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做案頭是主持人曹可凡多年來養成的一個習慣。
《可凡傾聽》是人物採訪,資料較多,尤其採訪作家,要把作家的重要作品都看一遍。像余光中、白先勇,曹可凡幾乎把他們的所有作品看了一遍。到了經典文本閱讀節目《斯文江南》,工作方法主要是讀傳記。一期節目講4個人物,4本傳記是要看的,一本一般20萬字打底,有的可能是40萬字,平均下來100萬字,再添加讀一些相應的作品,要熟讀,哪一個作品是誕生在哪個階段,心裏都要有數。
《斯文江南》海報,主持人曹可凡
即便如此,他依然覺得閱讀資料是一個比較困難的事情,因為時間短,自己不像做研究的人,短時間吃透有難度。還好他學西醫出身,大開本醫學書都很厚,當時老師教他,“書要讀到由厚到薄,由薄到厚。”曹可凡學以致用,總結了一套很有效的“案頭方法”。
“每本傳記我大概是讀三遍,三遍是不同的讀法。第一遍相對來説讀得慢,三天一本,最快一天也有的,邊看邊寫,腦子裏要能畫出人物一條線,書讀完之後也就廢掉了,腦子快手慢,一堆奇怪的符號,寫畫的是一塌糊塗的。四本全看完,會休息一兩天,之後開始看第二遍,第二遍基本上是一天一本,要把一個人物二三十萬字的傳記變成6頁的筆記,高度濃縮,人物線要整理出來。第三遍就不再看書了,把重點劃線、標注的地方、折角的地方翻一翻,錄製的前一天晚上,4個人物24頁筆記在腦子裏面過一過,真正拍攝的時候,基本上全記在腦子裏了。”
作為上海廣播電視臺的主持人臺柱子,工作繁重,閱讀時間從哪兒來?
他回答説,“集中力量做這個事情,工作閒暇就翻書,那段時間我是從來不應酬的。”
自然,傳記也不是隨便拿起一本就讀,名人傳記的不同版本也要提前比對一下。曹可凡舉例説,比如蘇東坡,自己看的是王水照寫的那本,因為做案頭相對來説比較合適。
在一期節目中,鄧超演讀徐志摩,曹可凡專門約鄧超聊了三個小時,講了一下自己對徐志摩的認知,他把那6頁筆記用手機拍了,傳給了鄧超。
“我説你稍微翻一翻,大致知道我的思路就可以了,但鄧超也是一個非常認真的人,他必須把筆記上的東西都看一遍,因為字跡太潦草了,他讓助理們把照片全部打成文字,助理們很無奈,説已經拼盡洪荒之力,還是認不出來這些字……”
鄧超 演讀 徐志摩
相較第一季聚焦的上海、紹興、杭州、蘇州、宣城等極具代表性的江南地標,《斯文江南》第二季在探尋人文地理上更為廣闊的江南,帶領觀眾深入更廣闊的江南腹地,聚焦另外四座名城:九江、嘉興、南京、湖州。
在江西九江,演讀嘉賓岳雲鵬、喻恩泰、李乃文,分別演讀講述陶淵明、白居易、岳飛三位江州名人的故事;在嘉興站,由鄧超、俞灝明、余皚磊、羅一舟演讀的徐志摩、茅盾、王國維、蕭統;在南京站,李宗翰、李健、歐陽奮強、成泰燊分別演讀李煜、辛棄疾、曹雪芹、余光中。最後一站來到太湖之畔,觀眾將在唐嫣、陳龍、吳樾的演讀下,看到管道昇、陸羽、吳承恩眼中的浙江湖州。
為了力求做出一個更好的歷史還原,給觀眾一個正確的認知,製作團隊可謂嚴陣以待,一絲不茍。
執行製片人汪甜盈在談及幕後創作時介紹説,在臺詞形體上,節目組邀請了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舞臺劇導演做指導,在讀古詩文的時候,邀請了復旦大學古漢語專業的老師給嘉賓做正音,服裝方面,也邀請了上海戲劇學院美術系的老師來為節目的服裝把關。
