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中國深海考古新篇章,開啟了!

發佈時間:2023-05-26 08:50:35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陳振凱 侯婧怡 | 責任編輯:蘇向東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內部(2022年10月攝)。新華社發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內部(2022年10月攝)。新華社發

  在沉船遺址布放的水下永久測繪基點(5月20日攝)。新華社發

5月21日,完成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第一次考古調查的“探索一號”科考船攜“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抵達三亞。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5月21日,國家文物局、科技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聯合舉行新聞發佈會,正式宣佈在南海西北陸坡海域發現大型古代沉船文物遺址,並成功布放我國首個深海考古水下永久測繪基點。同時,國家文物局正式啟動對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古代沉船遺址的考古調查工作。

網友表示:“滄海桑田!有悠久文明的中國,不管地下還是海底,都蘊藏著豐富的寶貴財富。”

開啟新篇章

“嘆為觀止”“這麼多瓷器”“只看著照片就感覺很激動了”“太壯觀了”……在新華社微網志發佈的沉船水下實景照片下,網友感嘆。

據新華網報道,5月20日,國家文物局主要負責同志乘坐“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參加了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第一次考古調查,在沉船遺址核心堆積區西南角布放水下永久測繪基點,並進行了初步搜索調查和影像記錄,正式啟動了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古代沉船遺址的考古調查工作,開啟了我國深海考古的新篇章。

據了解,此次布放的水下永久測繪基點由深潛器搭載布放于海床表面。布放完成後,研究人員能夠借助長基線定位系統對永久基點進行位置標定,為開展對古代沉船的精准考古調查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兩處古代沉船遺址的“露面”源於去年的考古調查。央視新聞發文稱,2022年10月,深海考古調查團隊在我國南海西北陸坡約1500米深度海域,發現兩處古代沉船。其中一號沉船遺址以瓷器為主,推測文物數量超過10萬件。根據出水文物初步判斷為明代正德年間,定名為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二號沉船遺址以大量原木為主,初步研判是從海外裝載貨物駛往中國的古代沉船。根據出水文物初步判斷為明代弘治年間,定名為南海西北陸坡二號沉船。

調查顯示,南海西北陸坡兩處沉船年代相近,相距僅10多海裏。這是我國首次在同一海域發現出航和回航的古代船隻,充分證明了這一航線的重要性和當時繁盛的程度。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保存相對完好,文物數量巨大,時代比較明確,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不僅是我國深海考古的重大發現,也是世界級重大考古發現。”國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長閆亞林説。

這一重大發現實證了中國先民開發、利用、往來南海的歷史事實,對中國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貿易史、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等都具有突破性的貢獻。新華網發文稱,這一重大發現充分展示了中國深海科技與水下考古跨界融合、相互促進的美好前景,標誌著中國深海考古向世界先進水準邁進。

不少網友評論道:“有種和過去時空接軌的感覺!”

新技術、新裝備

用科技之鑰,打開歷史之門。發現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的過程,是一次深海科技與水下考古的完美融合。

據國家文物局網站報道,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分別是“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支援下,基於前期相關海底探測結果,在2022年10月23日“深海勇士”號第500潛次發現的。

“近年來,中科院先導專項等自主部署研發的船載多波束系統、應急救援打撈作業工具、水下無人探測平臺等系列技術和裝備,為深海文物水下發現打撈奠定了堅實基礎。”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科學部副主任陳傳緒説。

中工網刊發的報道指出,對於具有高技術門檻的深海考古,我國深海技術裝備取得的突破性進展,為深海考古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技術支撐。

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煒表示,在此次考古調查中,首次採用了一系列新技術、新裝備,比如在深海沉船設置水下永久測繪基點,並使用長基線定位技術進行位置標定,大大提高了水下考古工作和資料記錄的精度與準確性;綜合使用多種技術手段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考古記錄。這些對於水下考古技術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探索水下考古發掘技術與裝備研發等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據人民網報道,此次考古工作利用中國科學院自主研發的潛載測深側掃聲吶獲取了沉船區域水下全局分佈圖,為快速厘清文物分佈範圍、測繪基點選址及文物保護方案制定提供了關鍵數據圖像支撐。

據新華網報道,針對文物現場觀察和文物提取的特殊要求,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將利用載人/無人潛水器,配合使用新型力反饋柔性機械手、潛載吹沙清理裝置等,對海底文物進行無損的保護性提取,對被沉積物覆蓋的關鍵文物進行水下清理,方便考古學家進行原位觀測。

陳傳緒介紹:“我們將充分利用已有的平臺技術裝備,包括‘探索一號’、‘探索二號’科考船,‘深海勇士’號、‘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獅子魚一號’遙控水下機器人等,同時開展深海考古關鍵技術攻關和專用裝備研發,為深海考古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微網志網友“空山新雨”評論説:“感謝科技的發達,讓我們更完整地了解歷史。”網友“虎嘯九天”留言説:“期待更多行動為考古帶來收穫。”

深海持續探索

深海考古是世界水下考古研究的前沿領域。近年來,我國深海考古探索不止,取得了重大進展。

據中工網報道,2018年4月、2022年8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等單位先後在西沙北礁海域、西沙海槽海域成功實施兩次深海考古調查,發現若干沉船和遺物點。

此次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的考古調查工作,是我國首次對深海水下文物開展考古工作。據人民網報道,此次考古發現對於研究晚唐五代以來南海海上航線變遷具有重要意義,填補了我國古代南海離岸航行路線的缺環,完善了海上絲綢之路南海段航線的歷史鏈條。

“國家文物局高度重視這一發現,迅速組織專業力量,制定水下考古調查方案,開展已提取出水文物的保護修復。海南省人民政府落實保護管理責任,在相關海域開展海上巡查、監測,保障文物安全。”閆亞林介紹。

對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古代沉船遺址的考古調查將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據央視網報道,其中第一階段將從5月20日持續至6月上旬,使用載人潛水器搜索摸清沉船分佈範圍,對沉船遺址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資料採集和考古記錄工作,適量提取有代表性的文物標本,以及海底底質等科學檢測樣本;第二階段、第三階段計劃于2023年8月至9月、2024年3月至4月實施。考古調查工作結束後,將科學評估沉船保存狀況和技術條件,研究提出下一步考古和遺址保護方案。

深海考古,要科技也要人才。這次深海考古隊由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三家單位聯合組成,成員近30人,包括考古學、文物保護、地球物理探測、海洋地質、海洋生物、機械電子等領域科研人員,分為物探航測、深潛作業、文物保護、測繪記錄、攝影攝像、資料彙編6個組,開展協同作業,共同完成這次任務。

據中工網報道,國家文物局將會同科技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等,進一步加大深海考古工作力度。以一號、二號沉船為重點,在南海重點區域及重要航線常態化開展深海考古調查,推進海上絲綢之路考古研究。開展深海考古關鍵技術攻關和專用裝備研發,加快建設深海考古人才隊伍。切實加強兩處沉船遺址的保護管理,確保遺址和文物安全。(陳振凱 侯婧怡)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