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剪紙巧娘海外“收徒”:手作課堂裏飄起中國紅

發佈時間:2022-11-07 08:47:36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張瑋 | 責任編輯:姜一平

中新網呼倫貝爾11月6日電題:剪紙巧娘海外“收徒”:手作課堂裏飄起中國紅

中新網記者 張瑋

“千剪不斷,萬剪相連。”架起手機、連通網路,鏡頭前的吳立喜一手持小剪刀,一手捏著疊好的紅紙,一陣上下翻飛,一幅秋景窗花圖靈活顯現。

“以前每年我都會出國‘收徒’,疫情發生的這幾年裏,就只能‘雲收徒’啦。”這幾天,吳立喜陸續走進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的5個獵民村,給獵民們現場教學的同時,還搭起直播間,為近百名海外學生遠端授課。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後,吳立喜將自己的海外剪紙課堂從線下改到線上。每隔一段時間,她就會錄製教學視頻發給大家,也會利用閒暇時間和學生們“雲端”相見,共讀這一抹中國紅裏的傳統文化。

20年間,吳立喜用中國傳統手作架起中華文化與世界的“僑”梁。至今,她的學生遍佈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完全統計有萬餘人。

中國剪紙藝術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窗花、喜花、枕頭花,春節、中秋、婚禮……這項民間手工藝術充實于各種民俗活動中,在中國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

吳立喜7歲師從姨姥姥,構思、畫圖、摺紙、鐫刻、鏤刻、刺孔……至今已有40多年剪紙經歷。

作為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級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吳立喜自從嫁到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她的作品便更多了一些狩獵民族--鄂倫春族獨特的氣質,內容多以花草樹木、動物形象及勞動工具為主,像是用一幅幅剪紙畫娓娓道來中國北方少數民族更新迭代的歷程。

2003年,吳立喜在全國剪紙比賽中,受邀為來自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的政府官員現場展示剪紙技藝。

一顆愛心裏面住著一個可愛的福娃,“一分鐘完成一幅剪紙作品,我看到他們臉上的表情從費解到驚喜。”

“太神奇了!”這是吳立喜第一次聽到外國友人誇讚她的剪紙技藝,那一刻起,“要讓世界讚賞中國傳統文化”的根便深深地紮在吳立喜心裏。

2003年、2005年和2008年,受黑龍江省僑辦邀請,吳立喜共為來自50多個國家的70余名海外華裔青少年現場講授剪紙課程。

雖然語言不通,只能靠肢體動作來為孩子們現場展示,即使這樣,每一個學生都剪出了自己內心的作品,這讓吳立喜很意外,“也許這就是藝術的魅力。”

2012年至2018年,吳立喜先後6年作為國務院僑辦的外派教師,赴菲律賓從事華文教育工作。

在菲律賓期間,除了參與中國駐菲大使館的文化宣傳工作,吳立喜時不時走進學校、廣場、酒店、公園,為當地民眾和在菲華人現場教學剪紙技藝。

讓吳立喜印象最深的是,她隨國務院僑辦去看望駐菲律賓外派教師,並將這門技藝教給400多名華文教師及當地英文教師。“他們説,要在課堂上教給學生。”

吳立喜説,在菲律賓教學的那幾年裏,跟著她學會剪紙的學生近萬人。“我的剪紙作品還送給了時任菲律賓總統羅德里戈·羅亞·杜特爾特。”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吳立喜受福建省僑辦、泉州師範學院邀請,通過視頻錄製和網路教學,為馬來西亞的120多名華文教師上剪紙課。

“學生們遇到問題會線上問我,也會給我留言。”每每看到課堂裏飄起的一片片中國紅,吳立喜都特別自豪,“疫情也許暫時阻擋了我出國授課的腳步,但從不會減少海外學子越來越喜歡中國文化的熱情。”

如今的吳立喜除了線上上給海外學生上課,還受到清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高校的邀請站上講臺,通過剪紙藝術為學生們講鄂倫春族的歷史和文化;她也會走進北京、廣州、上海、黑龍江等地的大街小巷“練攤兒”授課……

在吳立喜看來,無論是在“陽春白雪”的課堂,還是在“下裏巴人”的街巷,每一幅剪紙作品都是一段故事,“無論通過什麼樣的形式,我只想堅持做個聯通者,將最美的中國故事講給世界聽。”(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