團隊的用心,也是希望受邀嘉賓能夠建立起對自己參與一個經典文本圍讀節目的信心,因為圍讀不是表演競賽,更像是一個雅集,有已知也有解惑,有敬畏也有好奇,大家各式各樣的聊天,才能真正地更深一層地了解歷史人物背後的故事。
“做文化歷史的泥水匠”
《斯文江南》最新一期的節目講到了“千古詞帝”李煜,圍談中,嘉賓們也聊到了李煜的人生境遇真是既難測又奇妙。
現場,曹可凡借古論今,“李煜當時的美學追求,是不是也造成了女性的身材焦慮?”演讀人李宗翰立刻回應:“我覺得他是始作俑者。”
李宗翰 演讀 李煜
還有一期節目,把討論歷史人物的人生境界轉化成討論表演的最高境界,圍坐嘉賓都聊得饒有興致。
曹可凡認為,現場拋出的話題是要能引起大範圍嘉賓共鳴的。這就要把文本當中的有些東西跟嘉賓生活當中的某一些點結合在一起。
現場cue流程是主持人最基礎的工作,手卡一拿,按部就班。但如何做到上佳(不露痕跡),字字句句都凸顯了主持人的功底。尤其做文化類節目,有文化學者又有明星,協調關係,使座上賓對話流暢形成互補就顯得尤為重要。
曹可凡説,專家肯定不如明星那麼活泛,明星又不如專家那麼專業,所以要發揮各自的長處,揚長避短,簡單説,就是大家要真的都能夠聊起來。
在曹可凡那裏,現場主持可能會書到用時方恨“多”。
即便肚子裏準備了100%,嘴裏也只能輸出10%。一部分明星嘉賓已經説了,一部分專家都已經説了,必須等大家把想説的都説了,主持人張嘴才不是喧賓奪主,臨場的接話才能做到拾遺補闕。
這麼多年,曹可凡給自己描繪了一個形象,“我是做文化歷史的泥水匠,就是把那些縫隙把它給彌補掉。”他淺笑著説,“肚子裏的材料如果不好好看,沒做到熟讀歷史,現場可能根本插不上嘴。”
他始終認為,做文化歷史類節目,歷史跟現實是兩根平行線,要把兩者之間做一個交錯。
被正史忽略的人物細節
有一期節目講王國維。王國維的一生,集史學家、文學家、考古學家于一身,在學術研究上擁有極高的天賦和功底的王國維,並沒有走得更遠。1927年,王國維做出了投湖這一選擇。
説起這件事,曹可凡起了一個話頭:“根據周圍人的描述,他那天其實是很沉著的,他早上八點就到了清華研究院,處理了一些事情之後,九點鐘從清華國學院出發,還問人借了5塊錢,坐車到了頤和園,然後就開始一直坐著抽煙,沉思,到了十一點投湖……”
如同偶然間想起多年前一位摯友,語調平淡卻意味深長,三言兩語,頓時把嘉賓們拉入彼時的歷史情境中。
“可能更多地從傳播的角度,人的角度,我覺得這個東西很重要。”他對記者説。
余皚磊 演讀 王國維
在對細節的追求上,曹可凡特別有興致,“這種細節,可能在文學史上,或者説在他們的正史裏邊並不重要,當我看到這段的時候,我就一激靈,我的確會很關注這些東西。包括像徐志摩飛機出事前一天,那時候,他跟陸小曼之間的關係已經非常不好了,我就説了他寫過的一句話,‘我們之間的關係就只剩下一堆灰燼,這個灰燼上連字跡都沒有’,這句話實際上是他內心的一種悲涼。他走之前,跟陸小曼吵起來,陸小曼就拿著抽鴉片的器具往他臉上扔,徐志摩的眼鏡就碎掉了。我當時説,眼鏡碎掉,實際上是心碎掉,當然這個後來沒有被剪輯進去。”
徐志摩後來拿了簡單的換洗衣服,住到了一個朋友家裏,曹可凡在那個朋友太太后來的文字描述中發現了另一個細節。
“徐志摩那天精神狀態恍惚,穿的西裝特別的窄小,褲子還有一個窟窿,他都不在意。徐志摩走後,這位太太就跟先生説,‘maybe something happened!’”
