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網路文學擁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發佈時間:2023-05-29 09:10:08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李瑋 | 責任編輯:姜一平

【網聚世界中國風情】

作者:李瑋(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揚子江網路文學評論中心執行副主任)

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發佈的《第51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網路文學愈發成為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傳統文化成為網路文學的重要題材,為網路文學注入傳統意趣,同時網路文學助力傳統文化煥發新生。”網路文學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雙向成就,成為當下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現象。

當前,諸多網路文學作品創造性地融合傳統文化。非遺技藝已成為網路文學中的“金手指”,作品試圖通過還原歷史細節和描摹歷史特色文化生活來提升自身表現力,通過演繹傳統經典來塑造相應的美學風格。這也意味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匯入當代人的精神圖景,在網路文學的空間裏構建青年人的想像世界。傳承傳統文化的網路文學不僅拓展了讀者群體,而且依託IP轉化全産業鏈,使得傳統文化享有廣泛關注。可以説,網路文學在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方面,在媒介融合時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讓非遺作為故事講述和情節推進的“行動元”

將以制瓷、刺繡、緙絲工藝、茶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創作之中,使網路文學作品不只是承載優秀傳統文化,也成為傳統文化現代化轉換的重要途徑,讓傳統文化走入當下年輕人的文化生活中,彰顯出傳統文化在新時代旺盛的生命力。4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發佈的《2022中國網路文學發展研究報告》指出,歷史與古代言情題材推動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與傳承,超5萬名閱文簽約作家主動將非遺元素化用到網路文學作品中。

網路文學作品巧妙地將非遺與故事情節結合起來,讓非遺技藝成為主人公職業線構建的重要元素,發揮幫助故事人物成長和推動劇情發展的功能。網路文學對非遺元素的書寫,並非平面化的介紹,而是將文化與故事有機融合,動態性地呈現非遺技藝的生長脈絡,讓讀者在故事的跌宕起伏中感受中華傳統技藝的魅力。例如,曾入選2020年中國作協網路文學影響力榜的《畫春光》,講述了出身越瓷世家的主人公田幼薇通過刻苦學習制瓷,以精湛的技術和精巧的創新,打破窯場中陳舊理念,實現了愛情與事業雙豐收的故事。曾入圍2021年中國作協網路文學重點扶持項目,併入選首屆“揚子江網路文學最具IP潛力榜”的《你與時光皆璀璨》聚焦蘇繡,講述蘇繡繼承人唐心妍將蘇繡技法傳承與現代市場需求相融合,尋求傳統技法與現代審美的平衡點,將其發揚光大,逐漸成長為一代蘇繡大師的故事。《洞庭茶師》則選取了蘇州碧螺春作為題材,年輕人回歸洞庭茶鄉,打造專屬的茶飲品牌,以寬厚純粹的“茶魂”勾連起一個個性格、遭際各異的人物角色,也展現出源遠流長的茶文化的蓬勃生命力,及其背後所蘊含的堅韌、包容、善良等民族精神品格。

此外,無論是《吾家阿囡》《大明英華》等作品對松江顧繡、福建漳絨等傳統刺繡工藝進行的詳盡刻畫,還是《一脈承腔》《錦繡魚圖》《紈扇新裁》等聚焦華陰老腔、“魚皮畫”、金陵折扇的傳承與保護,這些作品對非遺內容的細緻敘寫,融入故事的肌理,使之成為推動故事發展的重要力量,或是情節推動不可或缺的背景設定。

由此,茶藝、皮影、相聲、戲曲等非遺,成為網路文學內部重要的“行動元”,與相應的空間書寫緊密相連,超越單純的技藝層面,以匠心錘鍊了文化工藝。

用豐沛充實的細節重現歷史中被掩映的枝節

除了巧妙地將非遺文化凝練為故事內核外,網路文學亦細緻描摹歷史文化的特色和風韻,以富有代入感的描繪再現歷史切片的生活風貌,以豐沛充實的細節重現歷史中被掩映的枝節,走出一條獨特的文化創新之路。

諸多網路文學作家以宋代為故事背景,著重還原宋代的文人生活和風雅美學。《孤城閉》善於從歷史的浩繁卷帙中發掘故事,勾勒出宋仁宗時期的民俗風韻。《大宋清歡》則另辟蹊徑,以滲透著清雅美學的美食勾連宋代的市井文化與生活方式。在小説中,《煙江疊嶂圖》作者王詵發出邀請,于“山色橫侵蘸暈霞,湘川風靜吐寒花”的深秋,按照《林氏清饌》製作的食單,在《西園雅集》描摹的“西園”,招待趙佶、黃庭堅、晏幾道,席間打香篆、吟新詞……

一些網路文學作品注重歷史細節考據,嚴謹地還原歷史文化風貌。《顯微鏡下的大明》立足明代民間的檔案文書,書寫明代“絲絹稅”引發的政治格局變動,照亮了歷史裹挾之下小人物的抗爭。《長安的荔枝》亦是從一個負責荔枝轉運的九品小吏的視角出發,探索“一騎紅塵妃子笑”這一名句背後所勾連的唐代財政、貿易、運輸業和社會治安方面的社會風貌。有網友評價,這部作品可貴之處在於作者不厭其煩地“描述了海量的歷史細節,這些細節才支撐起整個故事”。這種尊重歷史風貌、注重文化還原的寫法,在歷史類網路文學作品中被稱為“考據流”。有網路作家在創作之前,深入西北,去敦煌、長城、邊關墩烽燧、玉門關和陽關舊址,在一枚枚古樸簡牘中感受歷史的風貌,從而明確故事主角——西漢邊關戰場上“一群普通的邊塞戍卒”。

以傳統經典、傳統美學為底色和依託

網路文學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還體現為網路文學對傳統經典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有數據顯示,2022年閱文平臺貼有“紅樓”標簽的網路文學作品創作數量同比增長147%。提煉、融合傳統經典作品的設定和元素,吸收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借鑒和傳達傳統美學風格,成為網路文學創作的普遍性現象。

《山海經》《封神演義》及四大名著等古典小説一直是網路作家創作的重要資源。《悟空傳》《沙僧日記》《大潑猴》《太白金星有點煩》等都脫胎于《西遊記》,《山海經密碼》《星際第一造夢師》借用《山海經》中的眾多設定……這些經典作品成為網路文學類型創作的內容底色。

網路小説《將夜》中,“書院”作為儒家理念的化身,其門下諸徒各自對應孔子的幾個著名弟子。作者説單以審美來看,《將夜》是自己最喜歡的,也是寫得最好的,“因為這本小説的根骨在於古代的中國,我們最熟悉的那個中國”。在精神內核上,《將夜》是在世界文明框架中呈現傳統中國儒家精神的重要作品。

作為見證中華文明的文物及其背後所蘊含的傳統美學,也在網路文學作品中得到展現。《敦煌:千年飛天舞》以兩位試圖傳承敦煌美學的年輕人為主角,描繪了舞蹈家夏邑與文物修復師王安之對敦煌文化的熱愛。《黃金瞳》書寫在産業轉化過程中,玉器道具的建模、上色、切割等經過嚴格把關與專家鑒定,在故宮博物院和國家文物修復中心的支援下,呈現出傳統器物莊嚴、恢宏的美學風格的故事。

無論是將非遺作為故事發展的要素與象徵,還是以還原歷史生活、呈現歷史細節為題旨,無論是對古典小説進行現代性轉化,還是將傳承傳統美學作為精神內核,網路文學正憑藉自身獨特的性質與形式貫徹著“守正創新”的基本要求,彰顯著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強勁的生命力。

《光明日報》( 2023年05月27日 09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