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紅色哨卡”還是“姑娘的居所”?新疆千年烽燧蘊藏著哪些絲路傳説?

發佈時間:2023-04-18 09:06:28 | 來源:央廣網 | 作者:韓雪瑩 蔣雪嬌 | 責任編輯:秦金月

西元前60年,漢宣帝在西域始設西域都護府,烽烽相望、臺臺相連直達長安的烽燧(烽火臺)成為維護西域地方社會秩序、確保古絲綢之路暢通的重要軍事設施。

新疆庫車(古龜茲),地處東西方交通要衝,是古絲綢之路上著名的綠洲,這裡連接東西方貿易與文明,孕育出了璀璨的龜茲文化。在庫車,高聳的克孜爾尕哈烽燧如同一個千年守望的將軍,點燃了歷史的火焰,映照出絲路明珠昔日的璀璨與輝煌。一同探訪大漠孤煙、長河落日下的千年古烽燧↓↓↓

新疆的長城長什麼樣?

我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庫車市文旅局黨組書記龐秀琪。“我們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場……”不過,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你不知道的新疆”,比如——我們新疆的長城。

作為土生土長的新疆姑娘,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的一首詩一直刻在我的童年記憶裏:“寒驛遠如點,邊烽互相望。赤亭多飄風,鼓怒不可當”,這是岑參送朋友赴安西行營前所作,詩中的“寒驛”“邊烽”“赤亭”都和新疆長城有關,這也和我從小在家鄉看到的完全吻合——不見連綿不絕的墻體,只見星星點點的烽燧、驛站。

千年烽燧 品盡古道歲月滄桑

烽燧,大家更熟知的名字是烽火臺,這是中國古代長城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烽燧內,有專人日夜守候並負責隨時收發資訊,一旦發現敵人來犯,用不同的暗號將資訊傳遞出去。

庫車境內有多座烽燧遺址,主要在卻勒塔格山南部,克孜爾尕哈烽燧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它是漢代初建、唐代再建的。克孜爾尕哈烽燧所處的鹽水溝溝口衝擊臺地視野開闊,是漢代玉門關西行通往古龜茲、疏勒及天山北麓烏孫的交通要道。

夯土築成的烽燧如同一座拔地而起的信號塔,身高超過13米,基底大致呈長方形,東西長6米多,南北寬4米多,基底往上逐漸收縮,是下粗上細的梯形。夯土的時候四週有圍板固定,然後層層上築,層與層之間夾雜著縱橫交錯的樹枝枝杈為筋骨。上部的夯層中還夾有木骨層,頂部原本建有望樓,供登臨守望。

克孜爾尕哈烽燧已經在歷史長河中挺立了兩千多年,站在遠處看這座烽燧,它就像一位背對平民百姓、隻身攔阻敵人的將軍。遙想當年,它曾何等雄偉巍峨、氣勢恢宏,向東連著輪臺拉依蘇烽燧、孔雀河烽燧群和樓蘭烽燧,遠至敦煌玉門關、陽關……最終通達長安城,維護著西域的安全和古絲綢之路的暢通。

烽燧高聳 守望古韻龜茲

如今,刀光劍影、狼煙烽火都已經遠去,克孜爾尕哈烽燧依然挺立在這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上,訴説著千年傳奇。

早些年,克孜爾尕哈烽燧就已先後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絲綢之路(新疆段)大遺址保護項目。目前,庫車市文旅局正著手開展克孜爾尕哈烽燧保護利用項目,進一步加強對烽燧的保護和開發。

我們庫車古稱“龜茲”,是古絲綢之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連接南北疆的交通大動脈,東西方文化在這裡交融碰撞,形成了舉世聞名的龜茲文化。除了看烽燧,庫車還有石窟壁畫、樂舞、戲曲、詩詞等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産。歡迎大家來新疆、來庫車、來克孜爾尕哈烽燧遺址一睹風采!

講述人:庫車市文旅局黨組書記龐秀琪

專家解讀:“克孜爾尕哈”之名緣何而來?

克孜爾尕哈烽燧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表示,在當地有不同的説法:比較通行的一種解釋是,“克孜爾尕哈”在古突厥語意為“紅色的哨卡”;也有解釋為維吾爾語“姑娘的居所”,當地傳説龜茲國國王的女兒居住過這個高臺,所以就取了這麼一個名字。

其實這是一個傳説,但今天我們到新疆去,在庫車看到克孜爾尕哈烽燧矗立在那兒的時候,還是挺感慨的。在烽燧的周邊,還有一些過去駐人、駐兵的遺址。現在,克孜爾尕哈烽燧也是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除了保護之外,在周邊也要建一些展館和做研學體驗的建築設施。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