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淩家灘文化展在皖開展 再現5000多年前古人生活面貌

發佈時間:2022-12-08 08:46:47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張強、儲瑋瑋 | 責任編輯:謝榮宇

“璀璨星光——淩家灘文化展”7日在安徽博物院新館開展。

此次展覽從故宮博物院等7家文博機構遴選了194件具有重要考古價值的玉器、石器、陶器等展品,實現了對淩家灘遺址出土文物的首次集中亮相,全景式展示了淩家灘文化面貌、淩家灘與其他史前文化的互動交流。

圖為淩家灘遺址出土的玉鷹。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記者張強攝

圖為淩家灘遺址出土的玉鷹。 中新社記者張強攝

安徽博物院副院長雷修佛説,淩家灘文化、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並稱為中國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本次展覽借展了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20余件精品文物展出,與淩家灘文化相似文化因素進行了類比展示,昭示中華文明的多樣性、複雜性和一體性。

同時,還將淩家灘文化與同處於長三角地區的崧澤文化、北陰陽營文化、薛家崗文化的相似文化因素進行類比展示,這對於探尋長三角地區文化共同體的形成,具有重要當代價值與現實意義。

圖為市民在參觀展覽。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記者張強攝

圖為市民在參觀展覽。 中新社記者張強攝

淩家灘遺址位於安徽省含山縣,總面積160萬平方米,是一處距今5800年至53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心聚落遺址,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認為,淩家灘在中華文明起源和形成過程中具有標誌性地位,為研究五千年中華文明提供了實物例證。

1987年至今,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淩家灘遺址共進行了14次發掘,出土文物3000多件,其中玉器約1200件,代表性玉器有人、龜、版、鷹、龍等,代表了新石器時代長江流域同時期玉文化最高水準,表明長江下游的巢湖流域是中國古代文明發源地之一。

圖為淩家灘遺址出土的一對玉人。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記者張強攝

圖為淩家灘遺址出土的一對玉人。 中新社記者張強攝

展覽現場,淩家灘遺址出土的一對玉人備受關注。玉人臉型棱角分明、表情嚴肅,頭戴平冠,雙手上舉,五指張開,手臂上戴著手環。

據本次展覽策展人孟倩介紹,淩家灘所出土的玉人一共6件,分為站姿和坐姿兩組。在一件玉人背後,有一個0.15毫米的鑽孔,5000多年前的淩家灘先民究竟採用何種工具製成這樣的鑽孔,至今依然是個未解之謎。

另悉,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發佈了淩家灘遺址2020年至2022年考古發掘成果,其中包括中國史前考古中發現的唯一一件龍首形玉器,淩家灘目前發現的最大的石鉞、玉璜,具有祭祀功能的超大型高等級公共禮儀建築等。(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