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非遺新疆曲子戲:天山腳下百年傳唱 老調新唱展新魅力

發佈時間:2022-11-02 15:38:59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戚亞平 楊愛霞 | 責任編輯:姜一平

中新網烏魯木齊11月1日電題:非遺新疆曲子戲:天山腳下百年傳唱老調新唱展新魅力

作者戚亞平楊愛霞

“對於曲子戲來説,傳承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如今,劉淑珍接過今年3月去世的老師楊培才的接力棒,成為新疆曲子戲傳承人。

劉淑珍是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六師紅旗農場退休職工,同時也是“新疆曲子戲紅旗農場自樂班”的一員。

其從小聽大伯、二伯和父親演唱曲子戲,耳濡目染,愛上曲子戲,並在農場宣傳隊積累下舞蹈功底,後跟隨農場職工楊培才學習曲子戲。

“有些曲調特別難,我們不想唱,説學不會,他(楊培才)都説不行,曲調不唱就會丟失。慢慢學會之後就覺得不難了。”劉淑珍説,曲子戲班平均年齡都是70歲以上,白天大家各忙各的,到了晚上大家就來戲曲活動室排練,尤其是在每次活動前,基本每晚都來。

新疆曲子戲俗稱新疆小曲子,是以陜西眉戶、蘭州鼓子、青海平弦等戲曲為基礎,通過融合新疆各民族的音樂藝術,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具有獨特風格的戲曲劇種。現已在新疆昌吉州和新疆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傳唱百年。

其演出形式十分靈活,分地攤坐唱和舞臺演出兩種,往往一人分飾多角。

豐富的曲調是新疆曲子戲的一大特點,到今天已發展出三十六大調、七十二小調,風格多樣的曲調能夠表現民眾豐富的日常生活。

1959年,新疆曲子戲第一個專業劇團“新疆曲子劇團”在昌吉州成立。此後,曲子戲成新疆特有的地方劇種,同時成為國家保護劇種。

2008年,由新疆兵團申報的新疆曲子戲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第六師五家渠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成為新疆曲子戲的保護單位。

説起新疆曲子戲,就不得不提生前一直致力於新疆曲子戲保護和傳承的第四代傳人楊培才。

為讓這項非遺藝術能以文字和樂譜的形式永久流傳,1995年至1997年,楊培才蒐集、整理和挖掘本戲越調類32處、平調類38個摺子和段子,編纂出《新疆曲子集》。

在悉心蒐集整理的同時,楊培才還和農場職工辛克文一起成立“新疆曲子戲紅旗農場自樂班”,經常帶領成員到各連隊演出,還為鄰里婚慶助興,不斷擴大曲子戲影響力。

他們表演的《張良賣布》《李彥貴賣水》等代表性曲目,因曲調委婉動聽、表演形象生動,最受歡迎和喜愛。

楊培才曾表示,他的一生雖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但要在有生之年將新疆曲子戲很好地保護與傳承下去,一代一代源遠流長。

如今,由曲子戲愛好者組成的新疆曲子戲自樂班,廣泛分佈在第六師各團場,這種貼近生活的戲曲已成當地民眾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自樂班通過吸納和培養曲子戲愛好者,不斷擴大影響力,成傳播和發展新疆曲子戲的重要力量。

為吸引更多人觀看並加入曲子戲班,劉淑珍通常會聯合社區,通過志願者下小區表演的形式,讓大家了解曲子戲,平時也會積極參加各類展演,讓更多人看到曲子戲。

劉淑珍説,現在他們想培養年輕人,便成立了曲子戲志願服務隊,要在社區、連隊、學校、幼兒園多次的演出,希望更多年輕人融入到曲子戲當中,共同傳承下去。

“就我們自身來説,一直努力創新,致力於老調新唱,緊跟時事,不斷創作出新作品。”劉淑珍説,大家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使,認真對待每一次表演,每一次創作,就希望別把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丟掉。(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