。

相關專家表示,國家工業遺産中的景德鎮宇宙瓷廠、青島啤酒廠,都將城市發展、産業調整和旅遊文創緊密結合在一起,成為當地社區受益的工業遺産動態傳承典型案例。但不可忽視的是,有的工業遺産在被改造為藝術、創意街區時,既脫離了産業需求,又割裂了園區與遺産內涵的聯繫,從而失去了作為工業遺産的生命力……如何將工業遺産與當地社區發展緊密聯繫,如何在重塑工業遺産的過程中對接城市新功能,仍需繼續探索。

在第二屆國家工業遺産峰會上,上海大學文化遺産與資訊管理學院孫淼老師在平行會議“工業遺産保護利用論壇”牽頭組織了工業遺産元宇宙青年沙龍。

來自同濟大學高密度人居環境與生態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鄺遠霄,介紹了上海工業遺産資訊平臺的設計與構建;來自北京五一視界數字孿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代文斌,以某礦區遺址管理平臺為例,介紹了數字孿生技術如何賦能工業遺産保護利用,比如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復原歷史環境下生産環節開展過程,為進行待定工業環節研究與製作工藝保護提供多視角、全範圍的觀測能力……幾名年輕人的演講,不僅讓聽眾覺得耳目一新,更展現了工業遺産保護利用新的思路。未來已來,探索才剛剛開始。

鏈 接

國家工業遺産核心物項是指代表國家工業遺産主要特徵的物質遺存和非物質遺存。物質遺存包括廠房、車間、作坊、礦區等生産儲運設施,與工業相關的管理和科研場所、其他生活服務設施及構築物和機器設備、生産工具、辦公用具、産品、檔案等;非物質遺存包括生産工藝、規章制度、企業文化、工業精神等。

延伸閱讀

工信部修訂印發《國家工業遺産管理辦法》

2023年,工信部修訂印發《國家工業遺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明確了國家工業遺産突出保護利用的重點區域,同時強調遺産利用應注重生態保護、整體保護、周邊保護,以自然人文和諧共生的理念,實現動態傳承和可持續發展。

《辦法》提出,鼓勵和支援大運河、黃河、長江沿線城市和革命老區、老工業城市通過國家文化公園、工業遺址公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和老工業城市搬遷改造,系統性參與國家工業遺産保護利用。

在“認定程式”章節,《辦法》參考借鑒世界文化遺産評價標準等經驗做法,細化完善國家工業遺産認定評價的標準和指標,並重新整合了國家工業遺産認定條件。

為進一步促進遺産利用發展,《辦法》鼓勵利用國家工業遺産資源建設特色街區、影視基地等新業態,支援利用國家工業遺産相關資源開展工業文化教育實踐的應用場景。

工信部2018年印發《國家工業遺産管理暫行辦法》。為更好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傳承弘揚工業精神、發展工業文化,工信部對辦法進行了修訂。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