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詩入畫的東方美學大展臺
文化綜藝永遠在創新
近日,隨著《詩畫中國》《閃耀吧!中華文明》等嶄新的文化節目陸續播出,觀眾又見識了此類節目生機勃勃的創新力,它們以豐富的節目樣態和新穎的表現手法,讓年輕人也沉迷其中。不僅是內容越來越豐富好看,而且通過多元化創新表達,節目也越拍越有高級感。在文化綜藝節目裏,觀眾可以真正遇見如詩如畫的東方傳統美學表達,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記者 師文靜
傳統藝術、文博考古
兩大主題節目精耕細作
傳統藝術和文博考古是這兩年傳統文化節目的重頭戲,很多節目在這兩大領域不斷深耕細作,拿出越來越好看、越來越驚艷的文化綜藝作品。
在詩詞、典籍等傳統文化藝術精粹被不斷做成文化節目後,經典傳統畫作也成為創新化表達的依託和對象。大型文化節目《詩畫中國》近日開播後,引發觀眾熱議,節目在藝術表現形式與內容題材上拓寬新領域,堪稱文化節目典範。這檔節目從近千幅作品中選出40余幅畫作、50多首詩文,暢遊詩中畫,品味畫中詩,觀眾跟隨節目領略《竹石圖》《墨梅圖》《雜花圖》《昭陵六駿圖》《萬壑松風圖》《公孫大娘舞劍圖》《溪山行旅圖》等經典畫作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蘊,感受獨具特色的中華美學追求。在節目形式上,從漢唐氣象、宋元境界到明清風韻,節目以詩畫貫通全局,創作了一批歌曲、舞蹈、音樂、吟唱、武術等作品來演繹這些詩畫,體現了詩情,更演繹了畫意。整個節目精緻、精美又恢宏大氣,掀起一股文化風潮。
聚焦傳統藝術的文化綜藝,還有最近剛開播的《中國有川劇》等。在《中國有川劇》的舞臺上,演員們帶來了《石懷玉驚夢》《逼侄赴科》《馬房放奎》等一系列代表性川劇作品,在虛實結合、移形換景、實景穿越等技術手段的加持下,為廣大觀眾打造了一場川劇盛宴。
除了傳統藝術被不斷地創新表達,文博考古也一直是文化綜藝節目的重要內容類型,而且節目模式不斷創新,文博尋訪、考古探秘等節目不斷涌現。
近日開播的大型文化節目《中國國寶大會》第二季,延續傳統的知識傳播節目模式,再次開啟探尋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奇妙之旅。十二期節目分別圍繞“動物、飲食、遊戲、服飾、軍事、經濟、運河、科技、交流”等主題,奉獻上氣魄宏大的文物主題大餐,觀眾可以認識紅山玉龍、婦好玉鳳、河姆渡陶豬、錯金銅博山爐等精彩絕倫的國寶。
剛收官的首季《中國考古大會》打出“考古空間探秘”的旗號,用13場縱橫時空的“遺址遨遊”,為廣大觀眾送上文化盛宴。從距今七十萬年前的週口店遺址到八九千年前的賈湖遺址、六千多年前的城頭山遺址、五千年前的良渚遺址、三千多年前的殷墟遺址,再到三星堆遺址、二里頭遺址,節目濃縮了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自帶耀眼光芒。
正在播出的文化探索紀實節目《閃耀吧!中華文明》以考古現場為依託,以一線考古專家、資深文博歷史學者第一手的真實經歷和研究成果為支撐,展現三星堆、秦始皇帝陵、唐長安城、“南海一號”、殷墟、敦煌等六個考古現場和文博
秘境,大唐遺寶等歷史謎團也鋪陳在觀眾眼前。《閃耀吧!中華文明》邀請陳坤等明星,以年輕的語態解讀中華文明的閃耀時刻,激發著當代人對傳統文化和當代國潮的興趣。
剛收官的《博物館之城》從博物館與城市的角度切入,聚焦北京這座擁有200多座博物館的城市,彰顯古都風韻。節目帶著觀眾沉浸式看懂博物館,首次公開各大博物館的文物庫房,首次公開塵封在萬壽寺佛像背後的祭疏、紫檀博物館天壇模型內部結構……傳遞硬核的博物館資訊。
內容博大寬泛
節目主題一直在拓展
從詩詞、畫作、舞蹈、書籍、國寶、戲曲、非遺手藝,再到飲食、服飾、文化遺址、考古現場等,文化綜藝節目聚焦和關注的內容在不斷地拓展邊界,把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以新穎的形式呈現給觀眾。