通過翻看大量的資料,曹可凡認為,徐志摩並不是大家眼中的“渣男”。因為三位跟他有過交往的女性後來對他的評價,幾乎都是正向的。
曹可凡説,“女作家趙清閣在一本散文集裏專門寫過,徐志摩去世以後,陸小曼的生活完全發生了變化。無論白天或黑夜,陸小曼家的窗簾是從來不打開的。我覺得她用這種方式表達一種懺悔和救贖。從人的角度來説,徐志摩不完美,但是一個有魅力的人。所以搞現當代文學的人看了這個節目之後,覺得這個節目實際上是給徐志摩做了一個翻案,顛覆了過去人們對他的帶有偏見、刻板的印象。”
從人物不一樣的角度切入,節目組也同樣會先拋開個人偏見,去尋找更“去標簽”、更“人性化”的內容。
“我們發現徐志摩是一個有家國情懷,有志向有抱負的熱血青年,我們不希望從單一角度去給這個人物下一個定義,徐志摩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在這一集中,我們給了一個非常好的範本。”執行製片人汪甜盈説。
在茅盾那一集,曹可凡也提到了一個細節。茅盾一生對年輕作家很扶持,比如曾經幫助過當時在政治上被孤立的一位女作家,寫《百合花》的茹志鵑。
“我當時找到茹志鵑的一句話,大致意思是,因為茅盾的鼓勵,我一定要振作起來,不僅是為了我,還要為我的三個孩子,我要讓孩子們健康的成長……這三個孩子當中有一個後來也繼承母親的基因,成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做王安憶。王安憶後來又因《長恨歌》得了茅盾文學獎。你看,歷史會産生這樣一個勾連,可能在文學史裏這個細節並不重要,但我認為它是可以感動到我的一個細節。”
俞灝明 演讀 茅盾
怎麼讀,怎麼演
《斯文江南》的選篇大部分是古詩詞古漢語,節目組貼心地配上了雙字幕(原文+譯文),因為選篇有時候較難,能看懂是首先面臨的挑戰,其次,看懂了之後還要讓觀眾喜歡看。
“讀”賦予了經典名篇韻律性,“演”則賦予了名作畫面感。通過演藝界名家的“演讀”,節目用視聽語言為詩文“作畫”,讓它們並非僅僅停留在讀者的想像之中,更真切具象地呈現在觀者的眼前。
聊到“演”的部分,曹可凡強調,“我們不是大製作,有點像南宋畫家的馬一角(馬遠)畫畫一樣,通過某一個局部把這個場景能夠再現。”
按照明星嘉賓自己的話來講,來到《斯文江南》,都有點“戰戰兢兢”,但節目組力求演讀人可以形神兼備,做到讀和演的平衡。
找到岳雲鵬演讀陶淵明的時候,小岳岳差點沒嚇一跟頭,他反問曹可凡,“你們沒搞錯吧,我一個小學畢業的人,讓我去演大文學家!”
岳雲鵬 演讀 陶淵明
曹可凡卻堅信岳雲鵬能夠完成這件事。
他解釋説,“陶淵明是那個時代很有意思的人,他哪兒也走不通,左右都不通,只能往下走。他把自己變成一個農民,通過土地來獲得生活的信念。我對小岳岳説,你就是農民的孩子,你們當中有很多共通的東西,你一定可以把這些東西呈現出來,後來他很認真地做了準備,從陶淵明的作品當中跟自己的身世連接起來,最後的效果也非常好。”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演員喻恩泰和于中美一起完成的,喻恩泰扮演白居易,于中美扮演琵琶女。當時導演組翻到陳寅恪先生的文章,説有考證琵琶女可能是一個胡姬,於是想起了2015漢語橋的賽區冠軍于中美,這位美國女孩非常熱愛古詩詞和中國文化,合作喻恩泰完成了《琵琶行》。
喻恩泰 演讀 白居易
琵琶女從“半遮面”到露真容,從撥弦的節奏,到整體的造型,主觀視角的代入,觀者會和白居易一起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嘆,讓這首長篇樂府詩充滿現代沉浸式的情感體驗。
于中美 演讀 琵琶女
執行製片人汪甜盈總結説:“難的文章要讀得很明晰,簡單的文章要把它拍得生動,這是目前我們摸索到兩個解法。”
年輕演員羅一舟的表現,同樣獲得了節目組的交口稱讚。要演讀少年老成的昭明太子蕭統,也要在“演”的過程中一人分飾三角,難度不小。
“蕭統雖然年輕,但很有前瞻性,自己的選文上並沒有對於作者出身階層的考量,而是純粹在文學性上進行了一個編撰和保留。”汪甜盈感嘆説,“羅一舟是給我們驚喜的,他在圍談桌上的表述,溫文爾雅,很有他自己的風格,而且他不吝于表現自己,情緒到了足之蹈之,很放得開。”
羅一舟 演讀 蕭統
最新一期講了辛棄疾,演讀人是《狂飆》中飾演李響的李健。李健是部隊大院長大的,陰差陽錯和部隊失之交臂,他之後扮演過很多軍人,有軍人情結。
“李健很喜歡這個人物,辛棄疾本身就是‘六邊形戰士’,存世有600多首詞,有殺賊寇的一個經歷,一輩子想要光復河山,卻一生都在文職的工作上調動來調動去,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帶兵打仗的將領,是他一生的不甘和遺憾。李健形象氣質上很貼,穿上盔甲很有‘山東老兵’的味道。”執行製片人汪甜盈補充説道。
李健 演讀 辛棄疾
提到演員的較真,唐嫣的認真也讓曹可凡印象深刻。唐嫣演讀的管道昇,現場是一條過了,她很不放心,要求再來一條,總是盯著監視器琢磨,拍完晚上回家還和曹可凡説,自己心裏直打鼓,很多地方自己都覺得根本過不了。曹可凡打趣地説,“沒辦法,我們不是王家衛,沒有那麼多錢給你拍啊!”
“好的節目應該每一個環節都非常地細緻,這樣它出來的整體效果才比較精緻。”曹可凡説,“我昨天採訪牛犇老師,他引用了另一位知名演員的話,他説藝術創作就像用雙手去捧水,你指縫必須要特別緊,不能有一點點鬆懈,一點點鬆懈水就漏掉了,在這兒漏一點,你覺得沒什麼,每個環節露一點,好,等成片出來你就沒法看了。”
“大江南”可以做很多季
“南方實際上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鎮,特別是江南,”曹可凡説,“這是因為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三次非常重要的衣冠南渡。”
歷史上的衣冠南渡,第一次,西晉末晉元帝司馬睿渡江,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第二次,唐“安史之亂”後,中原士庶避亂南徙;定都 江寧府(南京),建立南唐;第三次, 北宋末,宋高宗渡江,以臨安(今杭州)為行都,建立南宋。
為什麼要把眼光聚焦在江南?
曹可凡認為,從古至今,江南就基本代表了中國文化的精髓,不管是王羲之,還是李清照或是陸羽,他們的作品,他們人生中的轉折或是高光時刻,所有的根都在南方,從江南看中國的歷史的變遷,時代的變化,實際上就是抓住了一根中國文化的主線。
曹可凡
最近,電視劇《後浪》也在熱播,與中醫二次握手的曹可凡,談起表演,依舊唸唸不忘的是演員吳剛和他説過的、引用老藝術家蘇民老師的一句話“痛飲生活的滿杯”。
“演員要以極大的熱情去擁抱生活,並將生活的點滴積累,投射于角色之中。時隔多年,吳剛兄的那句話依然記憶猶新。”
記者問,會不會在《斯文江南》裏也塑造一個歷史人物?
他哈哈一笑:“歷史人物沒那麼胖,這麼胖肯定不行。再説這個活已經幹完半條命了,第三季再説吧!”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