此前的文化旅遊探險節目大多聚焦風景名勝、秀美山川等,而在新播節目中,文化旅遊探險開始聚焦鄉村。《山水間的家》帶領觀眾走進美麗鄉村人家,探尋山水田園間的詩情畫意,也在一個個“鄉村微縮景觀”裏探尋中國鄉村發展的內在經驗。每期節目探訪兩個鄉村,由主持人、文化學者組成“新村民”小隊,共同踏上一段山水旅程,深入農家,體驗“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田園之美。而文旅節目《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第三季》中,節目嘉賓以名詩佳句為指引,從不同視角立體呈現浙江省多彩風景之美和意蘊豐富的文化之美。節目在詩歌與地理、文化與旅遊、歷史與當下的結合中,打造出一幅幅古老詩歌照拂今人心境的“寶藏文旅圖鑒”。
美食文化也是文化綜藝節目的青睞主題,美食探險、美食記錄等節目甚是流行,而當下不少文化美食節目,開始聚焦地域美食,深挖地域美食歷史和風土人情。剛播出的《好味知時節》就以樂山甜皮鴨、瀘沽湖白馬雞湯、火盆燒烤、坨坨肉、東坡肘子、龍眼酥、茭白燉豬蹄等美食,展現出食物所帶來的氛圍感,系統化書寫西南地區的美食風俗志。節目中豐盛的菜肴、新鮮的食材、歡聚的場所被鏡頭捕捉,節目蘊含歷史地理、文學藝術、風土人情的互相融合。這檔節目中,觀眾可以深入了解西南地區歷史文化。
文化節目還延伸到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鑒”主題,展開跨文明體系的對話與節目創新。《遇鑒文明》每期節目以一中一外兩個文明載體的交流為主題,邀請中外文化學者,以訪談的形式配合外景短片、文藝表演、AR環屏視覺展示等多種手段進行。節目在十二個領域展開中西交流對話,古琴、瓷器、京劇、國畫、園林、傢具、服飾、中餐、舞蹈、茶、詩詞、故宮等經典國粹,以及鋼琴、玻璃器、歌劇、油畫、西餐、咖啡、盧浮宮等西方文化元素,互相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多元化表達創意不斷
節目越拍越有“高級感”
文化節目除了在內容題材上不斷地拓新,節目多元化表達方面的不斷探索也讓觀眾耳目一新。一些節目融合話劇、影視、探訪、音樂等多樣的表達方式,再通過高科技感的舞美,拓展著節目的呈現樣態。一些節目打破舞臺限制,走到山川大地、古跡名勝等地拍攝,為觀眾呈現極為震撼的視覺衝擊。不斷追求表達創新的文化綜藝越來越具有視聽審美的質感、高級感,讓觀眾愛不釋手。
而像《典籍裏的中國》《中秋奇妙遊》《國家寶藏·展演季》等文化節目已經做到了視覺效果的爐火純青,將舞蹈、話劇、音樂等藝術元素與傳統文化、文化遺産相結合,採用影視化的拍攝方式,給觀眾帶來看影視大片的視覺體驗。《國家寶藏·展演季》中的舞蹈詩劇《入畫》以舞姿繪就江山青綠,展現《千里江山圖》的精神內涵;舞者與機械臂合作創意舞蹈,描摹現代質感的《萬歲通天帖》。節目營造的恢宏、壯美的視覺效果,驚艷觀眾。而《2022中國詩詞大會》一檔詩詞挑戰節目竟然也拍出了文化大片的感覺,舞美設計從“日晷”中取得靈感,設置360度環形螢幕,運用大量虛擬技術,展現四季變換等大片美景,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視覺體驗。
再比如,《詩畫中國》通過現代科技手段與多元藝術形態為傳統詩畫作品賦予新表達。節目中,XR、CG、裸眼3D、全息影像等先進科技手段的運用,詩、畫、音、舞、劇、曲等藝術形態的融合,輔以電影級別的拍攝與製作,讓經典詩畫“活起來”,整個節目典雅詩意,視覺效果、沉浸觀感、藝術衝擊力都很強,滿滿的高級感。比如觀眾可以跟隨畫中人物暢遊《溪山行旅圖》等經典詩畫,在CG技術還原的墨色山水中徜徉;鋼琴家郎朗置身明代畫家徐渭的《雜花圖》卷中,和交響樂隊共同奏出一曲數字水墨交響;舞者躍入水下,于巨大的《水圖》畫軸之間,舞出南宋馬遠筆下的十二種水形、水意。這個節目通過各種科技手段和創意表達,將詩畫與雜技、舞蹈、音樂等藝術形式美輪美奐地融合在一起,節目的質感令人嘆為觀止。
《遇鑒文明》節目則採用了“科技+藝術”的節目呈現方式,首次將《姑蘇繁華圖》中清代的蘇州城景象,用AR技術重現;首次將國畫《人物龍鳳圖》用精美的視覺及AR進行還原,觀眾不僅能在訪談中獲取知識,還能非常直觀、沉浸式地感受傳統文化藝術。
《齊魯晚報》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